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市

辽西高跷

辽西高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西高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可考史料,辽西高跷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辽西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跷高,最低的90公分,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240公分,演员需坐在房檐上绑跷腿。因跷高且富弹性,舞者为保持全身平衡,双臂必须上下不停摆动,才能表演自如,由此构成辽西高跷“大大舞”的基本动律。也因为跷高,辽西高跷秧歌形成了扔、跨、蹲、别、拧等技巧和美、浪、俏、哏、逗等形态,动作潇洒漂亮,场面热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突出的表演特色,充分展现了辽西人的豪迈性格。

辽西高跷秧歌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为家族传承,如大薛乡三屯村第一代传人朱秀峰(1840年出生)传了五代;二为师徒传承,如营盘乡范屯村第一代传人朱有余(1864年出生)传了四代;三为自然传承,由于辽西高跷秧歌深受群众喜爱,许多爱好者在不断观看演出中自学成才,成为新军。

辽西高跷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当地及省内外有着广泛的群众影响。

由于辽西高跷秧歌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特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高高跷”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下一篇:高跷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