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民俗文化

陕西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5页

  “血故事”又名“马故事”、“车故事”。“血”有“震妖、祛邪”之意。民间以血故事为载体,用朴素的正义理念,颂扬“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侠肝义胆”。用血的故事来警示后人,昭示着“德之美”、“品之高”的真善美,祈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雷长庚,清同治年间雷氏血故事传人,曾与雷应史创立了颇具规模的“姚公镇西沟血故事社火会”。并立有会训:“非正直人不传,非本族人不传。”每逢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三和农……[详细]
  在同州一带有正月十五放天灯的习俗。正月初五刚过,孩子们嚷嚷着晚上要打灯笼的时候,村里好热闹的大人也不甘寂寞了,开始忙着放天灯了。先是糊天灯。把一根长铁丝弯成一个锅口大的圈,中间用两根铁丝“米”字交叉着扎紧,再找几根竹篾儿等距离扎在铁丝圈上,做成一个倒扣的大水缸状的骨架,然后用麻纸把骨架除铁丝圈这一面外全部糊起来,天灯就做成了。放天灯是过年时村里最热闹的事。待到夜幕降临,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糊好的天灯从……[详细]
  韩城是“司马故里”。居住在嵬东乡徐村的司马后裔祭祀先祖的习俗在中国大地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徐村的司马后裔不姓司马,而姓冯、同。两姓族人一直有着“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规矩。清明祭祀,两姓共进一个祠堂,共奉一个祖先,共称司马迁为司马爷。徐村人祭祖的气氛也与众不同。清明节,冯、同两族人象过年一般喜庆。巷道中搭建柏枝牌楼,红绸横额上写着歌颂先祖的联句。村巷中彩灯高悬,入夜则通明如昼。……[详细]
  山阳人分为北部和南部,北部多为“大槐树”移民后裔,习称“本地人”,南部多为江淮流民后裔,习称“下湖人”。本地人操秦音,却没有关中诸生硬,下湖人操楚语,却比江南话易懂,秦楚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繁荣的民风民俗,主要表现为饮食习俗、居住习俗、婚姻习俗,喜庆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等。饮食习俗:山阳人习惯一日三餐,但也有一日两餐的。岭南农民“早晚两顿不见天,午饭排在正中间”,岭北农民“先做活,后吃饭”……[详细]
  洛南人为历史悠久,道教传统文化在各镇各村积淀浓厚,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和节日传说。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亦是人们常说的“元宵节”,其传说和遗迹全县各地到处都有。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据《岁时杂记》的记载,上元的由来是缘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经义《云笈七签》中云:“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后成人伦,长养万物。”上元节与道教崇奉的神灵有关。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详细]
  《谷雨公祭仓颉典礼》项目2008年3月被商洛市命名为市级非遗名录;2009年6月15日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2009年8月已向国家级申报。申报单位:洛南县文化馆。“谷雨公祭仓颉典礼”这一民俗文化形式流传于秦岭山中洛河源头的洛南县境内。洛河,不仅为“洛南花石浪猿人”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而且为中华文明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源头。早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黄帝史官仓颉在洛河旁受“元扈凤图”、“……[详细]
  洛南担芯子属陕西民间传统社火艺术形式之一。其主要流传于秦岭山区的洛南县景村、古城、永丰、保安、麻坪、石门等乡镇。据调查西北五省(区)均未发现,堪称传统民间社火艺术一绝。洛南担芯子主要是山村庄户人家,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元霄佳节、喜庆新春之时,走村串户助兴取乐表演。其表演内容以《牛郎赶织女》为主,其音乐伴奏多为唢呐曲牌《雁落沙滩》、《张良归山》。表演时由一名壮年扮成牛郎角色,肩挑七尺扁担,担上站立金哥……[详细]
