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民俗文化

甘肃省民俗文化介绍

  插箭是一项祭神活动,依其所祭之神类的不同,所称名讳也不同。如祭 神的叫做拉托(藏语音),祭战神的叫做化卡尔(藏语音),祭山神的叫做拉卜则(藏语音)。插箭的程序有备物、煨桑、插箭、扬隆达、赛马等项。通过插箭活动,藏族人民祈求山神除灾灭祸,人畜平安。……[详细]
  “香浪”意即采薪,相传,过去拉卜楞寺派出年轻僧人到山野采集煨桑的柏枝和燃炉熬茶的柴薪,因路途遥远,当日无法返回,便露宿山野,少则两日,多则数日。僧侣们便借这个机会在途中开展一些下棋、叠罗汉经轮、手球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娱活动,久而久之,居住在寺院附近村庄的人们也竟相效仿,把僧人的这种活动当做一个劳动娱乐风俗推广并传承了下来。香浪节开始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农历六七月间,正值草木茂盛、鲜花盛开、牛羊肥……[详细]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及宋代说经演变而来,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农村中广为流传。河西宝卷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还有大量非宗教的民间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传统道德教化内容。现已搜集到的河西宝卷达七百种以上,去其重复,得宝卷一百一十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的,在河西流传过……[详细]
  万人扯绳赛是甘肃省临潭县群众性的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实际是一种大型的拨河比赛,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该活动来源于明驻古洮州临洮军中强体之游戏。临潭县万人扯绳赛,以其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而著名。该习俗体现了劳动人民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2001年7月,该活动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甘肃临潭万人扯绳至少六……[详细]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修建布达拉宫等大型宫殿,促进了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此情势下,藏族唐卡应运而生。藏族唐卡多在纯棉布上绘制,也有在羊皮上绘制的,有丝绣和绸贴丝缝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单色唐卡,其画芯和装裱离不开棉、麻、丝、帛。甘南藏族唐卡画幅大小不一,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不足零点一平方米,绘画颜料多……[详细]
  通渭剪纸,也叫剪花、窗花,是甘肃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原文化体系。但由于地理、风土人情的影响,甘肃各地的剪纸也不尽相同,陇东剪纸与陕北剪纸一脉相承,但某些作品又比陕北民间剪纸显得更古拙质朴,到了陇南、天水一带,山清水秀,剪纸也在敦厚朴实中显出其灵巧精细。到了陇中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艰苦,但定西通渭的窗花剪纸却很别致。通渭窗花剪纸,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在遥远的过去,这里生活着一对恩爱夫妻,有一天……[详细]
  陇西云阳板是甘肃省陇西县的团体舞蹈艺术,因其道具由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所持法宝“云阳板”演变而得名。云阳板舞原来是当地庙会期间“朝山会”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以柔美矫健、干脆飒爽的风采闻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人民群众在节庆期间,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祝福吉祥如意良好愿望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详细]
  岷县宝卷源于唐代的“变文”和宋代的“讲经”,是一种流传在岷县全境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明清时期广为传播。岷县宝卷有300余种,其说唱形式基本为散韵结合,散说部分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结果等,韵文部分主要重复散说部分的故事。岷县宝卷的说唱语言一般有十言、七言、五言等,而且讲究平仄韵律,配以不同的曲式,唱答结合,抑扬顿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民间音乐的“……[详细]
  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是中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红芪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岷归”驰名中外。岷县当归为三年生植物,全部生长期约700余天,已有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归的生产加工技艺主要包括收籽、育苗、成药、留种、加工等多个环节。中医有“十方九归”之说,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和“妇科圣药”之美誉,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详细]
  甘肃定西的剪纸艺术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它源远流长,古朴自然,寓意深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甘肃定西剪纸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它为研究定西及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把民间剪纸最具本质的东西传承下去,就是要深入研究民间剪纸,寻到根、寻到民族的魂,并作为理论体系,指导现代剪纸的发展。2014年11月,定西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定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详细]
  生铁冶铸技艺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古城王氏家族祖传技艺。据王氏家谱记载,永靖太极镇古城王氏,原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白土坡王家大村人,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大将邓愈、冯胜等追击北溃元军,由于军备需要,王家先祖王宣、王训等奉差调,从山西调兰修建黄河浮桥镇远桥。桥建成后,王家垄断了在甘肃的铸造行业专利。王宣、王训二人后迁至太极镇古城,历传600余年。王氏铁器是以黄河沙为制模原料,以铸铁、铜、铝等材料为铸……[详细]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降,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详细]
  甘肃省天水市的雕漆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水雕漆技艺发展出雕填的髹饰技法,成为西北地区传统髹饰技艺的典型,流传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天水雕漆技艺系以当地出产的生漆涂于松木、桦木、椴木等质地的器物表面,经数次髹饰制成漆胎,打磨光滑后再雕刻填彩,而后选用美石、贝壳等各种装饰材料镶嵌于漆面之上。成品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潮湿和耐腐朽等特……[详细]
  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创新坊以天水新天丝毯有限公司为依托,拥有独立的图案设计、工艺设计实验,样品试制、培训、产品展示等职能。该创新坊主要针对当前天水丝毯技艺后继乏人的局面,抢救、保护、传承、教习天水丝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和创意研发实践人才,以提高天水丝毯手工艺人才队伍水平。天水丝毯在继承传统“非遗”工艺基础上,通过传承人创新设计部分浮雕艺术挂毯采用对图案主要纹样栽绒留长,留出层次再经……[详细]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兰州牛肉面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烂软,滋味绵长,品种多样,是甘肃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最早始于清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后经其第三代嫡孙马杰三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一清(清汤)、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的色、香、味、形俱全的清汤牛肉面。据说兰州牛肉面是由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