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台山民俗文化

台山十大民俗文化

台山广东音乐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到清朝中叶,八音班实行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的道路,使八音班逐步走上成熟。八音班一般在年节、盂兰会、跳禾楼和红白喜事中举行。……[详细]
台山民歌
  台山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元代以来涌现了很多著名诗人、歌手和作品。唱法大体上是“问字取腔”或“按字取音”;演唱者灵活地按二句词为一段在原来基本曲调基础上,用不断重复、压缩变化、延长变化、加花等方法,使曲调唱得自然宛转。种类繁多,主要有木鱼歌、禾楼歌、卖鸡歌、新娘歌、牧牛歌、龙船歌、咸水歌、客家山歌等。题材多样,主要反映风俗习惯和劳动生活,对于研究台山的历史人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左图为台山民歌……[详细]
台山浮石飘色
  浮石飘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娱乐艺术,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是迎合浮石民间节日活动而产生的,是台山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每架飘色由两个八至十岁的儿童(俗称“色仔”)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由村民用“色柜”抬着出游,属人物造型艺术。飘色中的人物,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人物主要靠一条精心锻造的纤幼钢枝支撑,这钢枝叫做“色梗”。“飘”与“屏”互相辉映,构成完美的飘色整体。飘色的迷人魅力在于“飘”,其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摆动,身体凌空无凭,似无依托,令人惊奇。飘色的儿童须严格挑选,长相俊美、胆大开朗者当“色仔”、上“色框”,这被当地民众视为荣耀。浮石飘色的内容为“赵子龙拦江截斗”、“嫦娥奔月”、“牛郎织……[详细]

全部台山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