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 > 北辰区

刘园祥音法鼓

刘园祥音法鼓会是乐舞结合的民间花会,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会员多为当地居民。清代,天津法鼓因妈祖娘娘祭祀而盛行,每逢“皇会”,民间的法鼓会、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祥音法鼓会原为庙中“娘娘”出巡时的随驾法鼓会,前面是仪仗队,由前彩和乐队两部分组成,由引锣指挥。前彩是娘娘出巡时警示人们回避和随身携带的起居用品的编队,包括两面大门旗、高照、软对、硬对、灯牌、圆笼、八角盒、衣箱、茶桶、茶炊、风灯等,后面是鼓、钹、铙、镲、铛铛、大蠹旗、九莲灯等。有40人拿着手旗维持程序,还有30个少年扛着凳子,供表演者击打长曲时使用。

祥音法鼓会服装道具保留完好,原有十套歌谱,现保留五套。在旧历年的正月,由各花会的会头协商,进行以庆丰收、贺新年为主题的有礼节的互拜。每年的三月三娘娘出巡日,数道花会云集北仓,祥音法鼓作为随驾会,被安排在娘娘的宝辇左右,设摆并表演。祥音法鼓属法鼓会中的武法鼓,表演时,场面壮观,属法鼓会中的武法鼓,动作多为高难度的武术套路,伴随演奏韵律的由低转高,静时如平湖秋月,动时似龙飞凤舞,高潮时如万马奔腾,上擂时有雷霆万钧之势,配合队式、会具、服装,呈现出纷繁多彩的演出效果。祥音法鼓独一无二的彩灯群,靓丽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夜间表演时形成以彩灯组成的长龙,成为北仓皇会演出时的壮丽景观。

刘园祥音法鼓在几代人的精心维护、传授下延续至今。1951年,在天津市民间花会展演中获优胜奖;1986年,获津沽花会大赛二等奖;上世纪90年代后多次参加比赛和庆祝活动。刘园祥音法鼓是集古朴典雅的民间习俗、传统音乐、舞蹈及会具工艺为一体的活态传统文化。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祥音法鼓已传承六代,第一代传人:王有林(1829年—1924年);第二代传人:丰奎(1874年—1970年)、赵晓峰(1875年—1961年);第三代传人:丰振贵(1922年至今)、魏祥云(1924年至今)、丰振富(1930年—1993年);第四代传人:王桂秋(1944年至今)、田文起(1947年至今)、王子财(1955年至今);第五代传人:刘玉新(1971年至今)、王旭(1983年至今);第六代传人:刘强强(1989年至今)、郝天磊(1993年至今)。

刘园祥音法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培养人才20名做接班人;投资20—30万元制造仿古新道具;加强各项工作管理,新人能独立表演;建立法鼓会新会馆;2010年新会馆被天津市文广局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

信息来源:天津市北辰文化信息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霍家嘴平音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