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民俗文化

姑苏区民俗文化介绍

  祭孔仪式,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苏州文庙(府学)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是江浙沪地区最大、全国第二的孔庙。祭孔,是尊崇与怀念孔子而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由古至今,这里就是苏城老百姓进行祭孔仪式、表达对至圣先师孔子尊崇之情的场所。南……[详细]
  舞龙灯,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项目。​​​​​​​舞龙灯活动,全国各地都有,而苏州现当代的舞龙灯与百花洲关系密切。清末,每逢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姑苏城百花洲内有百花庵庙会。1905年当地一批人力车工人、抬轿工人等劳动者发起组织了百花洲龙灯队,他们先将烛店的木质龙头借到庙会舞弄,后……[详细]
  针灸(陈氏针灸、朱氏针灸疗法、宋氏耳针)耳穴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宋氏针灸诊所由宋玲玲于2004年3月玲创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古镇木渎,以耳穴针疗闻名。宋氏耳穴疗法主要以祖传医术、中医基础理论行医。通过运用耳部针刺、压丸(即压籽法)、磁疗、放血等方法,进行疾病治疗。主要医疗器械以一次性针灸针、压籽、磁珠、……[详细]
  青铜失蜡铸造技艺仿古铜器,是指艺人们采用特殊的工艺手段,以铸造、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青铜器等文物供人们鉴赏和收藏的铜器。苏州青铜器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仿古铜器则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明代时,苏州的仿古铜器便以“苏铸”闻名。万历年间,苏州即有铜工胡四“铸彝鼎等器能仿古,与旧铸莫辩”。万历、天启年间,有蔡文甫仿古铜器被称为“苏铸”。清乾隆、嘉庆年间也有许多能手,仿制的铜器,以形制……[详细]
  传统鸟笼制作技艺(扬派雀笼传统制作技艺、苏派鸟笼制作技艺)苏派鸟笼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就有鸟雀市场,设有鸟雀馆。至今,苏州城内还有保留完好的乌鹊桥。南宋时,鸟笼制作已很精致,艺人詹成雕刻的竹鸟笼“四面皆花版,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毫具备,其细若缕,玲珑活动”。到了明清时期,鸟笼制作更是高手如云,工艺精湛。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苏州玄妙观西……[详细]
  苏绣(苏州发绣)扩展发绣是苏绣中别具一格的绣品,它以发代线,利用其本身黑、白、灰、黄、棕等自然色体的色泽和细、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不同针法刺绣作品,图象生动,文雅,针迹细密,对比鲜明,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与丝绣相比,发绣还有耐磨耐蚀,永不褪色,富有弹性,利于收藏等特点。有魏武帝曹操“割发代首”的传说,有民间女子向情人表示爱情坚贞不渝时,才会以“青丝一缕”相赠。到佛教鼎盛时……[详细]
  吴歌(白洋湾山歌),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由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申报。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文化是白洋湾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浓郁的江南农耕文化及水乡文化特色。……[详细]
  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由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申报。苏州菜历史悠久,故宫《御膳档案》上有“苏宴”的明确记载。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第一需求。春秋时期,专诸“从太湖学炙鱼”。战国时期,屈原的《招魂》亦写到“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苏州菜至明清朝代更是发展至极致。康熙,乾隆下江南时,苏州织造府的厨师全程为皇帝掌勺,不论到扬州天宁……[详细]
  苏州吴医荟萃,药业兴盛。清代中期,吴门名医雷允上研究吸收了吴门医派的精华之后,把吴门医术发挥到了极致,于姑苏阊门开设了诵芬堂药店。雷允上所处的时代正是吴门医派温病学派日趋成熟的时代,医家在对温热病治疗的实践中发明了剂量很少但很有效的治疗方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神丸。当时医药虽已基本分开,但雷允上却集医药于一身,把行医与制药结合在一起。在长期的临诊卖药实践中,雷允上掌握了大量古方,积累了不少民间……[详细]
  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轧神仙”原本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以后逐渐演变为集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盛大庙会。成为苏州人一道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事象集中体现的独特风景线。同时也是舞龙、舞狮、挑花担、抬阁、民间吹打等等民间传统艺术广泛展示的大舞台,起着既娱神又自娱自乐的作用。久而久之,便成为苏州的一大民俗节日,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集民间工艺、农业生产工具、花鸟鱼虫、风味小吃的集市盛……[详细]
  陆稿荐苏式卤菜制作技艺苏州陆稿荐创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陆姓所开设。陆稿荐自创业以来,从最初的专营生、熟肉的一家普通肉铺,到制作本帮卤菜,久负盛名。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战乱兵火,损失殆尽。后于同治五年(1866年),在崇真宫桥原址又重振家业。传至光绪年间,后裔陆伟、陆念椿等不善经营,连年亏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陆稿荐牌号被枫桥人倪松坡租赁。倪松坡将他在观东的醋坊桥熟食店……[详细]
  老正兴以经营浙绍风味菜肴著称。浙绍菜为浙江绍兴菜的简称。绍兴菜擅长烹调河鲜、家禽、入口香酥软糯,简朴实惠,富水乡气息。“老正兴”一脉相承,在烹调上讲究爆、炒、烩、炸、焖,质地讲究酥烂脱骨,调味重,卤汁浓,甜咸适中。“老正兴”所制作的百余种浙绍菜肴、点心都严格按照选料要求和考究的操作程序制作。该店看家四大名菜“腐乳肉”、“烧圈子”、“砂锅鱼头”、“炒鳝糊”体现了该店的特色所在。如“腐乳肉”用特制的红……[详细]
  吴门人家,是一家以苏帮菜为主的餐厅。那的樱桃肉可以说的上是招牌了,红彤彤的外表,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精选的猪肉,清理干净后,先煎炸一下,然后再放入调料,淋上卤汁蒸,蒸熟后,再淋上用樱桃榨汁而成的浓浓的樱桃汁,不仅有卖相,而且吃起来也很美味,肉质嫩滑,肉汁酸酸甜甜的,还有那个皮也是很美容的。还有那个糖粥,也很好吃,口感细腻,柔软入口,是精选上好的大米,再加入一点豆沙,用文火慢慢熬制而成,吃起来甜甜……[详细]
  糕团制作技艺(黄天源苏式糕团制作技艺)苏州黄天源糕团店,现坐落于市中心观前街地带,是江浙沪一带糕团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字号糕团名店,有“中华独一家,名扬东南亚”之誉。苏州人过年吃年糕的风俗,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黄天源的桂花糖年糕始创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是年,浙江慈溪人黄启庭先是在东中市都亭桥堍设粽子摊,后赁屋始创黄天源糕团铺。黄启庭父子去世后,黄天源糕团铺由寡媳黄陈……[详细]
  糕点制作技艺(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叶受和,原名叶受和茶食糖果号,由浙江慈溪富绅叶鸿年于清光绪十一年创立,将店取名“叶受和”,意在“和气生财”。初期,叶受和由稻香村辞歇师傅“把作”,生产的糕点、炒货、野味、糖果均属苏式。后经宁波人洪品基、陈葆初两任经理博采众长,将宁波糕点香、脆、鲜、丽的特色渗入苏式糕点,制造出独特的带有宁式糕点风味的苏式糕点,如枣子糕、绿豆糕、豆仁酥、四片糕、月饼等,在众多的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