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从江县

岜沙苗族成人礼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岜沙苗族成人礼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岜沙苗族成人礼,是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这支苗族分支所独有的人生礼仪习俗。岜沙位于从江县丙妹镇境内的西南面,村委会距县城7.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16个村民小组,454户2200余人。主体民族为苗族,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岜沙处于岜沙山脉中段,地势从西向东倾斜。都柳江干流在岜沙村的东面,自北向南流过。在岜沙山南面的山脚,雍里河从西南向东北转东南汇入都柳江主流,山的北面有龙江小溪,从山脚下流过,并由西向东汇入都柳江。全村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寨五个自然村寨组成,这里四季箐黑岭翠,树竹幽深。历史上岜沙有植树造林和禁止乱砍滥伐的优良传统。

户棍系苗语“户”即头,“棍”即发髻,汉语意译为“鬏鬏”、“纠纠”。汉代汉族史籍《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其于服一也”。民俗学家认为“髽首”即“椎髻”,就是“鬏鬏”。可见苗族发式起源很早,但是岜沙苗族男子发式“户棍”源于何时,现已无考。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它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户棍”就是剃掉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头顶中部盘成鬏髻,并终身保持这种发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之一。岜沙男子为什么要留着“户棍”?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岜沙这里是一片大森林,常有猛兽出没。有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河水涨起来了,一个岜沙老人上山干活回家,看到河里有个东西在拼命挣扎,老人以为是哪家小牛掉河里了,他放下手中的担子,跳到河里把它打捞上来,才发现是一只小老虎,并为它烧火取暖。小老虎获救后,回到了森林,他对森林里所有的老虎说:“岜沙人太好了,是我的救命恩人”,接着便将它落难得救的过程告诉了老虎长辈们,老虎们为了表示感恩,决定永世不吃岜沙人。后来有一天,这个老人去王家寨喝酒,深夜回家,在路上醉得走不动了,倒在地上就睡着了,那时天正下着大雪。那只被老人救活的小老虎恰好也是这时候出来觅食,与老人碰在了一起。小老虎担心老人被冻坏,便用自己身体扑在老人身上,以报达其救命之恩,直到天快亮了,老虎才离去,走之前老虎托梦给老人说,“岜沙人好,老虎们不再吃岜沙人,请你们男子留发髻,女子穿花裙,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免得被误吃掉”。老人一梦惊醒,发现自己竟然在荒郊野外睡了一整晚,四周全是冰天雪地,而他睡的地方一点雪花都没有,而且还留有余温,老人仔细一看发现周围到处是老虎的脚印,才知道是老虎陪他睡了一夜。老人回到家后,将这个奇遇告诉寨老们,通过商量全村人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岜沙男人将“户棍”,女人将白边裙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标志。因此在岜沙有这么一种说法:“岜沙男人不留‘户棍’(鬏鬏),女人出嫁不穿白边裙,就会被老虎吃掉”。“户棍”和白边裙也就成为了岜沙人吉祥的象征。

如今山上再也没有老虎了,但个性倔强的岜沙人认为,那是祖先传下来的誓言,是连接祖先灵魂的命脉,砍断“户棍”就是砍断连接祖先灵魂的命脉,就会对祖宗的不孝不忠,祖宗和族群就永远不会接纳他,他会得不到祖先的庇佑,不会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后人为了使他们这支苗族分支能世世代代保留先辈们的形象标志,于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他们创造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成人礼”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岜沙苗族凝聚力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寄托。如果个别人因某些特殊原因而砍掉了传统的“户棍”,但在他死去的那一天,家人会为他接上一个假“户棍”,让他到阴间得到安息,不被老虎侵害,才能被祖宗接纳。岜沙男子的“户棍”头式,岜沙人举行的“成人仪式”,就这样伴随着古老的传说一代代保留至今。

岜沙男孩出身后留着胎发,满五个月可以剃光,两周岁以后开始蓄发,也就是把边上的四周头发剃了,只留下中间的那一团。小孩的那团长发就让它自然生长着。此后,每次给小孩剃发都要煮一个鸭蛋给小孩吃。认为头发是人的血脉所在,这是对小孩剃去边发的一种补偿,但在生日那天,是不能剃发的,否则会因此而影响小孩的健康。

