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市民俗文化

常熟市民俗文化介绍

  裴氏中医儿科,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常熟支塘裴氏中医儿科,源自明代太医院医官裴昌原。裴昌原举家自浙江海盐徙至支塘赤沙塘。裴氏世医,尤以儿科著名。远近百里,每日备礼相请,络绎不绝,黑夜登门延请,无不立赴,贫病施药,名满江南。传至清代的裴惠芳,已传十世,“专治小儿疾病”。裴惠芳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家传有24个秘方,辨治婴幼儿诸症。裴惠芳在继……[详细]
  苏派酿酒技艺(常熟福贞黄酒坐缸酿制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福贞酒,又名福珍酒(馥珍酒),是江苏常熟虞山佳酿。其源于唐,盛于宋元,闻名于明清。清光绪年间,常熟人平观澜在平桥街开设大隆酒坊,主要生产福贞酒。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福贞酒,色似琥珀,醇稠如蜜,微带橘香,酒性温和、芳香鲜爽,挂杯留壁、酒体晶亮明澈,酒度在10-16度,其酒质的雅味最适合吴地人的口味。目前……[详细]
  梅李木桶酱油酿造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酱油起源于豆麦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调味品。梅李木桶酱油,始于明末清初,由常熟梅李北街孙万源首创。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1928年,李金兴酱坊并入“梅李大丰食品”。挂牌后的梅李酱园仍然是一个作坊。新中国成立后,梅李酱园……[详细]
  石梅盘香饼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石梅盘香饼,发源于江苏常熟虞山东南麓“石梅”地区,深受常熟及周边县市如张家港、江阴顾山、南通等地区百姓喜爱,并畅销华东地区。石梅盘香饼作为苏式糕点重要一脉由来已久。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在常熟石梅读书时,一店主特为太子制作了这……[详细]
  常熟蒸菜烹饪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蒸菜烹饪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先人将甑置于鬲内(常熟良渚文化遗址有此类文物出土)蒸煮食物的陶器时代。常熟蒸菜起始于农耕时代民间(农家菜)烹饪,散见于常熟城乡各地,至民国时代经历代厨师整理发掘,形成蒸菜系列。因蒸菜保持了原汁原味……[详细]
  苏州道教音乐(常熟道教音乐),苏州市一批苏州道教音乐扩展项目,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音乐项目。常熟道教音乐,是苏州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于古里、董浜、碧溪东张、支塘等,影响波及周边县市及无锡、上海等地。常熟道教音乐,至少有600多年历史。旧时,常熟境内道教活动场所众多,尤以城隍庙、三清殿、致道观、真武观、瑞真道院最为著名,都属于江南正一道。民国时期,城隍庙、瑞……[详细]
  虞山绿茶制作技艺,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虞山,地处苏州常熟境内,北滨长江、南临尚湖,常年雨水充沛,植被丰茂。明清时,虞山已有茶树种植。虞山顶上有座奇石林立、状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剑门,周围山势平坦,种满垅垅茶树。因其面向碧湖,空气清纯,每年“谷雨”前后,茶树长出嫩……[详细]
  马永斋熏腊品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熟“马泳斋”,由马詠梅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其熏腊卤制品香味独特,甜咸适中,鲜嫩可口,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常熟饮食文化中的标志性品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詠梅在同乡“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的帮助下,到常熟城中租赁房屋,开设“马詠记”店面。宣统二年(1910年),马詠梅在寺前街(今西门大街)……[详细]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常熟浒浦港因“浒浦港深阔,实可藏战舰”而置武尉水军,隶属平江府(今苏州),统辖江浙闽之海防。元代,浒浦置通事汉军万户府,闰珣授浒浦路万户府知事,统辖江、浙、闽。随军港之建立,治安情况有了一定的保证,浒浦这个优质深水港的渔港、航运港的功能也逐渐得到显现。它的辐射所及,尽是江南……[详细]
  谢方樽传说,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谢方樽传说流传于以辛庄镇为中心的常熟市南部。“谢方樽”的人物原型系清代著名讼师常熟辛庄人谢方樽。谢方樽原是一位秀才,成年后成为一名讼师,活跃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他常以机智的言行讽刺和惩治贪官恶霸,为民伸张正义,深受人民喜爱,他的事迹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又将许多机敏、滑稽,甚至恶作剧式的故事都附会在他身上,构成了以“谢方樽”为……[详细]
  陆瑞英民间故,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陆瑞英民间故事产生于常熟白茆镇,流播于苏州及昆山、张家港、无锡、江阴等地,加上各种媒体的传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陆瑞英祖辈居住在白茆塘岸边。她的曾祖父陆祖仁就擅长讲史事传说、神鬼故事;曾外祖母顾王氏擅长动植物传说。祖母顾妙……[详细]
  上鹞灯​​​​​​​正月十五元宵,常熟东乡一带民间有“上鹞灯”习俗。鹞子,即风筝。元末明初,这里农村家宅前都竖高高的竹竿,从年初一到正月二十,每晚要在这竹竿上挂灯笼,叫“牵高灯”。挂得越多、越高,越好。于是“牵高灯”的杆子越竖越高,灯笼也越挂越多。据说,后来来了一个和尚,看到这里既放鹞子,又牵高灯,就出了一个点子,……[详细]
  “三月三进香”,俗称“拜香”,是常熟特有并流传已久的一种民间习俗。每年三月初三,常熟虞山脚下及其周边乡镇的农民都自发结队上山进香。相传三月初三原为真武诞辰,人们为了纪念其诞辰,都相约每年三月初三前往虞山祖师庙拜香,在明代嘉靖年间尤为盛行。后因藏海寺玉林国师还山建塔葬母的故事感人至深,虞山香火更加旺盛,拜香的人数愈发增多,拜香活动愈发盛行,拜香活动也因此被称为“报娘恩”。拜香,有多种形式。有的有一定……[详细]
  传统木船制作技艺(古船制作技艺)扩展​​​​​​​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常熟浒浦港因“浒浦港深阔,实可藏战舰”而置武尉水军,隶属平江府(今苏州),统辖江浙闽之海防。元代,浒浦置通事汉军万户府,闰珣授浒浦路万户府知事,统辖江、浙、闽。随军港之建立,治安情况有了一定的保证,浒浦这个优质深水港的渔港……[详细]
  灯舞(常熟滚灯、春城马灯阵舞、马灯阵舞)扩展​​​​​​​​​​​​​​常熟支塘滚灯,流行于常昆太交界处,尤以窑镇、直塘为盛。相传支塘滚灯为明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创。当时戚继光驻防东南沿海,戚家军在支塘地区不仅组织乡勇练兵,还传给他们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