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十大民俗文化

  赶坳是玉屏侗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歌会,是侗家青年男女以歌结伴,借带交友,谈情说爱,追求婚姻自由的活动形式,是一种民间歌会。主要分布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流行于县城西南的平溪、新店等乡镇,坳场也主要在这一带与湖南相邻的边界山区,距离县城8-15公里左右,主要有禾梨坳、尖坡坳、冲道溪坳、烂泥坳和楠木坳等。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东面和南面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西面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接壤;北面与铜仁地区的铜仁市、万山特区相连。全县面积517平方公里,隶属铜仁市,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境内山脉,氵舞阳河以南属苗岭山系东段,氵舞阳河以北,属武陵山脉南麓分支。东北和西南边缘地带多高山,中部多低山丘陵和坝地。一般海拨在40……[详细]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据记载,其中的平箫系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的郑维藩所创,玉笛则始创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茅台酒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玉屏箫笛的制作有取材、制坯、刻花、打磨等工序,成品式样优美,雌雄成对。爱好音律的郑氏将制作箫笛的技艺视为传家宝,代代坚守其业,故郑氏箫笛在明代一度被列为贡品。清代咸丰年间,郑氏传人因家境萧条而被迫卖箫糊口,由此开始- 平箫,挂牌出售。后因……[详细]

全部玉屏侗族自治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