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新密

笙管乐(超化吹歌)

笙管乐(超化吹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笙管乐(超化吹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新密流淌的溱河、洧水,孕育了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其一。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超化吹歌兴于1500多年前的北朝宫廷,曲谱记录方式乃世界独一无二,以竹管为主演奏,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河南省新密市超化寺因为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名震一时,是明朝香火旺盛的大寺院。当地史志记载:“超化吹歌师承于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籍密县的翰林告老还乡后,前往排名中国名刹十五位的超化寺参拜,将吹歌技艺传授给这个寺的僧人。明朝末期又由超化寺中僧人传给了当地百姓,从此流传汉族民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当地的尖山乡沙古堆村、袁庄乡姜沟村、超化乡超化村都有“吹歌社”。最享有盛名的还是超化村“吹歌社”。中国1期间,超化吹歌面临失传,老艺人张振恒想尽一切办法,在老伙计们的帮助下,将乐器保存了下来,可是前前后后,超化吹歌18年没有演奏过。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音乐,超化吹歌建制由14人组成。所用乐器管子、十八笛笙均系祖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超化吹歌的管子以纯黄铜精铸而成,专家称它为“古代中国民族乐器活化石”。超化吹歌队伍中要同时有两支管子,一个高音,一个低音,这在全中国的吹歌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十八笛笙,音优美、清脆、洪亮,在同类乐器中实属罕见。

超化吹歌的曲牌有30余首,其中以传令、五六上、清河令、撞倒墙、神童子、爬天桥、观灯、满州、小虫闹、圆簧、双叠翠、剪剪花、凤凰0头等演出较多。在演奏过程中以组曲形式任意反复,形成一种独特演奏风格。

超化吹歌的演奏风格质朴、明快、高雅,常服务于节庆、娱乐,不参与婚丧嫁娶。

超化吹歌不同于一般汉族民间鼓吹乐。首先在于它不是自然成熟于汉族民间的东西。只有多方面的音乐元素经过了专业的融合创造,它才可能兼有丰富的层次和典雅的风格。

其次在于它所包含的梵乐元素。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北魏时达到鼎盛。南朝梁武帝曾把佛教定为国教,前后四次出家为僧。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十几位帝后出家为尼。在宫廷与佛教联系密切的这样一个时期,宫廷礼乐与佛教音乐相互熏染浸润。鼓吹乐与超化地方的密切联系,也是藉由佛教建立的。超化寺建于东汉,兴于北魏,盛于唐。唐开元年间西迎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分十九座寺院修塔藏之,超化寺是其中之一,列为“名刹拾伍”。超化吹歌作为地域音乐形式,就是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旺发达,先在北魏时期以宫廷鼓吹曲的形式走进寺院,成为佛教法乐;后在唐代借助以歌舞音乐为标志的音乐艺术的高峰式发展,经过充分的涵育,成为兼具宫廷格调和梵乐韵味的成熟音乐。


下一篇:伏虎禅师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