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越窑是我国陶瓷烧造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极广、文化内涵丰富的窑系,是最早突破原始瓷器烧造,走向成熟瓷器生产的窑场。越窑的主要产地在古越人的居住之地,唐代称之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以生产青瓷而闻名,其制瓷技艺、装饰工艺和造型款式,在中国古代均达到了极高水平。尤其专门烧造的宫廷用瓷“秘色瓷”,成为我国古代陶瓷烧造的经典。越窑青瓷的成熟工艺,使其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釉色的清透……[详细]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衢州白瓷烧制技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莹白瓷制作技艺可追朔到古代衢州印纹陶器。唐代已经开始烧制乳浊釉瓷(衢县沟溪上叶窑、龙游县方坦窑)。这种乳浊釉瓷,釉面滋润、浑厚,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宋代衢州制瓷业发展成熟,产品烧结程较好,胎质坚硬,叩音清脆,胎质呈灰白色。装饰纹样题材极其丰富。元代到民国衢州瓷业在衢江及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两岸台地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详细]
  铸铁技艺(永康铸铁技艺),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永康铸铁历史悠久,传统的永康铸铁以铸造日用铁锅、铁壶及其生活、生产用具为主。永康铸铁有铸型制作、起炉、浇铸、落砂或起模、清理和修饰等工序,工艺严谨、选料精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永康铸铁以铸造日用铁锅、铁壶及其生活、生产用具为主。永康铸铁有铸型制作、起炉、浇铸、落砂或起模、清理和修饰等工序,工艺严谨、选料精良、产品……[详细]
  梅城严东关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酒文化。据史料记载,严东关五加皮酒的起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有部分战败的部族流落到新安江一带成为了九姓渔民。由于长年在水上生活,容易患风湿病痛,于是就有人开始尝试用各种草药来泡药酒治病,这便是“五加皮酒”的前身。清乾隆年间,徽州药商朱仰懋以九姓渔民中流传的五加皮酿酒配方为基础,在古建德严州府开设了第一家“致中和酒坊”,至此开启了致中和200多年……[详细]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因其研制的膏药疗效显著而名震江南,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中的佼佼者。其创始人朱养心于明天启年间在古杭城胥山(今吴山)脚下开设“朱养心药室”(原称“日生堂”),专门从事骨伤科治疗,影响遍及江、浙、沪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详细]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在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地处杭州清河坊。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详细]
  畲族医药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莲都等七个县(市、区)的畲族乡镇。辐射地区有浙江省的泰顺、文成及福建省的部分乡镇。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等特点。由于畲民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他们有独特的医疗方法与用药习惯,在医治跌打损伤、蛇伤、风湿、黄疸肝炎、小儿疳积、……[详细]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传统医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桐君中药文化是以桐庐县为流布核心,扩展至全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它包含有中药鼻祖桐君的传说,桐庐民间广泛悠久传统的中药采集、种植传统,秉承传统的中药古法炮制方法,药祖桐君名医馆“悬壶济世,求真济人”医药文化及“华夏中药节”等民间桐君祭祀活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1.传说方面:……[详细]
  嘉兴端午是传统节日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发端于纪念春秋末期我国名将伍子胥。嘉兴百姓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因此都要举行祭祀伍子胥等活动。明代以来,地方志记载延续不断。节庆隆重,习俗多样,形成嘉兴端午独具的特色。主要活动有:规模盛大的伍子胥祭祀;在南湖上举行龙舟竞渡和摇快船竞技;除民间裹粽子外,还有挂菖蒲艾叶、燃熏苍术白芷、佩香袋、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 酒)、吃“五……[详细]
  蒋村龙舟胜会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居民在端午日自发组织赛龙舟的一种民俗活动。自明代开始到现在数百年间,蒋村端午划龙舟的习俗从没间断过,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各村村民在端午日也偷偷组织开展这一民俗活动。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蒋村看到划龙舟像赶- 一样热闹,就御赐“龙舟胜会”,从此,蒋村“龙舟胜会”之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并流传至周边五常、古荡、益乐等乡镇。蒋村龙舟竞渡的起源和水患有关。每年的农……[详细]
  轩辕氏祭典是至今存续在浙江省缙云县的一种以黄帝为祭祀对象的中华始祖崇拜礼俗。轩辕氏是上古黄帝的别称。缙云是黄帝的一种官名,也是黄帝的别号。缙云县始建于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以境内有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祭祀轩辕氏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东晋年间缙云山建起了“缙云堂”,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敕改“缙云堂”为“黄帝祠宇”。缙云是中国南方祭祀轩辕黄帝的唯一场所。世代传承至今的缙云轩辕氏祭祀,分春(清明……[详细]
  九华立春祭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的传统农时节令习俗。农历立春日为祭祀日,九华梧桐祖殿是立春祭主要活动场所。主要祭祀活动有: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芒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踏青、鞭春牛等。鞭春牛是整个立春祭活动的重要环节,由选定的人装扮成芒神鞭打春牛。地方行政主管官员行进香之礼,表示劝农春耕的开始。该仪式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详细]
  班春劝农是浙江省遂昌县保留的传统农业文明中的迎春文化表现形式。“班”同“颁”,“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以劝农事,策励春耕。自古以来在遂昌任职的县级长官都要在春耕来临之际,举行鞭春礼仪,颁布春令、劝农耕作,名曰“班春劝农”。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1500—1616)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任遂昌知县时,向邑人颁布“春耕令”,并作《班春二首》。其戏曲名著《牡丹亭·劝农》的民俗背景就取材于遂昌。民……[详细]
  三门祭冬是流传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列-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门祭冬由祭天、拜祖、祝寿、老人宴等仪式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甄选祭冬仪式祭者是首要,且有一套严格的礼俗制度。三门祭冬以亭旁镇杨家村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同……[详细]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上龙灯胜会的仪式程序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正月十二为“起灯日”,即龙灯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舞龙高潮,正月十七龙灯活动结束,称为“化灯日”,这天要将龙身火化,龙头菩萨上天,保佑河上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关于板龙的传说一:河上龙灯胜会和李世民“泾河老龙”祈雨有关河上龙灯胜会起源于南宋。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