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侯马民俗文化

侯马民俗文化介绍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是一种集绘画、造型、雕刻、铸造于一身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及其周边地区,因侯马古称新田而得名。新田青铜器制作起源于春秋晚期,该青铜器制作技艺包含錾刻、翻砂、块范和失蜡法等,雕刻则涉及平面线刻、假阳纹、二层纹饰、三层花、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工艺。主要特征是在反射炉的造型结构中,采用火焰顺着炉壁回旋的反射炉,在青铜觚的制作中使用内外模,从而达到了内部平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详细]
  蝴蝶杯是一种显影型酒具,它利用光学透镜的原理,使人们在饮酒时可以观赏到杯中美景,“杯满蝶显,酒尽蝶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映射出我国古老的酒具文化。蝴蝶杯在宋代史料、明代剧本中均有记载。《陶录》云“邑绅刘吏部藏古瓷器,内绘彩碟,贮以水,碟即浮水面,栩栩如生,来观者众,遂秘不示。”当时的蝴蝶杯作为爱情信物,在民间流传,作为稀世之宝,被官吏收藏,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见过。1979年,蝴蝶杯生……[详细]
  侯马皮影设计属- 皮影,源于侯马西部的高村乡。侯马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流程与陕西皮影相似,但又有自己独特之处。侯马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用天然彩石自制而成,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耐蚀而且长久不褪色。侯马的皮……[详细]
  侯马刺绣是特色独具又影响较大的传统美术形式,它形成于山西临汾侯马市,并广泛流行于侯马及周边区县。据记载,周代便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素夜朱绣”则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而当时的唐正指山西中南部侯马地区。侯马刺绣是山西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的特征。尤其作为服饰刺绣,它与人的性格相协调,与人们的衣、……[详细]
  侯马布老虎是一种流传广泛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又是精美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极具乡土气息。侯马民间至今流传着“家有狮虎、平安幸福”的谚语。在各类以虎为形象的民间作品中,手工布老虎最具代表性。人们自出生至寿终,多以布制狮虎为护身符,同时,内装辰砂,外配艾叶,与五毒(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依存出现。特别是端午节孩童戴虎必不可少,既壮胆,又保平安。侯马布老虎形态各异,……[详细]
  白店秧歌是流传在侯马市白店村及其周边地区的舞蹈。它历史悠久、舞姿独特、曲调优美动听,在山西省南部一带颇有影响,主要用于婚丧嫁娶,节庆礼仪活动。白店秧歌队由舞伞者1人,鼓手1人,击锣者2人,击镲者2人,共6人组成,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舞台表演。表演形式主要是跑队形和与演唱民歌小调交替进行。常用队形主要有“之字路”、“蒜辫子”、“剪子关”、“单蛇蜕皮”、“双蛇蜕皮”、“二龙出水”等。锣鼓点较为简单,……[详细]
  台骀锣鼓流传于侯马西部的高村乡西台神村,它由晋王祭祀用的宫廷音乐发展而来,因祭祀汾河河神——台骀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台骀锣鼓分高、中、低三声部,大鼓、大钹为低声部;小鼓、小锣为高声部;大锣为中声部。演奏时高低声部交替,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演奏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钹5种。18人演奏,其中2人兼敲大小鼓,4对大钹、8个大锣、4个小锣。乐队指挥由鼓手兼任,演奏起来互相兼顾。演……[详细]
  侯马台神村一带有新媳妇到菩萨庙求子的习俗,台神花鼓便是为送子娘娘献上的歌舞,又因鼓谱在台神村发现而命名。台神花鼓由6人表演,分滚鼓、包头、顽童,后随伴奏、伴唱数人,表演者扮相花俏,头饰钗环,红绿衣着,步法轻盈,姿态优美;鼓点不停反复,尤如“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势,鼓点欢快活泼,前后共七套,俗称一锤至七锤,有踏场、踩院子等。花鼓唱曲有《娘娘庙降香》(曲一、曲二)、《观灯》、《捎书》、《接书》、《闹元宵……[详细]
  台骀,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时期人,时为治水的官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所属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晋人,其故事散见于《左传》、《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典籍。台骀因治水有功,死后被汾河沿岸百姓广为供奉,太原、宁武、汾阳、侯马等地至今仍存有多处台神庙,其中历史上始建最早、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位于侯马市西台神村北的古翠岭上,距今两千余年。台骀作为传说中的汾水之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民的尊敬,侯马市高……[详细]
  晋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以古代营造法式为标准,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要求的汉族古建筑施工技艺。清朝末年,建筑巨匠杨振禄是晋南地区“古建”工艺的代表性人物,其子杨寅虎在父亲的传艺下,继续对晋南古典建筑的营造深入学习,并将祖传古建筑木制雕刻和修复技艺传承发展至今。晋南古建筑营造讲究遵循古建筑的地方风格,做到修复如旧,工程虽然落架重建,但必须保证建筑物原有的面貌。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精典是木结构,重点是……[详细]
  南上官的狮子表演属于北派狮舞中的“武狮”,是清代中晚期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凤城乡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侯马市志》载,康熙五十年(1712)南上官创办义学时,曾有本村王于镐等人请过狮子舞来庆贺。据老辈艺人回忆,旧时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人们便舞起威武的雄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南上官武狮表演以锣鼓和钹为伴奏,集歌、舞、乐、杂技于一身。所舞狮头系竹篾扎成,皮用染成黄色的羊毛制作。小狮一人舞,大狮双人……[详细]
  晋国古都侯马(古称新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最南端,汾河、浍河交汇处,是中华文明发源地,这里土壤肥沃,人杰地灵,商阜汇聚,历史上曾是晋南服装业繁荣发展的集中地。民国初年,当地的土布制作已成多元化,花色品种发展至十余种,闻名周边县市。新田手工土布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线可……[详细]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麒麟舞是一种民间吉祥舞,曾广泛流传于我省晋南一带,“麒麟采八宝”是流传在我省侯马乔村的一种拟兽类舞蹈,它以麒麟为造型,与舞龙、舞狮相类似。晋南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天逢大旱,瘟疫流行,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土地神召集众神商讨避邪消灾、拯救生灵的办法,众神说天上的麒麟有这样的法力,于是到天上请麒麟到人间施法。麒麟到人间喷火献瑞后,人畜安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