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全椒

走太平

走太平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太平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从文献记载来看,“正月十六走太平”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全椒走太平能够传承至今,还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为正月十六。此后,每逢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竹,追念刘平。后渐渐衍化成一大民俗——走太平。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山峰(笔峰)加高,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带领一帮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总旗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于是诬告全椒人谋反,永乐帝欲派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太平桥高垅上。走太平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走太平相沿成习,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边邻县邻省,参加走太平的不仅有县内外人,而且外国人也纷至踏来游览


下一篇:石台油坊榨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