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民俗文化介绍第20页

  古安梨生产习俗,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海州的古安梨栽培历史悠久。富含多种维生素,堪称果中之王。在清末民初时期土生梨种就进入人工栽培,“所栽梨树块块成行,果实累累,四方闻名”。近年来通过推广使用双层套袋技术和生化农药管理,大大提高了古安梨果质量,增强了果实硬度和耐贮力;农药残留度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02MG/KG标准,使古安梨外表更加美观,完全达国际无公害绿色标准。……[详细]
  李氏面瘫膏药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在清末李子良(李家驹的祖父)在海州城内中药铺做伙计,学习制作膏药方法,经过多年实践与试验,形成了面瘫膏药秘方,并在海属地区乡村行医,行医时有一刻有“济生堂”木制牌匾,牌匾上内容为行医之道。李子良年老时,将秘方传给儿子李传鼎,后传给李家驹,目前面瘫膏药在治疗面瘫效果上享誉苏北鲁南。……[详细]
  吹糖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板浦武氏糖塑创始人武同柱,祖籍南城人,后举家迁至古镇板浦定居,他生于1876年,卒于1935年,一生以吹糖人为生。作为第二代传人武可成1934年生于板浦镇,自幼师承其父武同柱,也以吹糖人为业,吹塑技艺深得其父直传。他在父亲的亲自指点下,学会了熬糖点为,控温和设制糖塑作品等一系工艺流程,如在熬糖方面,对火侯的大小、温度高低及色彩的……[详细]
  插酥小脆饼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板浦陆安顺是个有着23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名店。早在清乾隆中叶(公元1770年左右),祖籍苏洲门的陆安顺为避“白莲教”之乱,举家北上未到淮北盐都板浦,开张了“陆安顺”面食店,主要制作和销售“插酥小脆饼”。陆家面食手艺世代祖传,不断发扬光大,在古镇板浦享受盛誉。到了近代,陆安顺的第九世、第十世传人陆开友、陆井国,更是心灵……[详细]
  凉粉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距今约数百年历史。清末民初,板浦凉粉已成为同类中的王牌,名气“香亮”。今天,海属地区当以板浦凉粉最好。板浦凉粉以其形体光滑、富有弹性,爽而不腻而成为周边地区凉粉中的上品,受到人们喜爱。在海、赣、沭、灌的街头小吃摊上,凉粉是常见之物。板浦凉粉有绿豆粉、豌豆粉、小豆粉三种,选用无虫无霉衣的好豆子,过去都是用深井淡水浸泡,经过磨……[详细]
  板浦香肠制作工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板浦香肠创制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现第四代传人黄友沛在总结先辈制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制作更加讲究。首先在选料上严格把关,一律采用上等猪后腿,按一定的肥瘦比例,切成小块腌制,然后灌入洁净肠衣,扎口晾干。其味清香满室,蒸煮后更是香气四溢。口感独特,越嚼越香,回味无穷。二OO四年,黄友沛投资100万元在……[详细]
  云山熟柿工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相传吴承恩住在花果山屏竹禅社写作《西游记》时,被喻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海州人张朝瑞邀请一同游览云山李庄风门口万株山柿子林奇景,构思出了“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的第六十七回故事,故事里写道唐僧师徒四人投宿驼罗庄,消灭了蟒蛇怪,走过了“八百里”长的烂柿子胡同,经吴承恩大笔一挥,风门口柿子就有了名气了。并附有七绝:一益寿,二……[详细]
  橡子粉的制作工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宿城地区生长的橡子树是在气温低、温差小、雨量充沛、湿度大、植被良好、山间溪水清澈、光照资源丰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所以它和其他地区生长出来的橡子树品类完全不一样。这里的橡子成熟采摘下来后要通过十几道深加工工序。橡子粉洁白、清香。橡子粉制品入口细腻、爽滑、有韧劲,且带有天然的植物香味。橡子是橡子树的果实,它是……[详细]
  糯米花茶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连云港市流苏糯米花茶的发源地在北云台山的宿城乡夏庄、东崖屋村,此茶不同于其他茶,非人工栽培,是自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野生纯天然古老树种,是我们云台山脉的特产。宿城乡现拥有数万株野生流苏糯米花茶树,遍布在上百亩的山野峡谷中,生长非常旺盛。自古以来,就有好茶出自高山上之说,流苏茶树正是大多生长在海拔400多米的山顶,分布在……[详细]
  淮盐传统生产工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元、明、清时流布于淮北、淮南29个盐场,明成化以后改为砖晒。清光绪4年后改为滩晒,无论砖池晒、泥池晒共工艺基本不变,解放后淮盐生产工艺在省内八大盐场和各县、乡盐场一直在使用。从元贞元年(1295年)建莞渎场煮盐开始到明成化三年(1467年)改煮盐为砖池晒盐延续至清光绪三年(1877年)又改为滩晒,结构为八卦……[详细]
  海州拓片技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拓片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拓本留下珍贵的石刻史料,碑帖给书法艺术以研习摹本。碑碣石刻拓印工作,就是将碑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刷、墨打拓,然后将纸揭下,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形。所以,碑拓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典藏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拓碑对天气、温度、湿度要求很高,天热了不……[详细]
  朝阳纳花,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布艺是民间传统美术之一,它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连民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民间布艺是地方百姓利用空间,为了满足自身需用众人观赏需求而制作的,它扎根于民间,生活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体现了民间艺术讲究最基本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从技法上讲,布艺实际采用多层布料重叠,在此表面绘制各自所需的单色线条图案,其根据制品图案所需……[详细]
  烙画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很早以前,祖先们就用铁条在木器上烫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作为家具的一种装饰。在经过千年之后,到现代科学发明了电烙铁,这种民间工艺才从铁条烙画转变为烙铁烫画。烫画给人的一书感觉是:高雅、大方、古典。其特点是:永不变色、永不褪色。我是一名祖传木匠,先是在我父亲的指导下,给别人的橱柜门上烙画,后来用电烙铁烙画,能烙出整篇幅的作品。目前,……[详细]
  葫芦压花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中国葫芦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习俗,和民众的愿望而深受百姓们的喜爱,成为最普及、最受欢迎的的艺术品种。它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就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及保留远古文化内涵的质量而言,葫芦:属瓜科植物,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由于其表皮质地细致,成熟后果肉可食,果皮木质化。……[详细]
  根雕技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根雕是以树根为原料,根据和充分利用其天然形态,加以人的丰富想象,对根须进行取舍,稍加雕刻而成的雕塑形式。它与木雕的区别在于木雕完全以人为主观设计进行雕凿。而根雕以根系的自然形态为主。灌云县的根雕技艺有上百年的历史。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灌云县已有10多人组成的根雕群体,成就较高的有陈福照、牛祥余、王守柱、汪兰亭、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