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民俗文化

湖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据《晋书》、《临湘山志》、《长沙县志》记载,陶公庙建于505年陶公庙位于长沙县榔梨镇正街,汉代榔梨所属为临湘郡(今长沙)治。榔梨镇处于浏阳河畔,城市之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而陶公庙又踞山带水,闹中有静,是乐静读书、参禅悟道的好去处。(南朝梁天监四年),距今1506年,是当地士民景仰陶淡和陶烜的清名盛德而兴建的。陶淡和陶烜是叔侄,两人弃家修道,结庐-于榔梨临湘山,后羽化成仙,成为体恤民生、有求必应的……[详细]
  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瑶族方言称“贴灵丹法”。形成于明末崇祯年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沱江、东田、白芒营、水口、码市、大圩等地。罗氏世代从医,擅长治疗顽固性风湿、骨痛等,传至罗振习兄弟等人,已是第15代。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共分四步:1、贴丹。取患者疼痛部位,贴以秘制丹膏;2、抽毒。在取下丹药后,消毒并对丹孔抽吸瘀湿毒液;3、内服瑶药方剂。采用“见荤则补”、“见酒则打”(瑶语为活血、破血之……[详细]
  苗族接龙是湘西苗族最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活动,在湘西苗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1933年,民国政府研究员凌纯声、芮逸夫赴湘西考察所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记载:接龙,苗人为求家道兴隆,而许愿接龙。时期在九月至十一月之间。拣定了日期以后,在一月或半月之前,就要闹龙。寨上人于夜晚常至主人家打锣鼓、吹号筒、唢呐等,辄闹至更深而罢。在接龙的前几天,须请人去舅母家专程报信。主人亲自去请苗巫二人来家,并把寨中亲族亦都……[详细]
  汉【三侯】祠重阳庙会永兴县塘门口镇西河汉【三侯】祠,地处耒水中游带,西邻桂阳县,南接郴州苏仙区,北与安仁、耒阳县相邻,北纬25°58′-26°29′,东经112°43′-113°95′之间。塘门口镇境内的汉【三侯】祠,座西南朝东北,面临滔滔便江,江水清澈碧蓝,祠后丘岗平地,树木葱郁,山水如画,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一块富有灵气的福地。汉【三侯】祠原称汉王庙,清代末叶大庙建成之初……[详细]
  八部大王祭是流行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土家族民间的先祖祭祀活动,它祭祀祖先八部大王涅壳赖。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三日或六月六土家年进行祭祀。“八部大王祭”在土家族中世代流传,由来已久。八部大王庙碑叙述其历史沿革说:“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说明当时土家族地区共八个区域“峒”……[详细]
  “武冈六月六尝新节”,又称半年节,是一个古老淳朴热闹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神灵,祈求庇佑五谷丰登,是农耕文化的缩影,主要流传于老武冈州地区。历朝所遗存的《都梁志》、《武冈州志》都有关于尝新节的记载。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辛苦忙碌了半年的各族劳动人民都停下手中的农活在禾场正中当着天地摆好供桌,将新采的稻穗和鸡鸭鱼肉放置供桌,恭恭敬敬地祭拜天地,然后焚香祭拜祖宗。尝新正式开始前,各家的主妇要盛……[详细]
  《小儿提风疗法》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治疗小儿疳疾方法,效果显著,对保护小儿精气神具有神奇的疗效,对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永顺县石堤镇老土医周大成的祖传秘方。《永顺县志》记载:“土民患病崇神鬼,多赖延巫驱邪,兼以草医治疗。”又载:“诸如外科中医彭廉家,民国8年就位县红十字中医馆,医技精通”。《中国土家族历史人物》记载:“外科名医彭廉泉(1868—1952)是永顺县石堤镇水塔村人”。《土司王朝……[详细]
