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十大民俗文化

基诺大鼓舞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过“特懋克节”时最为隆重,时间是在立春后三天。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祭毕,由一人双手执鼓槌边击边舞,另有若干击、击镲、伴舞伴歌者,跳大鼓舞时的唱词称“乌悠壳”,歌词多为基诺人的历史、道德和习惯等内容,舞蹈动作有“拜神灵”、“欢乐跳”、“过年调”等。大鼓是基诺族的礼器、重器和神物,只能挂在卓巴(寨老)家的神柱上,制造大鼓要遵循很严格的程序。基诺族大鼓舞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详细]
傣族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详细]
特懋克节
  特懋克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原住民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特懋克”(英文名:TeMaoKe)为基诺语,意为“过年”。“特”汉语意为“打”,“懋克”为“大的铁”,因此“特懋克”节也称“打铁节”。在基诺语中,特懋克的意思是“盛大的打铁节”,是基诺族为纪念铁器的创制使用而举行的节庆。早年的特懋克节就是打铁节,一般是在农历腊月举行特懋克节。节日活动包括:剽牛仪式,祭大鼓(神鼓)、打秋千、陀螺、丢包、踩高跷等活动,或串亲访友,欢渡节日。1988年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根据基诺族的意愿,将特懋克节定为基诺族的年节,即过年的节日,时间为每年2月6日至8日。特懋克节虽然是基诺族全民性的节日,但昔日的节日活动都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举庆时间由各寨的长老“卓巴”来做决定。但过节的程序和活动内容则是大同小异。2021……[详细]
西双版纳斗鸡
  斗鸡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深受国人喜爱,在河南、山东、云南等省较为流行。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中原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被称为“中国四大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比赛的历史悠久,是傣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西双版纳斗鸡体型健壮、骨骼结实、胸肌发达,尽管个头比中原斗鸡小,但是打斗起来却非常凶猛。近年,由于良种稀少,西双版纳斗鸡面临着种群退化、数量减少等问题。因此,当地农业部门和斗鸡协会联合在景洪市嘎洒镇设置了保种项目,经常进行斗鸡邀请赛,提高斗鸡素质。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都成立了斗鸡协会,拥有会员1万多人,城乡也有多处民间斗鸡场所。斗鸡爱好者们走村串寨,开展斗鸡比赛,并经常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友人竞赛,在共同弘扬斗鸡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据介绍,斗……[详细]
  勐罕(橄榄坝)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由曼听、曼春满、曼降、曼乍、曼嘎等5个傣族自然村组成,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听行政村管辖。5个村寨紧密相邻,呈扇形分布,从正面看犹如一只开屏的孔雀,分布在勐罕镇的中心。保护区占地101.79公顷,居民318户,1514人,全部为傣族。保护区坐落于澜沧江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村寨中傣族干栏式民居及竜林、神树、寨心、公主井、孔雀坟寨心、古老的佛寺、佛塔等,使其成为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中唯一保持传统村落文化和庭院风光的典范。村寨附近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古铁刀林,傣语称为黑心树,是傣族先民从自然界中发现的炭薪柴树种。5个村寨现存的傣族传统“干栏式”竹楼建筑及傣式框架结构木瓦屋面木楼占99.9%以上,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价值。5个村寨历史悠久,傣族贝叶文化底蕴深厚……[详细]

全部景洪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