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南靖

四平锣鼓乐

四平锣鼓乐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平锣鼓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平锣鼓乐俗称粗锣鼓,源于古代的四平戏。元末明初从江西传入福建,清朝末期四平锣鼓在闽南已十分盛行。漳州南靖民间有“万盛锣,诱船婆;万盛鼓,诱查某”等俗谚,南靖有“四平吹,热煞囝仔胚”的说法。

四平锣鼓乐演奏遵循戏剧节目按套进行,锣鼓阵曲目有8套,即头音吹排、二音吹排、三音吹排、大破对阵、看阵、双剑记、铁弓对阵。头音吹排是锣鼓阵的基本功,学会头音排锣鼓就基本掌握了四平锣鼓的演奏技巧。四平锣鼓的乐器分为吹奏类、打击类两大类别。吹奏类主要是唢呐,长度47.5厘米,口径 14厘米,唢呐中间有8个音符孔,用龙眼木制作。打击类有:大钹、小钹、大锣、小锣、大鼓、小鼓、竹鼓等。代表曲目主要有《蔡伯邕不认前妻》、《苏秦六国封相》、《刘文龙菱花镜》、《吕蒙正衣锦还乡》、《刘知远白兔记》、《王十朋》等。四平锣鼓乐的领班人吴炎祥还珍藏着一本清朝手抄本《四平锣鼓吹谱》,吹谱记载有【风入松】、【大过场】、【新水冷】、【石榴花】、【下小楼】、【小过场】、【雁儿落】、【玉芙蓉】、【德流子】、【粉叠见】、【大三通】、【古风入松】等67个曲牌以及12条串仔谱,还有一些没有曲牌的吹谱。

传统的四平锣鼓乐,一般以8人为一个演奏单位,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增加2至4人进行演奏。主要用于庙会、祭祀、元宵节以及赛事活动。近年来有些庆典活动也请四平锣鼓乐参加。主要流行于南靖县金山、龙山一带。

四平锣鼓乐在闽南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一些本土音调,以及一些外来的曲调,以丰富自己的曲目。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平锣鼓的第六代传人吴炎祥。




下一篇:福建客家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