  《望星楼通书》沿袭御制历法,根据明清御制《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紫徽斗数》和《河洛理数》等历法历书,用八卦、十二宫、二十八宿演算而成。同时还参照了西洋历法、弧角算法,考虑了地球经度纬度因素,溶古今天文地理历学于一体推算出我国二十四节气及日蚀、月蚀轮回的发生时刻。根据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及日月星辰变化,对照青兰红黑亮五种颜色,预测来年旱涝情况以及人们行事忌宜。《望星楼通书》最初以手抄本传世,清光……[详细]
  “云阳山南岳宫迎驾庙会”是云阳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阳山紧邻茶陵县城。史志载: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只因洣水河不能通航大船,不便朝拜,所以后来改封衡山。但历代道佛教两家仍谓之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福地,故云阳山有“古南岳”之美称。民间传说:南岳圣帝——神农,在云阳山选址建南岳宫时,因漏数自己所坐山峰,把七十二峰数成七十一峰,不足镇住七十二地煞星数,遂改衡山为南岳。但他仍眷恋云阳山的山水灵气……[详细]
  隆回花瑶是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漏了的瑶族分支,至今,七千多花瑶同胞仍传承着先祖古朴纯真的风俗习惯,其婚俗格外神秘而别致。隆回花瑶一直沿袭一夫一妻制。整个婚娶过程可分为订婚、娶亲、送亲、回门等环节——订婚:花瑶的媒人多由成年、老年男子充当,称为“媒公”。由媒公介绍,男女双方通过了解,达成基本一致的意向之后,进行第一项手续:订婚。由男方的媒公带一只五彩大公鸡和一把红油纸伞前往女方家里。在距女家200-……[详细]
  南岳朝圣,俗称进香,“圣”即南岳衡山之神——司天昭圣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当地百姓和香客称之南岳圣帝菩萨。传说人类始祖之一的祝融氏最早发明火种,并生火熟食、举火驱兽、以火御寒,其常年游栖于南岳,死后葬在衡山之阳,后人为纪念这位先祖的丰功伟绩,故名南岳顶峰为祝融峰,并逐渐将其演变为南岳衡山之神。早在西周,南岳衡山就已建祝融君祠,人们不远千里前来对山神顶礼膜拜。唐玄宗于天宝年间敕封南岳山神为司天王,又……[详细]
  洗泥节又叫苦瓜节,每年春耕忙种之后的农历五月十三,举办的农耕庆典活动,属于平地瑶民俗文化活动项目之一,主要活动在湘南边陲的勾蓝瑶古寨。相传洗泥节起源于唐代,流传于湘桂粤交界的100多个平地瑶村寨。据考证:勾蓝瑶洗泥节始于“洪武九年招安……镇守邑门户湘粤隘口”之后,他们不仅沿袭了洗泥节的风俗,还把本土族人的节庆活动项目内容融合其中,发展成为祭拜、休闲、狂欢、联姻、联谊的盛大节日而久传不衰。洗泥节活动……[详细]
  衡南渔鼓是一种用衡阳方言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属衡阳渔鼓最强劲的一支,在衡南城乡及整个衡阳地区广为流传。衡南渔鼓始于晋代,距今1800多年。据史料记载,魏夫人在南岳建黄庭观,将道教传播到南方,边打渔鼓边唱道情,于衡阳东南四乡传播道教理念,被民间艺人所学,世代传承,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说唱形式。衡南渔鼓的兴盛与衡阳灿烂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唐宋元明清,这里茶文化、酒文化、瓷器文化、书院文化、渔鼓文化交替……[详细]
  隆回县滩头镇位于湖南省中西部,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在隋朝时代就已初具规模。全镇辖87个村,18974户,74089人,总面积198.32平方公里,供抄纸作原料的竹林面积达50万亩。滩头镇手工抄纸技术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造纸术。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用楠竹造纸“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对“煮楻、足火、舂臼”三个流程……[详细]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东南边陲和三省交界处,座落在罗霄山脉南端。毗邻于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份。巍巍罗霄、莽莽群山,造就了革命老区人民这块名优茶生产宝地。全县海拔高度低至294米的湘赣边缘,高至2042米的“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多达479座,峰峦竞秀,形态万千,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有民谣云:“上有八面山,下有胸膛山,离天三尺三”,足见其高峻。县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