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郫都区民俗文化

郫都区十大民俗文化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郫县豆瓣,酱脂香浓,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被誉为“川菜之魂”,是川菜的必备调味品。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早就已享誉神州内外,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初年,独产于四川郫县,郫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使豆瓣这一传统酿造技艺独树一帜,民间传承下来的豆瓣酿造技艺,用料考究,工艺独特,香味醇厚却不加任何香料,色泽红润却不加任何油脂色素,全靠优质的原料和精细的加工技术,从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关于郫县豆瓣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风起云涌,福建汀州永定县翠享村移民陈益兼,在入蜀的艰辛旅途中,随身携带了一麻袋蚕豆充饥,但是由于路上……[详细]
古城棕编
  相传在宋仁宗宝元年间(1035年)马街上场有一周姓的年轻姑娘,在十六岁那年,无意将老屋背后的棕叶采下,并抽丝作编织材料,编了一些小动物,于是附近的小姑娘们都向她讨教,纷纷仿效,古城综编工艺自此产生。后经南宋、元代,已经发展成一种规模的棕编艺术,有了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考究的工艺,有了棕帽、棕鞋、果盒等棕编品种。古城棕编工艺发展到明朝,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马街及周围乡镇家家设作坊,人人习棕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棕编之乡。明以后直到民国初年,近三百年间,古城棕编传统手工技艺更是日臻成熟,并逐步向周边地区发展,影响着成都乃至川西坝子的民间编织工艺的发展。郫县古城棕编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书包,夏季生产鞋、帽等。棕编品种主要……[详细]
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
  古城鸟笼竹编制作技艺,是古城人经过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技术程序多,技艺含量高。至今仍然流传在古城镇的民间。古城鸟笼以养鸟来分主要有:画眉笼、百灵笼、子燕笼、白燕笼、四雀笼、石燕笼、鹩哥笼、红嘴鸟笼;按笼型分主要有:四方笼、八方笼、圆笼、异型笼、拱顶笼、平顶笼;按装饰来分有:雕花笼、素笼、染色笼等;按材料分有:红丝笼(老料笼)、斑竹笼、楠竹笼、白夹笼等;按用途分有:洗澡笼、斗鸟笼等。近十大类,上百个品种。古城鸟笼竹编制作技艺包括:选材、脱青、烘烤、底圈、挨圈、子圈、绑圈、顶圈的制作、屎把子的制作、鸟笼竹签制作、制作鸟笼的其它部分、古城鸟笼的穿逗完成等技艺过程。目前古城鸟笼竹编制作技艺的使用在不断流失,老艺人相继辞世,后无来人,以至到了鸟笼竹编品种逐渐减少、做工粗俗化的程度,处于灭……[详细]
蛾蛾灯
  流传于四川省温江区、郫县、德阳市一带的民间舞蹈“蛾蛾灯”,其产生与川西平原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是川西平原珍贵的艺术资源,充分展现和刻画了勤劳智慧的川西坝子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与诙谐幽默的性格形象。是摹拟川西平原独轮的鸡公车,载人、行路的生活,舞蹈通过一对祖孙赶集,鸡公车上坡下坎,爷逗孙,扑蝶等情节,表现了祖孙对美好田园风光的热爱和欢乐愉悦的心情。“蛾蛾灯”的表演形式和“车灯”相似,由两人表演,一人饰爷爷(推车人),双手执道具车手柄;一人饰孙女(坐车人),站在道具车内,将车身上的四根带子捆在腰部,车前装一着彩裤、布鞋的假腿,接在孙女的腰前,连接处用上衣遮盖。推车人以腰为力点,突出“踢”和“颤”,用腿的屈和伸,脚的踢与颤,胯的扭动来表现独轮车车在田间小道上崎岖前进的情景,坐车的孙舞动手中的……[详细]
郫县望丛赛歌会
  郫县“望丛赛歌会”是川西坝子汉民族传统罕见的赛歌节,它以郫县为中心,以川西民歌为内容,以歌颂和缅怀望帝“教民务农”丛帝“治理水患”为主题的汉族民俗活动。郫县赛歌的民俗源远流长,自南北朝齐明帝,益州刺史刘连季将“望帝祠”从灌县(今都江堰市)迁至郫县,与“丛帝新庙”合建后,就慢慢地形成了,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郫县赛歌习俗到真正贯名为:“郫县望丛赛歌会”是在改革开放的1983年。郫县的赛歌习俗,由于它的山歌歌词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对山歌歌词的研究,对研究汉民族特别是川西坝子的汉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川西坝子汉民族的民俗活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以及服饰等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郫县,紧邻成都市区的……[详细]
  唐昌布鞋是我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起源于川西毛边布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明代禁止庶民穿靴,于是,千层底布鞋成了万千百姓的必需品,开始在民间盛行。不同于一般的包边布鞋,川西地区流行毛边槽眼布鞋,其鞋底、鞋帮的制作工艺比较独特。这种毛边布鞋的鞋底经过砂边处理,更加经久耐穿。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而唐昌镇生产的布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冠绝川西”。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械化迅速取代人工,唐昌布鞋的鼎盛时期早已消逝,如今,在唐昌镇还继续坚持做手工布鞋的,只有唐昌布鞋的第三代传承人赖淑芳一家。唐昌布鞋制作工艺唐昌布鞋历经多年的发展传承,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流……[详细]

全部郫都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