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市 > 汉阴县民俗文化

汉阴县十大民俗文化

汉阴皮影戏演技
  汉阴置县始于先秦,古称西城、安阳、汉宁诸名,唐至德二年始名汉阴,经考古发现,人文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汉阴皮影戏演技是陕南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汉阴90%人口为湘、鄂、广、赣、川后裔,各地移民杂居后文化互相碰撞、融合后产生新的移民文化,汉阴皮影戏演技即是如此。据汉阴县志及老艺人口碑资料,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建国前,汉阴皮影班社有专业和玩家班社之分,所唱剧目为大本汉剧,音乐唱腔、表演、行当等都与周边湖北、四川大不同,与本省的关中皮影流派也大相径庭,汉阴皮影与汉剧的兴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阴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洞戏楼”壁题上还留有当时演出皮影班社和汉剧班社的墨迹。汉阴皮影载入《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著名汉调二簧皮影、大戏艺人姜子瀛(1850年—1934年)一生从事二簧艺术,皮影表演技……[详细]
  汉阴人说话,除了爱用形容词外,像四川人一样,喜欢展“言子”。“言子”又叫“俏皮话”,语言学上称“歇后语”,是汉阴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开玩笑逗趣时,常常爱用“言子”来表达幽默的情趣。一句好的“言子”,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写起来顺手,是一种十分巧妙地修辞方式。汉阴“言子”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寓意深刻,通俗易懂,群众喜爱。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运用“言子”,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使听的人兴致盎然,回味无穷。如果恰当地运用于写文章和文艺作品之中,真有“画龙点睛”之妙。汉阴“言子”,属于俗语范畴。古代通俗读本中,常常出现“俗语说”的字样,也说明了它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但它的形成和出现还在此之前。汉阴“言子”的特点,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详细]
  汉阴素有“安康白菜心”之称。生长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在劳动之余或节日庆典之时,最喜爱看在汉阴民言、民歌、民舞、民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地方文艺,这就是汉阴花鼓。花鼓,又名小调,锣鼓伴唱锣鼓伴唱即兴杂唱,有歌有舞,顾名思义称花鼓。唱花鼓是汉阴民间中最常见、流传最广,普及面最高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局限,能即兴创作演唱。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等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只要敲起锣鼓,便可吆喝着唱起来。由于它形式活泼,适应性强,顾被彩莲船、地蹦子(即小场子)及其它民间戏曲、歌舞采用,增添了色彩,深受群众喜爱,其流传久远的传统唱词,至今依然脍炙人口。汉阴花鼓又受多方文化影响,南北融合,东西荟萃,使得这一传统民间文艺呈现出风格殊异、色彩斑斓的景象。汉阴花鼓,开始多以抒发男女爱情为主要内……[详细]
  在汉阴,也有“二人转”,俗称地蹦子。它虽然流传广泛,安康、商洛各地均有,但以汉阴尤其王家河较为著名与活跃。地蹦子多于春节和正月十五“玩灯”时演出,常与龙灯、狮子、彩莲船等组成玩灯队走村串乡,向群众拜年问好。此外,村中有人家娶亲、盖房、祝寿或给婴儿做满月时,也常请几班地蹦子表演助兴,以增添喜庆气氛。地蹦子形式活泼,短小精悍,多由一丑一旦对歌对舞。演出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只要在地上铺张草席即可演出。有时抬张方桌,艺人就在桌上表演,此时就称之为“小场子”。地蹦子是歌、舞、戏的综合表演形式。唱腔以花鼓调为主,也演唱民歌小调以及“七岔”、“八岔”等地方小戏。演唱内容除艺人触景生情即兴编创一些“四六句”式的贺词、祝语或吉利话外,主要表演一些传统折子戏和小歌舞,如《吴三宝游春》、《站花墙》、《十对花》、《双……[详细]
  汉阴八岔戏,又称“七岔戏”、“花鼓戏”、“小调戏”等。它是本地民间艺术与外省流入的民间艺术融合、衍化、丰富发展起来的地方民间小戏。八岔除流行于汉阴外,还流行干安康市的汉滨、旬阳、白河等县区。起始由“打围鼓”清唱,玩“彩莲船”,踩“高跷”,扮妆唱“花鼓调”等单一内容单一形式,逐渐蜕变出一旦一丑歌舞对唱。进而用一两首民歌小调连缀演唱一出简单的小故事。随着剧目的增多,曲调使用也进而变化,因为经常只用六、七支熟用的小调来演唱故事,所以艺人们把它称为“七调戏”、“七岔戏”(意思是岔来岔去七个调)。至清乾隆年间,有“郧阳调”自鄂西传入,经陕南艺人演唱的“郧阳调”很快便与“七岔戏”结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八岔戏”。经较长时间演化创造,一个初具板腔形态以民歌小调连缀的民间声腔剧种——八岔戏,便在道光年间(17……[详细]
  陕南山区,秦巴之间的山民们,在这一方幽静的土地上,在满世界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却仍能保持一些千百年来形成的古朴的民风和习俗。“剖膛肉”就是其中一种。剖膛肉——听起来血淋淋的,事实上参与其中却能让人感到温暖,体会到繁华都市所从未有过的温馨——这里的山民不论谁家将要宰杀肥猪,提前好几天就奔走相告,邀请左邻右舍、亲戚好友届时来家里做客、吃肉、喝酒。等到那一天,在杀猪时把刚上架的猪清理干净后,从脖子上切下一团,切成三寸长、一寸宽、一指厚的肉片,像木梳一样大小,然后下锅并放入自家产的萝卜、豆腐、粉条,佐以生姜、料酒和其它调料,花半下午的时间用小火焖好。起锅盛菜用的是家里的盆,所有人围在矮矮的方桌子前,倒好自制的苞谷酒,等待主人端上香飘满院的那一盆,顿时让人垂涎三尺。男男女女们吃肉如吃豆腐,喝酒……[详细]
  地处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由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组成,总人口876.83万人,版图面积7.002万平方公里。因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位于陕南地区重镇的安康市汉阴县,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陕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时期陕南重要革命力量——陕南抗日第一军的诞生地。由于属陕南革命老区,在红军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加之地处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文化多元化发展并存,编歌、唱歌、流传革命红色歌谣,世代传承形成了基本条件。……[详细]

全部汉阴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