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温岭市民俗文化

温岭市十大民俗文化

温岭海洋剪纸
  温岭海洋剪纸是流传于石塘和太平两个区域,以海洋文化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剪纸艺术。温岭海洋剪纸历史悠久。过去温岭人逢年过节、建房上桁、婚丧嫁娶等都要剪、贴纸花。剪纸较早有据可查的是释云兰和释月行两位师太。目前,温岭海洋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伟、郭献忠、陈荣新、林荣文等。还有陈巨中、郑念平、柳怀瑾、郭竹萍等一批民间剪纸艺术家。温岭海洋剪纸的基本特征一是浓郁的海洋地域风情,具有强烈的鱼腥味和海洋人文情怀。二是鲜明的创作风格,构图均衡饱满,对比强烈,刚柔相济。三是稳定的艺术形态和传承群体。温岭海洋剪纸追求明快、洗练、概括,注重强烈的装饰味和抒情性,在风格上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断求变更新,既吸收西北剪纸的粗犷豪放,又兼容南方的细腻纤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温岭海洋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详细]
泽国三月三庙会
  泽国三月三庙会,亦称迎赛会,历史悠久。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舅甥俩上京赴考途径泽国惠通庙,偶然发现井水有毒,极力劝说乡民不信,舅舅跳井阻拦,被人拉上来已是全身发黑中毒身亡,外甥见状即昏死在身旁,这天农历三月初三日。当地百姓为纪念周、章二人,改“惠通庙”为“雄镇庙”、塑起黑脸舅舅与红脸外甥奉为周、章二大神。后被封为周、章二大元帅。从此,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泽国镇都举行盛大“迎圣庙会”,据史料载“杂耍、天皇花鼓、莲花、舞花棍、踏地戏、走高桡、千秋扛、立吊梗、- 阁等应有尽有……遐迩闻名,不同凡响,迎圣队伍长达数里,为各地迎圣会之最。”因历史原因,自1957年最后一次举行过迎庙会后,停了近半个世纪。自2008年泽国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恢复了三月三庙会后,恢复了正常。巡游队伍不仅有抬阁、吊梗、舞龙、舞狮、……[详细]
温岭陈氏船模制作
  温岭船模制作是指分布于石塘镇以陈祥荣的陈氏木船作坊等为主的木船制作技艺。陈氏船模既有古代的船模,又有现代和当代的船模,并且还造有目前台州范围内最大的船模。在石塘镇,从事船模制作业的个人作坊还有姜爵清、陈祥来、张永彬等。温岭的船模制作是基于原来的木船制造业之上,具有较久的历史。石塘的先民基本来自闽南,他们不仅带来闽南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钢质渔轮逐渐替代木质渔船以来,一大批造船工匠开始转行,其中有一部分船工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手艺活,就开始制作小型船模,于是,一个新兴的船模行业悄然而生。陈祥荣的陈氏木船作坊就是其中之一。陈氏船模制作属于仿真实木制作,除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质朴而又细腻、小中能见大气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原历史的真实……[详细]
陈氏微雕
  陈氏微雕是指太平街道陈世君的微雕技艺。陈氏微雕的作品有:《党的十四大报告全文》(4万余字)、《八届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万余字)、《南巡讲话》、《中国妇女状况白皮书》(赠送世界妇女大会)、《唐诗三百首》和《西游记》等。上述作品均已赠送给江泽民、李鹏、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日报***版、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浙江电视台、台州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作过相关报导。陈氏微雕的特征:一是刻写技艺独特,能在一粒米上刻写2首七言诗,刻制过程中不用放大镜,全凭意念运作于针尖一气呵成。二是选料和加工独特,一般选用冻石,用手工锯成厚约3毫米、宽约450—500毫米、长约900—1000毫米的小片石,用锉刀锉薄锉平,用水砂纸磨平,然后整边、打蜡、抛光后即可用。作为精美稀有的民间美术工艺品,陈氏微雕具……[详细]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台州府志》载:“松门岛在海中,屿上生松,通小洋,产鱼,曝之为鲞,极为佳品”。明嘉靖《太平县志》载:甲鱼、鲛鱼皮、鱼膘等被列为朝廷岁贡。永乐年间,松门制鲞业益盛,南北渔船、客商皆云集交易。尤其黄鱼鲞、乌贼鲞、虾米、海蜇等品质最优,指为宫廷贡品。据《浙江工商年鉴》载,民国35年,全县(主要在松门)水产加工品中有黄鱼鲞1411.5吨。历史上大黄鱼居浙江四大经济鱼类之首,黄鱼鲞也以其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而居鲞类制品之首。松门白鲞为黄鱼鲞中之精品,加工历史悠……[详细]
温岭工艺草编帽
