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荔城区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是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具有突出的民间宗教信仰特征。由于祥云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玉皇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促进玉皇文化的研究交流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神诞祭仪,特别是其中的“砂花技艺”,是发源于当地铸砂工艺,以铸铁中迸溅火花的原理,人工制造出礼花的艺术效果,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礼花。这是一种“娱神”又“娱人”的民间民俗活动展示形式,保留了原生态的传统手工民艺创造。

2009年1月,《新度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皇信仰是道教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上帝。西周以后,对上帝的称谓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皇天、上天、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多种神称。《诗经•周颂•时迈》载称:“时迈其邦,昊子其子之,实右序有周”。国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自称“天子”,天子又是人间与天帝联络的合法代表。《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要民众跟着知命的仁人君子,鼓吹天命论,实行仁君的贤人政治。儒家的说教,凡2500多年,至今还有一定的影响。东汉时期,道教产生,于是天帝成了神仙界的皇帝,并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玉皇、玉帝、玉皇大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等神称由此衍生,玉皇大帝也成了民间(主要是汉民族)崇拜的最高神祇。到了唐代,玉皇信仰已经形成并逐渐定型,成为道教的尊神,把玉皇大帝的诞辰定为农历的正月初九日,即所谓的“玉皇诞”。明代王逵有云:“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蠡海集》)“九”这个数字,在古代常是表示大数、多数的虚数,也作为极数、最大数。《素问•三部九候论》称“九”是“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所以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广曰“九域”,仙众称“九仙”,地极深称“九幽”,水极深称“九渊”。“九”是个神秘而神圣的数字,故农历正月初九日这个极尊的日子,也只能为玉皇大帝所占有。

玉皇信仰是莆田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全市现有主祀玉皇大帝的宫观多达80多座,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流布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地区之一。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庙会活动,定期在农历的正月初九日玉皇神诞吉辰,举行盛大的祝寿道场和诵经礼忏等祭祀仪式,以祈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信众来自莆仙各地,同时,也有闻名来自台湾地区的进香团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华侨、华人,以及省内外的香客,是闽台玉皇信仰中最具影响力的发祥地之一。

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的载体壶山祥云殿,初建于唐昭宗光化年间(898年),迄今1112年,历史悠久。宋道君皇帝,即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重建,占地100亩,规模雄伟壮观,香火鼎盛。明时期扩建,其中“壶山书院”系明刑部尚书林俊兴建,为歇山吸顶穿斗式结构,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宫内现存宋代石刻文物5件,明清文物13件,是研究玉皇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壶山祥云殿是莆田市玉皇文化联谊会、玉皇文化研究会总会的会址和莆田壶山书院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成功承办闽台民俗与旅游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闽台和对外玉皇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交流,近年来,接待台湾玉皇文化李炳南会长率领的团队多达6批次,同时还与美、英、法、德、瑞、意、马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是闽台玉皇信仰和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壶山祥云殿信仰习俗与莆田的玉皇文化发展关系密切,庙会活动内容丰富,特别是其中的“砂花技艺”,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民艺创造,沿袭发展迄今400余年,代代传承。“砂花技艺”是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表达广大信众祈求“上天”庇佑,纳福迎祥、保境平安的传统观念、朴质心理和善良企愿的一种手工民艺创造。它不仅是一种“娱神”的民俗活动形式,还是一种“娱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内容。从中可以窥见玉皇信仰在活动过程中的影响,以及这一活动与玉皇信仰的内在关系和深刻内涵。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庙会中,除各类祭器、道坛用具、民间艺术表演道具外,其“砂花技艺”的主要相关器具及制品:

1、器具:①高度1.5m,内筒28cm,用耐火浇糊粘制的猴子炉一座;②手拉木式鼓风一台;③长1m,直径5cm的炸花竹片(毛竹)十块,制成勺;④50cm的木制炸花槌十支。

2、原料:砂花喷泼一小时需要:①砂(生铁)150公斤;②木炭或焦炭80公斤左右。③石灰石20公斤。

3、选择围粗、叶茂、高大的荔枝或龙眼树5棵,待砂炼成铁水后,泼往树杈枝叶上,互相碰击,无数白炽飞花,构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面。

新度锦墩村的砂花技艺是一种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原生态手工民艺创造,其独特的传统技艺风格及地域文化特色,涉及历史、社会、农业、植物、铸造工艺、民间美术、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具有稀有性、传承性、科学性、群众性、观赏性等五大特征和人文、艺术、研究、社会影响等重要价值。




下一篇:文峰宫妈祖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