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织金县民俗文化

织金县十大民俗文化

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
  织金苗族蜡染刺绣主要分布于官寨乡、大平乡、珠藏镇、后寨乡,另外,有少数苗族居住的部分乡镇也有所分布。苗族蜡染刺绣工艺流传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两河流域一带的苗族同胞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刺绣工艺。苗族称蜡染为棒(báng),译为蜡花。始为麻布蜡染,20世纪30年代用粗棉布(俗称土布)蜡染,20世纪50年代使用机织棉布(称洋布)蜡染,现在多用平纱府绸,近年有使用滴确凉试染,有抗染和不耐温因素,效果较差,且用开水煮,蜡则变形。使用细棉质布绘染较好,能绘出精细的花纹图案。苗族蜡染刺绣工艺主要工具有蜡刀、蜡锅和染缸,原材料为石蜡、蓝靛和自织麻布或市场上购买的平纱白布、府绸。其工序为画蜡,即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刻画各种图案;染色,画蜡结束后,要对布料进行染色,染色多要重复进行;漂洗,将染浸好的……[详细]
  织金砂陶主要产于织金城关镇,即现在的工业路。其次是城北绮陌、城西阿弓下寨、以那架小拱桥等。织金砂陶源于何处,始于何时无史可考,但以织金建制沿革而论,至少已有三百五十余的历史。清康熙四年,建平远府而名的平远锅就已驰名各地,织金砂陶的烧制方法,据现在烧制砂陶的能手说是太上老君的八封炉烧法,在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一古老的传说。织金砂陶这种特殊的烧制方法,在技术上是从坯泥的配料,成型的方法,以及当地盛产的无烟煤相配和而成。砂陶的坯料由两种混合有不同粗细的煤渣灰粘土构成。配粗灰渣的坯泥在踩凉后作为陶器的骨架,细的坯泥糊在内层,以便制密,在成型的方法上,采用慢轮及双层陶模的手工方法成型。先将两种坯泥相接拍平,在内陶模上将粘土旋转拍打成型后,再换置到已垫好细煤灰的外陶模内,继续成型操作,粘接把柄及刻画线条装……[详细]

全部织金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