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花担舞》花担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担舞是流传在苏北一带,以盐城及周边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区为代表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最早是由女角挑花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主要是表现人们丰收喜悦和共享太平盛世之情。现在的花担舞道具主要是花担,它是由两个花篮系在一根弹性好的竹皮扁担两端,花篮是用竹篾制六边形骨架,玲珑轻巧,花篮外用“丰”、“福”等字样的绢或绸装饰,篮……[详细]
  《跑旱马》跑旱马,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早在民国年间,在现盐都区楼王镇,每年春节开始到正月半都有出会的习俗。出会期间,各村的民间艺术表演队都纷纷登场表演。由于楼范保(当时楼王镇共分为六个保)拿不出像样的文艺节目,该村村民都觉得不是滋味。1937年底,楼范保乡间颇有名气的人士顾知山就想:“人家不是玩龙就是舞狮,我们要搞就弄个不一样的。”此时,他想到了马,马预示着“马到……[详细]
  盐城龙舞(恒济龙舞),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据考证,恒济龙舞起于清,盛于民国,繁荣于当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扎条龙求雨逐渐演变为动态的龙舞。恒济龙舞不同于其它龙舞,主要是以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为主,舞动幅度大,舞花大、多、变,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套路丰富,灵活多变,生动逼真,动律谐趣,群众参与性强。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详细]
  盐城龙舞(东沟龙舞),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东沟龙舞是由东沟人组织并在逢年过节、祭祀祈福、庆典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东沟龙舞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正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沟镇位于阜宁县西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镇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史载东沟居民稠密、市井喧阗,为淮东巨埠……[详细]
  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在阜宁县是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坐落在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是阜宁著名的红色文化景点之一,位于阜宁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于2013年被列入到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凤凰停翅”开始,很久以前,从西南方飞来一只金凤凰,飞到了乌龟地(今陈集镇境……[详细]
  《古云梯关系列传说》古云梯关系列传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古云梯关位于今响水县黄圩镇境内,历史上被誉为“东南沿海第一关”。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幅幅宏阔壮丽的历史画卷。既是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又集淮河文化、海防文化、宗教文化及酒文化、孝文化、民俗文化于一身。其系列传说也特别美丽动人。古云梯关系列传说将历史事实与美丽神话传说融会贯通在一起。主要流传于云……[详细]
  朦胧塔传说,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朦胧塔传说是以境内古塔——朦胧塔的来历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古塔位于建湖县宝塔镇宝塔村北射阳河西塘河交汇处。据清光绪《阜宁县志》载:该塔在县治西南朦胧镇净慧寺前,寺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寺已无存,仅存一塔。该塔在形制和结构上有别于江南和北方的砖檐楼阁式砖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详细]
  《“齐老太花样鞋”保护和传承情况简介》齐老太花样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齐老太花样鞋”是家族传承的手工制鞋,主要流传苏北里下河地区。自清同治年间传承至今已经五代,一百五十多年,代表性传承人齐红芬,现年九十岁。花样鞋既包括虎头鞋,还有绣花鞋、金莲鞋、生肖鞋等数十个品种,上百种款式。以色布、彩线为基本原料,结合美术、剪纸、刺绣、裁剪、缝制等多种表现手段,运用平绣、晕……[详细]
  《北龙港剪纸》北龙港剪纸,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剪纸在盐都已有几百余年的历史,人们在劳动之余,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撕等手法,塑创出各种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及节日、喜庆等活动的点缀。北龙港剪纸受扬州剪纸的影响,具备南方中部剪纸的特点,即:小巧玲珑,柔美工整。剪纸大致有两项用途,其一是喜庆节日里有祈祥纳福,应节之兆,平时最为常见。如过年过节,常用的剪纸有连年有余……[详细]
  《三人花鼓》三人花鼓,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距今已有一百余年,是地方民间的一个特色文化,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三人花鼓”又称盐城花鼓,以舞为主,以唱为辅,是区别于其它地区流行的一种花鼓形式。相传在清代中、晚期,流离失所的乡民为了生计,在沿街乞讨的过程中为……[详细]
  打莲湘,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盐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盐都打莲湘以盐都区楼王镇最具代表性。楼王镇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一座古老集镇,物肥水美,人杰地灵,群众文化活动别具特色,尤以民间舞蹈见长,2002年被市文化局授予“十佳特色文化乡镇”(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舞蹈赋予了该镇新的活力,其中打莲湘独树一帜,她不仅继承传统特色,更充满了时代气息。近20多年来,挖掘整理……[详细]
  九狮图,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据建阳民间艺人陈庆恩(生于1895年)生前叙述,《九狮图》是根据唐贞观年间尉迟恭忠心护主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成,人民为了纪念和赞颂尉迟恭忠心保主精神,创作了民间舞蹈《九狮图》。2010年,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九狮图》中的舞蹈从传统形式上分为七个部分:狮王下山、群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嬉、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详细]
  马良传说,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明朝崇德年间以来,传说元朝中期,淮安府山阳县城东有位叫马斯文的秀才(马良祖父)与其母在此营生度日。有一日,马母因年老体衰生病,正值湖荡发洪水退潮,马秀才发现家中门口的猫洞中有一只青绿大海螺,欲杀于母亲滋补身体,其母不愿,叫马秀才把它放生湖中。不日,马母病故,马秀才孤身一人来到山阳县城内一位姓张的财主家做长工。张家见马斯文为人忠……[详细]
  《藕粉圆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苏北藕粉圆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中叶,一位出身苏北的御厨,根据家乡的食俗精心制作出了一道甜品小吃--藕粉圆子,进呈皇上,皇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藕粉圆子便成为了宫廷御膳。数年以后,御厨告老还乡,便将藕粉圆子的制作方法带回了家乡,从此这道宫廷御膳便在苏北传开了。藕粉是一种清血滋养品,味甘,气芬芳,……[详细]
  建湖方言,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建湖地处江淮方言区,建湖方言属“北方官话”语系。建湖方言语音纯正,四声分明,尖、团字清晰,无卷舌音,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词汇丰富生动形象,包容广泛,语调又多变而柔和,舒展而明畅。尤其是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语言,既无“旱调”之硬,也无“水腔”之软,发音平和,力度适中。建湖方言也是直接形成了淮剧的舞台方言。2018年,被列入第四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