  位于秦岭山中的商州,四周群山环抱丹水绕城,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适情适性。商州人热情好客,美食文化独具特色。笑话说:商洛的车牌第一个字母是H,翻译成中文解说就是“爱吃”。商州的“吃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不管是山村、城市,过事,自然离不开“吃”。所谓“过事”,就是老百姓讲的红白喜事、庆典、开张、大寿生日、盖房上梁等等,一切都离不开吃。要吃就离不开酒,酒是山里人自己酿造的纯包谷酒。商洛人就图个豪爽,过事,一……[详细]
  镇安人都会腌腊肉,镇安人都会酿造包谷酒。在镇安民间去访问,你如果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首先弯腰揭开酒缸上的大石板,量一量里面酒的深度,其次,抬头向上,数一数屋檩上挂的腊肉块子有多少,就心中有数了。镇安水土好,水乃生命之源,水的软硬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软水煮饭,食不耐饥,硬水煮饭,吃了不容易消化,所以,一个胃口娇气的人猛然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不服水土换肚子,然而到镇安出差的人,从来没有发生过……[详细]
  结婚成家在大多数人眼里,无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人们把它看的非常重要,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结婚,演绎出许多繁琐的程序,沿袭已久,便约定成俗了。地处秦楚交界的镇安县,是一个多由外地移民迁栖而聚的居民区,特别是清末明初,从湖广、江浙、山西等地移民在镇安定居后,来自不同习俗的影响,使一个较为偏避的地方变得既有秦楚互通的粗犷、又有南北交融的风韵,冠以礼仪的通婚习俗很有讲究,就是经过文u洗礼的今天,……[详细]
  紫阳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有“三宝”、“八怪”之说。紫阳的三宝指富硒茶、金钱桔和紫阳民歌;紫阳的八怪则有着很多的版本,较为完整的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流传于襄渝铁路建设者口中的“紫阳八怪”。八怪之一:“石头当瓦盖”。在紫阳,无论城乡,随处可见用板石盖顶的房屋,这种房屋不仅美观大方,冬暖夏凉,而且还具有防辐射的作用呢!八怪之二:“出门便爬坡”。紫阳山大沟深,路无百步之平,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出……[详细]
  紫阳在久远的历史中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茶叶品饮形式,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战乱中,紫阳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几个断层。新时石器时代的马家营文化,夏商时期、魏晋时期的白马石文化,到元末明初的以东明庵为主体的寺庙文化,而这几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并没有形成一种承启关系。紫阳在置县以前时属秦,时属巴蜀,时归荆楚,不同的文化因子散落其中,加之紫阳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导致了紫阳茶文化的零散性和不明显性。地域的独特位置……[详细]
  1、民间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无论婚、丧、嫁、娶、寿诞、节庆,石泉人在饮食上都十分讲究。平民百姓考证一个家庭主妇是否能干、贤惠,就看她腌腊肉、酿粮食酒、制作红豆腐、豆瓣酱、腌泡菜坛子等手艺。可见在饮食方面,石泉人从不含糊。石泉饮食文化特点的主要表现:一是饮食内容广;二是烹制方法精;石泉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其饮食内容,既有自家种养,山上野生的蔬菜、肉类,又有江河里富生的鱼虾。石泉人的传统席名目……[详细]
  喜连天,笑连天,听我唱个美石泉,石泉十美真稀罕。欢迎你到石泉来,好兴玩一玩①。石泉美,美石泉,云雾天台鬼谷山,子午栈道连秦川②。鬼谷子授徒留经典③,启智万万年。石泉美,美石泉,后柳水乡好休闲,湖光山色如画卷。水上游乐真快活,往来有渔船。石泉美,美石泉,汉江奇石满河滩,千奇百怪品类全。天生丽质供赏玩,能卖大价钱。石泉美,美石泉,秦巴泉瀑似飞练,黄龙迎宾处女泉④。城南石隙生甘泉⑤,泉城美名传。石泉美,……[详细]
  南郑县山区平川,饮食习俗大同小异。同有粗细粮兼食的风尚。平川盛产稻麦,吃饭以米面为主,兼搭少量玉米、红薯等杂粮;山区多产玉米、洋芋、红薯,向以米面等主粮和玉米薯类等杂粮兼半搭配。解放后,平川主粮增产幅度很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粮压倒优势,基本上已不吃杂粮。山区主粮增产幅度较小,特别是在“暂时困难”和“文革”期间,粮食紧张,吃杂粮多于主粮,常以薯类瓜菜代替部分主粮,称“瓜菜代”。近几年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