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六枝特区

梭嘎箐苗彩染服饰艺术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梭嘎箐苗彩染服饰艺术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嘎闹”支系服饰主要分布于贵州六枝特区。贵州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中部,是六盘水市的东大门,地处长江、珠江水系上游分水岭,有汉、彝、苗、布依、仡佬、回、蒙古等民族。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居住着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苗族支系,集中分布在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境内,通常称为梭戛“箐苗”社区。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分布于梭戛“箐苗”社区12个村寨,即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安柱村安柱寨、高兴村陇嘎寨、小坝田寨、高兴寨、补空寨;新华乡新寨村大湾新寨、双屯村新发寨;织金县阿弓镇长地村后寨、官寨村苗寨、小新寨,化董村化董寨、依中底寨。人口约5000余人,集中分布在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境内,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200米之间,属喀斯特地貌,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

苗族历史源远流长,距今5000多年前,其先民在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就已形成了“九黎”部落联盟。后来,逐渐演变为“三苗”、“南蛮(亦称‘荆楚’”、“荆蛮”)。与此同时,苗族退出原居地而南移,并逐渐向西北和西南山区迁徙,遍布今黔、湘、滇、川、桂、鄂、渝以及琼、陕、京等10省市区,有一部分特别是讲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的苗族同胞,还越过国境,到达东南亚各国,直至美洲、欧洲。长期以来,人们以农耕为业,以迁徙求生存,以迁徙求发展。总是在一个地方驻足游耕一段时间,再去另一个地方重建家园。人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分散,形成了若干支系,而文化传统依旧不变。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一个母语文化,演变成多种方言土语的子文化,因所处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又演绎成多种不同的服饰文化,产生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苗族文化系统。梭戛社区的这支苗族人,也经过了长期而艰难的迁徙历程,在清代初年才迁到梭戛的崇山峻岭中定居,他们大多是聚家族而居,村寨坐落在山腰或山顶。以木制新月状长梳及特异的头饰、服饰为标志,也大致形成于梭戛“箐苗”村落的聚居时期,同时这种头饰和服饰也成为族群认同标志,并与本民族的其他支系相区别。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以女装为主,女装上衣为对襟交领窄袖平摆燕尾式。前襟齐腹,后片长至膝弯与裙齐。梭戛“箐苗”彩色服饰主要分为蜡染彩绘服饰和刺绣服饰两种。蜡染彩绘服饰上衣多数前襟(对襟)两袖后背为蜡染彩绘,色调以黑红、黄、橙色为主,大襟为蜡染彩绘、挑花相混合,色调以鲜红、黄、橙色为主;少数前襟两袖为黑白蜡染,后背为蜡染彩绘,色调与前面的相同。刺绣服饰上衣主要分为全刺绣服饰和蜡染与刺绣结合服饰。全刺绣服饰上衣前襟两袖后背后片为刺绣,色调以黑红、鲜红、黄、橙、蓝为主。蜡染、刺绣服饰上衣为在蓝白蜡染的基础上间以少量挑花刺绣,色调以红、黑、白为主。

裙为褶裥式,上部五至七寸为蜡染,下部分八道饰以挑花连续性横向图案,宽不及一寸,黑底麻质(现多用青棉布),裙长至小腿。着装时前戴黑色圆形羊毛毡挂兜围腰(童装改用刺绣围腰),可盛物、暖手,挂兜围腰胸带上配系白布挑花手巾若干;颈带铜质项圈;绑腿为羊毛毡制,脚穿翘头船形高腰皮底绣花鞋绣花布凉鞋。头饰为头上戴一长约1.5尺的木角,平时不盘发,盛装时再在长角上盘上长发(或毛线,或长发与毛线混合),形成巨大头髻(重约2公斤)。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主要是女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信息,其核心和灵魂,是妇女们的纺纱织布、蜡染、挑花刺绣艺术,特别是古朴的彩色蜡染艺术,一直保留到今天不变,成为梭戛“箐苗”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这些服饰上极其丰富的图案、线条和种种表意、象征的符号,构成了箐苗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民族的长者可以从服饰蜡染刺绣图案及变化多姿的纹样中,解读出每一种图案的含义,每一根线条所象征的内容,从中读出民族历史上的战争与生产、崇拜与禁忌,乃至民族迁徙过程、重大事件、神话传说等等,可以说梭戛“箐苗”彩色服饰上的蜡染刺绣是一种隐喻性的民族文字和民族的史书。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主要的传承方式,为家庭母女世代传承,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依靠口传身授进行传承。如苗族妇女王开芬,自其外祖母李熊氏,到其母亲熊王氏,再到其女儿熊华艳,已传了四代人。代表性传承人有:王大秀,杨开芬,王国珍,熊光珍等。

梭戛“箐苗”服饰主要表现为古朴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用色大胆也是梭戛“箐苗”服饰的显著特点,其色调以鲜红、黑红、黄、橙、蓝、黑、白为主,以蜡染彩绘和刺绣取胜。一套完整的服饰包括头饰、项圈、上衣、围兜、花手帕、百褶裙、绣花鞋等多件套。

现今,“箐苗”彩色服饰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文化遗产,“箐苗”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艺术来表达的。他们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中,更倾注于服饰艺术之中,主要表现在蜡染、刺绣图案里,以服饰再现历史,成为“箐苗”传世的“无字史书”,“箐苗”彩色服饰艺术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箐苗”文化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箐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山地农耕文明逐渐削弱,梭戛社区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一向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传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很多有历史价值的服饰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因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中,梭戛社区的经济非常滞后,人们认识不到自身文化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部分人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些具有悠久文化内涵和很高艺术价值的苗族服饰,受到冲击和影响。

信息来源:省非遗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麻山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