岜沙人过去祖祖辈辈缺医少药,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宗神灵非常崇拜和信赖。他们把孩子拜寄给一棵苗语称为“杜久”(汉译为“和树”)的长绿乔木。小孩一但生病,父母就抱孩子到树脚下的石板上,拿来糯米饭、腌鱼和米酒祭树,祈求树神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祭毕打上一个草标。岜沙男孩到虚岁的15岁,要举行“成人仪式”,时间一般定在当年的秋末或初冬季节,当男孩年龄垮入15岁的那一年春季,其父在家中杀鸡,备上米酒、鱼等食物,特请本姓家族中的“鬼师”,到家中作客,商定为男孩举行“成人仪式”的具体时间和相关事宜。一但日期确定后,母亲便开始为男孩特缝制一套用于举行“成年仪式”那天穿的新服饰。当日期到来的头一天中午,父亲在家中烧起旺火,请鬼师来到家中,用腌鱼、糯米饭、米酒在火塘边敬祖先,祭毕,用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也可用摘禾刀或其它刀具,但岜沙人习惯用镰刀)为男孩剃头,剃完后,将男孩头顶中部所留的头发挽成“户棍”(鬏鬏),并用黑底白花包头帕子包成一圈,给男孩换上新装。剃下的头发要放入火中烧掉,认为乱扔“成人仪式”所理的头发,一但被鸟雀、老鼠之类的动物带到野外,人的魂魄就散了,就找不到祖先来保护。第二天为举行“成人仪式”的正式日期,请来房族中所有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兄弟,早饭后一起到宰庄(地名)坡脚的小河里拦河捕鱼,大家将捕到的鱼集中装入竹鱼篓中,由男孩自己拿回家,严禁其他人帮忙。到家后,将鱼倒入盆中,父亲选出三条生鱼留着敬祖先。其余全部用酸汤煮熟。母亲为男孩换上新服装,等待着家族兄弟、伙伴们的到来。这天晚上,每个参加“仪式”的成员都必须穿上本民族传统服饰,挽着“户棍”(鬏鬏),从自家带上一筒米来到男孩家,以示为男孩添粮添寿增健康。待人员到齐后,晚上8—10点(具体时辰由鬼师定)出发,鬼师带路走在前面,点上火把,依次到男孩、鬼师助手,其余人员紧跟其后。由男孩抱上甜糯米酒一坛,鬼师助手负责带鸡和鸭。其余人员挑糯米饭、糯禾、酸汤鱼以及炊具等到坡上一块鬼师早已选定的地方为男孩举行“成人仪式”。到达后,大家进行分工、挑水、找木柴、立锅头,各负其责,一切准备就绪,给锅头加水起火,鬼师和助手则在朝东方的位置用石块砌成一个简易神台,摆上祭品,所有人面向东方,然后鬼师念到:“远在东边的祖公,远在东方的祖太,今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今夜是个难忘的好时辰,我们来祭祖公,我们来请祖太,我们送饭来给公,我们送菜来给太,告诉祖宗知晓,我们家族又长大一个英俊的儿郎。忆想从前,我族翻山越岭,一路人妖猛兽,一路病魔缠身,人丁逐渐减少。今日请求祖宗,保佑我们不再翻山越岭,护佑儿郎长大成人,一生一世都平安……。”念毕,把鸡鸭全部杀死,将血滴在神台的四周,最后将鸡鸭煮熟,鬼师组织在野外的平地上另燃起一堆篝火,大家拥着举行“仪式”的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默念一遍,并让男孩念诵:“上山同路,下水同趟,有苦同担……。”等誓言,庄严宣布:小男孩已长大成人。鬼师助手将煮熟的鸡鸭用剪刀剪开,带头的半只鸭、一条生鱼和一卡糯禾留给鬼师,带头的半只鸡及一条生鱼留给鬼师的助手,另一只鸡头、一条生鱼由男孩带回家,剩余部分按参加仪式的人员户数平均分给,各自带回家,预示着告知全村人,该男孩已举办“成人仪式”,其身份已由小孩变成了大人。晚餐则吃由家煮好带去的酸汤鱼、糯米饭、米酒。这些食物亦由鬼师助手平均分给在场人员。饭后,由鬼师先回自己家,其余人员才能陆续回家。所带去的炊具、碗筷全部留在坡上,过三天后才能拿回家。从此,该男孩开始了新的生活,完成了人生旅途中身份角色的转换,承担起岜沙人所有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可以谈婚论嫁,参加村寨的各种重大事务活动。真正意义上接纳该男孩加入到族群里,成为真正的岜沙人。

岜沙人做了“成人仪式”挽起“户棍”(鬏鬏)后,孩子就可以“入堂”了,祖先就处处保护孩子,鬼魔不敢随便来侵扰他,老虎也不敢吃他,没有经过举行“成人仪式”留“户棍”(鬏鬏)的人,不论你有多大岁数,在外面有多高的地位,你都不能“入堂”参加寨上各种活动,并且死后只能像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未成年孩子一样被拿到山上去随意埋掉,而不能像成年人逝去时那样享受用禾晾上的木杆抬着进入墓地。如果有人因特殊原因没有留“户棍”(鬏鬏),那在他死后也要做一个假的“户棍”(鬏鬏)随他埋葬,这样他的灵魂才能归宿到祖先的族群里来。

岜沙苗族成人礼所保留的“户棍”男子发式,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社会传承的文化遗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特定的作用,多世代相传,父子相传,族群相传。主持“补荡”仪式的鬼师,苗语称为“故伤”,“故”是“公”,“伤”是“师傅”,意为用鬼的师傅。必须由本姓鬼师主持“成人仪式”。传承主要由家族传承。其代表人物有:吴礼故、吴水道、贾拉谷、固贾拉谷、滚丢香、滚相丢、滚生丢、贾故多、贾故响等。

岜沙苗族男子保留的“户棍”(鬏鬏)发式,它完成了每个岜沙少年身份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懂得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起作为岜沙人所要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所遵循的不留“户棍”,不是真正的岜沙人,死后就不能同祖先在一起,它解决了这个苗族分支人的灵魂的归宗问题,要得到民族(或祖先)的认同,必须遵循传统观念。岜沙苗族的成人礼俗,集中体现了这个苗族分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涉及到他们的衣、食、住、行、精神、信仰以及审美观念。他们通过这种“户棍”(鬏鬏)的形式来维系这支苗族的传统文化,它是岜沙人的情感纽带,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它是这支苗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价值体现。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外来文化的渗透,“岜沙苗族成人礼”这种特有的文化事象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一样面临着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由于教育、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在外面接受教育、外出打工,留有“户棍”(鬏鬏)容易被人耻笑。因而采取逃避的思想,不愿意再蓄留“户棍”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和追求。通过对岜沙全村的调查,除50岁以上的人认为和赞同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民族服饰要保护传承外,其余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这些都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对“岜沙苗族成人礼”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侗族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