  温岭工艺草编帽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纤维为材料,经拧、缠、勾、编、钉、缝等几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具有传统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温岭的草编工艺始于清代中后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温岭的草编帽就已远销国外。目前,省内具代表性的草编工艺帽生产基地是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草编产品有帽、包、垫、片等近千个品种。该公司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美术有机结合,产品出口欧美多个国家。公司的工艺草编帽被列为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曾获昆明世博会金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多个奖项。温岭工艺草编帽基本特征:一是能耗低、无污染、绿色环保。工艺草编帽采用纯天然草料制作,编织生产过程与佩戴使用,均无污染。二是既传统、又现代、取材方便。手工编织帽坯,现代工艺深加工,是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的有机结合。草料在本区域易生易……[详细]
大奏鼓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琅轩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为十七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大奏鼓(当时叫“大典鼓”)亦随之带入,距今有360余年历史。由于长期来石塘为半岛偏僻之地,大奏鼓才得以流传下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奏鼓逐渐被冷落,文革时期已销声匿迹。1979年初,在我市文化部门的组织下,里箬村的一批老人,重新跳起已消失近二十年的大典鼓。当时,钟永余、陈其盈、陈其胜等人参与挖掘整理,并改名《大奏鼓》上报,后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拍入电视专题片《渔村小叙》,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大奏鼓为男子群舞,基本动作是扭腰、甩胯、摇头,人手一件打击乐器,边……[详细]
温岭石雕
  温岭石雕是指分布于温岭,以花岗岩、青石为主要材料,以仿古建筑和大型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温岭石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温岭人文特征和时代精神。据《温岭县志》载温岭石矿开采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石雕艺术早在宋代就已兴起,明嘉靖年间为鼎盛时期。民谣传颂:“黄岩蜜橘天台钟,太平石工雁荡松”,说的就是当时温岭石雕的盛况。今存还有南宋名臣王居安墓前的石虎、石羊,明代兵部尚书赵大佑墓前的石柱、圆雕石虎等雕塑,造型逼真,雕工细腻——堪称中国石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作,《台州地名通览》称其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温岭被称为“中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艺人主要分布在温岭城东、松门、箬横、城南等地,除当地的一批石雕工场外,石雕工人组成的建筑队还遍布全国各地。温岭石雕艺术大……[详细]
石桥头八蛮舞
  八蛮舞是流传在石桥头镇的一种民间灯舞,俗称“滚八蛮”。八蛮即八兽:麒麟、狮子、老虎、独角兽、赖豺、白象、犀牛和狮子吼。石桥头街元宵迎灯历史久远,民间灯舞“滚八蛮”是当地元宵灯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流传至公社化时期。文革期间“滚八蛮”被禁止,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2005年开始,石桥八蛮舞经常被邀请参与周边乡村的庙会游乡踩街等民俗活动。八蛮舞的表演形式是以八兽灯为主,外加猴子、白鹤、八角和蝴蝶、4盏小彩灯。开场时,4盏小彩灯在锣鼓伴奏下小蹿步舞至表演场所的四角,8位大汉各举兽灯进场起舞。基本舞步为小蹿步,中间穿插有十字步、跳花步、拼步、跌步等花。舞姿粗犷有力,体现了神兽的威武和凶蛮。队形随着打击乐鼓点的变化而变换,有索柴绳、对插、间花、走三角等。石桥头八蛮舞的特点一是与民俗节庆活动……[详细]
石桥头米塑
  石桥头米塑是指分布在石桥头镇,用米糕捏制各种动物(俗称糕人糕马)的手工技艺。石桥头米塑的具体作品有:麒麟、狮子、独角兽、白象、老虎、狮子吼、犀牛、獭豺和十二生肖中全部动物造型。石桥头米塑历史悠久,在当地民俗活动中,米塑糕人糕马有祈求吉祥之寓意。同时又是供人观赏的手工艺品。按传统习俗,石桥头镇每年元宵都要举行三夜的迎灯活动,迎灯期间,每个自然村都要有祭品摆设,其中米塑糕人糕马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另外,石桥头当地建造桥梁,祭桥要有糕人糕马为祭品。女婿或岳父家建房上梁吉日,送糕人糕马也是必不可少的礼数,此习俗沿用至今。石桥头米塑的基本特征一是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造型小巧,色彩浓艳,手法细腻。米塑作品个体体积较小,基本色彩为三原色。整体夸张,局部细腻,譬如观其眼睛能见到眉毛,耳朵和尾巴都会摇动,二……[详细]

全部温岭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