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象山民俗文化

象山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我国的民间舞狮活动历史悠久,象山泗洲头镇上马岙村的《灵南舞狮》人称“太平狮子”,以祈求祖神和其他神灵庇佑一方平安为表演的宗旨,据说在清代以前就已存在,但具体如何传入和传承了多少年代已无从查考。旧时它主要出现在春节、元宵等重大民间节庆活动中,程序是先去村庙,后上宗祠,再挨家挨户滚舞,动作之寓意按地方与每家户主的要求而不同:如滚拜菩萨可“发家旺财”,滚舞床铺可“送子得子”,滚转四门可“四季平安”等等,……[详细]
  古代的牒,一般是指书籍刻本或通行证书,如牒谱、金牒、玉牒等等。但这儿所谓的“牒”,则是专指旧时寺院、庙宇或道观等信仰场所使用的“度牒”或“戒牒”,“刻板牒印”即是由专事刻板的民间艺人,接受这些寺、庙、观的委托后,将那些“度牒”和“戒牒”刻制印刷出来,供僧、尼或道士们作为一种信仰品出售给或赠送给那些善男信女们,说是拥有了这些“牒”,佛和神灵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吉祥和幸福。据传,该村在明清时代就有刻板牒……[详细]
  象山捕捞习俗主要延袭在沿海渔区一带,是当地渔民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反映。据考古证实,先民们在6000多年前已进行捕鱼生产,先是海涂,后至沿岸,再至浅海近海;先是手抓捧打,后使用渔船渔网,数千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捕捞习俗,其中有许多还被现代人们所信仰、所遵循和所奉行,有的还成了渔区特定的岁时节令(如开渔节——旧称“开洋”),影响深广,国人皆知。捕捞习俗有:1、造船习俗,由请大木造船师傅、选料、开工、安……[详细]
  该提线木偶系民间艺人李相明于民国十七年由温岭来本村定居后传入,多在沿海农村和渔区海岛等地演出,1960年组织成立了象山县提线木偶剧团,1979年成立了高塘公社木偶戏剧团,1982年后由于传承困难、观众稀少等原因而停演至今。高塘提线木偶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其表演舞台有10米长、4.5米高、8米宽,整个舞台由上、下二层结构,五人在高层表演提线木偶,二人在底部表演布袋木偶,加上乐队和各辅助者,约共需二……[详细]
  据传,《大塘车灯》起始于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804年前后),出于旧时人们对古代戏剧人物关羽的崇敬,创始了这一车灯形式,并于当地庙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等大活动时进行表演。建国后曾在1952年全县的灯节大会演中获得过二等奖,后即中断。2006年5月,该车灯重新恢复演出,还先后在“象山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等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中频频亮相。该车灯的特点是整个队伍由二顶车轿、内各坐一皇嫂;五匹马、骑……[详细]
  象山船模制作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先由福建人赠予绿头船模(福建型商船船模)一艘,供置于东门王将军庙大殿左梁上作为吉祥物,后村民自制了东门大捕船模一艘供置于其右梁上,形成一对,寓意渔家平安和渔业丰收。以后就不断有渔民自制着各种船模,如东门现年73岁的渔民詹孟福、61岁的晓塘人王月生、64岁的爵溪人谢配祥等都是制作船模的高手。他们制作的船模约有上百个种类,如仿古船模有册封船、郑和宝船、象山唐船、乾隆……[详细]
  象山自古至今都是我国著名的渔业大县,象山渔民都将自己的主要生产工具——渔船尊称之为“船龙”,并在船的一些主要部位进行一些诸如彩绘、旗帜等等的装饰,千百年来,相袭成俗,这就形成了一种船饰文化。其基本内容如下:严格来讲,经过制作的渔船本身便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渔民们对其各部位的油漆及其色彩搭配就十分讲究,如每造就新船时,就要在船头两侧为它画上外围白色、中涂乌黑眼珠的“船眼”进行“定彩”,并选择吉日,用……[详细]
  象山开洋、谢洋节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原始意义是希望神灵保佑出海能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开洋、谢洋节作为渔民一种精神寄托,主要有娱神、娱人两大板块,以祭祀为核心,具有祭祀对象的多元性(天后娘娘、城隍老爷、王将军菩萨、鱼师大帝等)祭祀地点……[详细]
  石浦的妈祖信仰几近全民族信仰,包括妈祖信仰和她的组成部分——如意娘娘信仰。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渔山渔村、台湾省台东县富岗新村共同信奉着鲜为人知的海上平安孝神——如意娘娘。民间信奉如意娘娘据传在浙东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意娘娘的产生、发展与传承,均为特殊地区民间自行推进,目前未发现有史料形成。如意娘娘信仰的生成,是由于发生地浙江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的典型近海渔民劳作状况及祈求平安精神寄托所致,与……[详细]
  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海陆岸线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年均30.8‰,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晒海的优良条件,是浙江省三大产盐县之一。象山晒盐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详细]
  象山海岛人的婚俗礼仪:象山等地海岛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其婚俗礼仪有许多别样的习俗,如旧时的东门渔村就有:﹙1﹚早婚,海岛的孩子多在六、七就已订亲,十四至十六岁即结婚;﹙2﹚代婚,海上渔业生产受气候之制约,有时选定的婚期男方不能到达,就出现“小姑代拜堂,公鸡入洞房”,即由新郎的妹子代兄拜堂,然后抱只颈系红布条的大公鸡与新娘同入洞房,直至新郎回来了,小姑与公鸡方可撤出;﹙3﹚入赘……[详细]
  宁波农民画主要包含象山、奉化和慈溪三地农民画。象山农民画于20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并出现了以高妙兰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农民画家。这也是我国现代农民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目前以象山茅洋乡农民画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继承了高妙兰优秀农民画传统,并成为宁波市农民画创作主流队伍之一。奉化农民画(现代民间绘画)源于民间丹青画,明清时期即已广为流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又沿承和发展了这一画种。改革……[详细]
  原称“莲花文书”,又称“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余姚农村,清末明初流传入宁波城区,继又向镇海、舟山地区拓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舟山地区外,还演唱于台州地区的临海、天台、黄岩和杭州等地,至九十年代初开始衰落。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约起源于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详细]
  象山晒盐业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从现有的资料中,可查到民国时期晒盐业的代表人物严纪鳌等。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晒盐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老盐区金星、番头等少数盐场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