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3页

  歪歪精(蚌精)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歪歪精(蚌精)传说衍生于古代劳动人民为求生存,与大自然进行英勇抗争的实践。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歪歪精(蚌精)传说自明清时期即已出现,并在钵池山一代广为流传。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钵池山西侧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水域,人称西湖。此湖水草……[详细]
  铁山寺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铁山寺传说主要流布于盱眙县铁山寺周边地区。在盱眙西南八十里处,有一座山名叫铁山。此山虽然不大却钟灵毓秀,风景十分秀丽。山上古木参天,百鸟和鸣,更有奇珍异草,真是:百兽绕山走,百花四时香,人间纳福地,神仙极乐乡。山上有一座古……[详细]
  八仙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八仙台传说主要流布于盱眙县一带,以盱眙县穆店乡为盛。相传很久以前,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修行有成后,欲求玉皇大帝赐封为神仙。玉帝告诉他们:“不求天庭多一神仙,只求人间多一善人。”……[详细]
  都梁谚语,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多是口语形式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具有口语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句式虽然短小,表达的意思却丰富完整并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详细]
  朱元璋传奇故事,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及流布情况“朱元璋传奇故事”主要流布于淮安市盱眙县及周边地区。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家境困苦,放牛作工,相传放牛时数盱眙山头少数了自己脚下之山,而作了……[详细]
  洗墨池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洗墨池传说是涟水人民口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传说之一,与曾在涟水做过知军的米芾有关。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大书法家米芾任涟水知军,勤于政事,办事公正,爱民如子,百姓都尊称他为青天。米芾的书房前,有一池塘,酷似元宝状,原……[详细]
  月塔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济塔,在今涟水县唐集镇月塔村。月塔为宋代建筑,在1988年出版的《中国古塔精萃》一书中,就有《江苏涟水月塔》专篇记录。全文如下:塔平面八角形,当年可能七层,今残存六层,通高24米。亦是一座楼阁式的塔。这座……[详细]
  吴承恩与《西游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西游记》中主人公的原型是唐贞观年间赴天竺(今印度)学习佛学的僧人玄奘(公元602年~664年)。玄奘自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作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开始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详细]
  淮阴妈祖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渊源在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有一座妈祖庙。明、清时期,因其规模和受皇家重视程度,成为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妈祖庙和天津妈祖庙齐名的四大妈祖庙之一。也许人们不禁要问,原本是沿海地区供奉的妈祖怎么会“跑”到江苏内陆地区淮阴,且……[详细]
  漂母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有关漂母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之后产生了众多有关漂母的传说,唐代李白、罗隐,宋代苏轼等有大量诗文提及漂母。明代戏剧家沈采的《千金记》将漂母的故事搬上舞台。清末民初时期,更多的关于漂母的传说被搬上舞台并广泛流传。有关漂母的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其中尤以苏北地区为盛。淮安市淮阴地区为韩信……[详细]
  高家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高家堰,古称捍淮堰、唐堰,现通称洪泽湖大堤,是捍卫淮扬地区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有“水上长城”之誉。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典农校尉陈登在破釜涧上筑高家堰(又称捍淮堰)成破釜塘,蓄水灌田。陈登所筑的高家堰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建筑。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公元779年)在洪泽湖一带置官屯垦,于今周桥……[详细]
  吴鞠通与山阳医派,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吴鞠通其人及其医学成就吴鞠通(1758—1836),名瑭,字配珩,号鞠通。他出生于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一书香门第。其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后得温病而逝。吴鞠通36岁正式行医,悬壶济世四十年,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和《吴鞠通医案》,享誉大江南北。“伤寒张仲景,温病吴鞠通”。长期以来,中医界认为他……[详细]
  高沟酒(今世缘酒)酿造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历史沿革高沟酿酒,始于西汉。《高沟镇志》载:楚汉相争时,刘邦兵败于高沟一带,曾到高沟酒坊喝酒压惊,并留下了“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的古风。立朝后,他又派人取酒高沟宴请文武,并列之为贡品,于是高沟酒驰名中原。可见在汉初,高沟就已有了上规模的酿酒业。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的长足发展,曾有七省商人云集高沟建立会馆,其中……[详细]
  淮扬菜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淮扬菜系是以淮安、扬州为代表的风味菜的总称。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主要流行于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至沿海地区。《尚书》录:夏代有“淮夷贡鱼”,这似应为淮扬菜系最初的文献记载;《禹贡》中有“淮夷璸珠暨鱼”的记载。淮安人、辞赋家枚乘所写的《七发》中“饮食”与“游宴”占其二。他所描述当时豪宴中的菜谱,包括煎、熬、炙、烩……[详细]
  车桥剪纸,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现存资料考证,车桥剪纸流行于清朝末期,当时车桥镇内依赖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后来,因战争等影响,车桥剪纸艺术一度濒临绝境。20世纪90年代初,车桥剪纸艺术再度兴起。车桥剪纸主要分布在楚州区车桥镇及周边地区。车桥剪纸装饰性很强,造型洗炼,线条明快,形式优美。以前的车桥剪纸题材大多以表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