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吐鲁番市 > 高昌区

坎儿井开凿技艺

坎儿井开凿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坎儿井开凿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馆获得“坎儿井开凿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在吐鲁番盆地,平坦的黄褐色戈壁上,排列着一串串土包,土包大多不过1人高,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两端望不到尽头,这些似乎有些神秘的景象,就是著名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哈密等地,地下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接近黄河的总长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灌溉系统之一。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坎儿井是吐鲁番人民精神的化身代表了吐鲁番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吐鲁番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坎儿井作为吐鲁番的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多年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已成为当地人民感情的依恋更是一条联络吐鲁番与内地情感的纽带,它是吐鲁番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巧妙创造。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就没有坎儿井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就没有新疆的绿洲文明。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坎儿井的施工工艺是最环保的,它对地表的破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少,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坎儿井用暗渠和竖井把地下水引出地面,既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蒸发,又使地下水得到充分利用,是维吾尔族人和谐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坎儿井水除了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外,还浇灌着大量的植被。坎儿井也是绿洲植被的重要水源。坎儿井水流淌过的地方,绿化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增加了明渠、涝坝、草原的绿化面积,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小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坎儿井对绿洲的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坎儿井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享誉世界至今还在为我们提供着赖以生存的水和不竭的旅游资源。坎儿井以其独特的亮丽风景,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在强调生态文明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吐鲁番地区利用坎儿井开发的旅游景点已有5家,其中两家是以坎儿井为主的旅游景点,都位于吐鲁番近郊的农村图、坎儿井旅游景区图。据统计,2005年,吐鲁番地区以坎儿井为主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多达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成为吐鲁番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07年吐鲁番对外开放的两处坎儿井的游客数达到近127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31.37%,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468万,占地区旅游总门票收入的16%,2006年坎儿井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坎儿井不仅丰富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项目,提高了吐鲁番地区作为旅游城市的地位,也促使了吐鲁番的经济发展。




下一篇:传统书籍装帧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