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合阳县

合阳撂锣

合阳撂锣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撂锣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撂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活跃于陕西省合阳县黄河塬畔的西中雷和南吴人等村庄,是黄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第二批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撂锣随着鼓点把锣抛至上方而得名,合阳撂锣只有—个基本动作,即边舞边走边将大锣抛向空中。表演分为“行进式”和“场地式”两种。行进式常和高跷、花杆、彩伞(即儿童花伞组成的队伍)等组成综合性民间舞队,在打击乐队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进行游乡转村表演。场地式即广场表演,将大鼓撂于场地中心,击铙队、花杆队、撂锣队依次围鼓摆成三层圆圈绕转表演。场地表演结束后,俗称“落场子”,庙会的主事或主家向社火队敬烟、送酒热情款待,或馈赠礼品、红包以表酬谢。

表演时,除以大鼓、小鼓伴奏外,击铙者与敲锣者必须人数相等,少则各三四十人,多则可达近百人。另有数十名舞花杆的姑娘两人一组站在队伍中间,随着节奏边舞边跳。上百人组成一支队伍庞大、响声震天的表演大队。特别是数十面大锣随着节奏同时抛向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齐上齐下,犹如彩蝶翻飞,金龙飞舞,给人们以新颖、壮观的气势感染。

花杆队是由四五十名姑娘或年轻媳妇组成的。她们每人手持一根长约150厘米的竹竿或木棍,上面系各色彩绸,称为花杆,形成五彩斑斓、色彩艳丽的花杆队,更增添舞队的鲜艳色彩。

合阳撂锣动作节奏感强,锣手们步伐整齐,随着鼓的节奏在同一个鼓点上把锣一齐撂向高空,接住后继续敲击,鼓点丝毫不乱。数十面铜锣一起飞向高空,金灿灿一片,余音袅袅,场面十分壮观。

合阳撂锣自形成以来,经过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以锣铿锵有力的声音和节奏,给视觉以和谐与整齐感、浑然一体,余味无穷。

2.梅花鼓紧凑、流畅而动听,与饶、锣形成回应,强弱分明,刚柔并济。

3.九圆鼓舞姿优美,泛音动听,独具一格。

合阳撂锣除了春节闹社火表演外,也常于当地娘娘庙过会时,作为一种迎神社祀的仪仗表演。旧时群众认为娘娘神非常灵验,每年正月十四要将娘娘神迎进村中,全村各户就前来烧香祭祀,以求多子多福,平安如意。每逢迎神撂锣时,几乎全村各户都有人参加,有的敲鼓,有的撂锣,有的舞花杆,实在没有人能参加表演时,也要做把彩伞以表对神灵的虔诚。据当地群众介绍:清末民初表演撂锣时,男舞者均按传统戏曲的校尉打扮,每人身穿黄马褂、皂色裤、腰系战裙、扎靠腿、画净角脸谱、戴黑(红)口条(髯口)。女的多按传统戏曲中的刀马旦装束,显得英俊、潇洒。更有趣的是担任撂锣指挥者的演员,俗称“大鸡毛”(系“大计谋”的谐音),脸涂红色,脑后插根长野鸡翎或在帽后缀一撮鸡毛,身着蓝色青花绸袍,足蹬红布鞋。此种装束仍保持着比较古老的传统风格。

现在表演撂锣,男舞者大都穿中式对襟衣裤或穿统一颜色的运动衣裤,女的多穿彩衣裤,腰扎红腰带,身披大襟红棉衣,据说是代替过去的斗篷,更增添了舞队的色彩。是陕西省第二批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桑植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