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盐湖区民俗文化

盐湖区十大民俗文化

运城河东制盐技艺
  运城盐池是中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盐业生产中心。盐池位于浇水河畔,周长约60千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形状宛如一个天然沐盆。盐池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美容产品,除可供人食用外,同时还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业的重要原料。河东制盐工艺独特,人工技艺在卤水养制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盐工的直觉和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东制盐技艺使用的是“五步产盐法”。第一步,集卤蒸发。将老滩水、滹沱水或木盘水经人力、畜力等数级扬水至蒸发畦,运用“一步一卡”法,借太阳辐射和风力进行自然蒸发。第二步,过“箩”除杂。利用产盐过程中结晶出来的盐板作为“箩”,待蒸发畦中的卤水“发模糊”,析出大量白钠镁矾沉淀,对产盐卤水起到除杂和提纯效果……[详细]
盐湖龙灯舞
  龙灯舞是运城市盐湖区贵家营村一带民间传统舞蹈,相传起源于明洪武年间。清代中叶,老艺人梅守正自发组织舞龙队到河南、陕西等地参加各种祭祀活动。到了民国期间,艺人们在原有的舞龙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加入了柔丽妖媚的“魔女”,故起名“龙灯魔女舞”。龙灯舞由三部分组成,开始是魔女、龙女集体舞:在一个星月皎洁的夜晚,龙女们从天上来到人间。龙女们手持莲花灯,翩翩起舞,以表答欢悦的心情。接着是龙灯独舞。独舞中的“三出庙门”别具风彩:龙摇头摆尾,口喷烟火,连续冲过三层庙门。最后,是龙和龙女们的群舞。这种群舞,气氛欢快热烈,不断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变换着队形,使舞蹈达到了高潮。青、红两条大龙在表演时,龙眼会眨,龙嘴会上下张合,龙口能喷火,龙口含的绣球自动旋转,整个龙头灵气、精气十足。扮演魔女者头上佩戴龙、虾、龟、鱼……[详细]
鸣条二月二四圣出巡古庙会
  运城市盐湖区之北隈,鸣条岗之西端,有舜帝陵庙,每年二月二、九月十三要举行盛大庙会,用以缅怀圣祖之功德,其中二月二四圣(尧舜禹汤,现改汤为关王)出巡为传统庙会中最隆重的民俗活动。旧时,每年会期前十天,远近客商就在神道两旁搭建商棚,进行贸易往来的商客们来自陕、甘、宁、蒙、青等地。会期三天,初一晚上人们敲锣打鼓请四圣出宫看大戏,然后各村请回圣像,落驾行宫,群众烧香祭拜,神手轮流值班。初二早上神手为圣像除尘、整装,9点整圣像起驾,前面炮手、狮子、锣鼓开道,献贡有三牲、五谷、果品、食品、麻花、花馍等。圣驾两旁有执示、龙头、大刀、铖斧、金瓜、朝天蹬、黄罗伞、盾旗等,圣像由十六个彪悍青年抬着稳健缓行。至南大门稳驾后,各村锣鼓去迎执事村圣像,四个村轮流执事。再由村民们推荐的神手开始主持祭祀仪式,主持者分别为……[详细]
武氏中医脾胃派疗法
  脾胃派是医学学派的分支之一,又称“补土派”,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注重脾胃在滋生诸病中的重要作用,“久病大病必伤及脾胃,反之,千头万绪,从脾胃入手,往往能收奇效”,故被称为脾胃派。运城武氏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病机突出表现为“湿”与“滞”,具体表现为脾湿外感、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肝郁脾湿、脾胃虚弱、脾虚夹湿等症状,所以,脾胃病重在调理,治兼宣通肺气。脾胃派还认为中医的根本在学术,学术的根本在临床,临床的根本在疗效,效的根本在药性。武氏中医药材地道,经过拣、摘、揉、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锯、扎、榨等二十余道修制程序,再经过润、漂、水飞等水制过程和炒、煨、炮、煅、炼、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才能入药,严格恪守“炮制虽繁必不……[详细]
侯村花船
  花船,亦称旱船,是一种广场社火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侯村花船流行于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侯村及其周边地域,起源于明末,据传乃曲氏兄弟(郎中,荣河人)祛瘟疫后为稳定民心而创;清道光年间,曲氏后裔曲春泰又将花船的扎制与表演都进行了改进,增设锣鼓器乐伴奏,海仙穿插演唱和武术表演等,时有民谣曰:“西王高抬侯村船,想盖点子比登天难”,给予盛赞。侯村花船是用竹竿扎制而成,四周围丝绸,里外用彩纸糊起,绘有各种图案。船舱左右各开一窗,窗口两侧贴有“一帆风顺”“五谷丰登”等吉祥用语,并配有镜子、银项圈、纸花、彩灯等装饰品。花船表演主要以舞为主,说唱为辅。演出时,首先由三眼铳开道打场,之后花船与艄公出场沿表演场地急速飞走一圈亮相。接着鼓乐齐鸣,戴着头饰的海仙出场穿插演唱。所唱曲调为采花四平调,其唱词多……[详细]
  绒绣是一种传统的美术制品,它运用独特的“色渐变网点过度”和12种针织手法,巧妙地将形、色、光融合,使作品形象逼真、神态活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古称河东,是关羽的老家。传说关夫人刺绣精美,绣娘们为纪念关羽夫妇,便将这种民间刺绣称为“关圣绒绣”。运城的绒绣艺人用祖传的绒绣技艺,多变的针法,创造性地发展了绒绣艺术。运城市盐湖区绒绣艺人李淑叶的绒绣活在当地首屈一指,她自幼随母亲学习刺绣,并在传承传统刺绣的基础上,用多达百余种不同色彩的纯毛绒线,使绒绣艺术品达到了忠实原作,胜于原作的艺术效果。她创作出的绒绣艺术品《奔向新纪元》、《三代伟人》、《关帝》、《桃园三结义》、《关公千里走单骑》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针法繁多,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立体感强,表现力丰富,受到了社……[详细]
  “揉肚疗疾”是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术不仅能治愈一般的常见病,而且对于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均有独特而神奇的疗效。“以腹为治”是揉肚疗疾的最佳选择,因腹之地,脏腑所居,气血、经络、神经之发源,故“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此乃治本之良策,且先天之本“肾”与“脐”,后天之本“脾”与“肠”,皆在腹内,揉之益甚,莫大于此。“脐肠为根”是揉肚疗疾施治的切入点。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本源”,十二经脉之根蒂,揉而通之,脏腑即调,调则病愈;肠者道,根本源。吐纳之窗,健康之基石,生命之源泉,后天之根本,肠畅胃就好,胃好脏腑安。“以通为本”是揉肚疗疾的施治的基本原理。万物之变在于气,通则万物生,不通则不生。人体也是如此,脏腑、气血、经络、神经、五官、七窍、二阴、四肢百骸、皮肤、肌肉等,通则健,不通则病……[详细]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南部,历史上曾经是山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带领大家发展生产,而衣冠之事便交给正妃嫘祖,之后即有了嫘祖养蚕缫丝,开创了我国纺织技艺的先河。元明之际,民众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使粗布制造完全成熟,清代,老土布晋升为特殊的贡品,受到皇室的青睐。直至民国初年,洋织机没有进入中国之前,晋南布商一直是以土布机手工织布为主。运城“石榴花”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桄线、络线、经线、牵机、刷机、递综、掏综、栓机、作穗、织布等步骤。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详细]

全部盐湖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