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民俗文化

苏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5页

  旧时东山人的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不仅村村都有,甚至家庭亦有供奉。全东山有大小猛将神像,何止数百,其神赛之典,已成一乡风俗。猛将神他处亦有供祀,但皆威猛有须,严峻无敢触犯。而东山之猛将神像年少,面目清秀,和悦可亲,虽小孩与之嬉弄,亦无顾忌,此所异于他处者。东山之有猛将神像,始于明代。初东山欲塑猛将祖父,苦不得其容,神乃显圣,作孩童像。像既塑成,抬过街西梢诸公井时,抬者将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详细]
  旧时每届农历三四月间,东山有出城隍会之举,祖代相传,流传何止百年,未尝间断过。东山前、后山共有五尊城隍神,即襄公庙之水平王,殿背后之忠安王,鹅潭头之武乡侯,金家湖之威灵侯,和后山杨湾庙之汤斌。前山四尊城隍,按例每年出会只出一尊,每四年轮到一次,后山则年年为汤斌。出会之日,仪仗是由各自扮演,各献杰作,以显身手,行头道具,鲜艳夺目,炫耀气派。节目众多,堪称一年一度自发的民间文艺大汇集,故为当时人民群众……[详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婚礼——这个民间文化的大汇展,也是大同而存小异,而小异却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婚礼——这个民间文化的大汇展,也是大同而存小异,而小异却是鲜明的地域和个性的显示。甪直地处吴中腹地,是典型的水乡村镇,此地的婚俗显示的是一片水乡特色。婚前几天,男方预请邻里相帮,并设酒款待前来的亲朋好友,从搭棚、落桌、正日、回门、拆棚,整个过程约五天左右。女方亦然,但气氛不同,喜庆……[详细]
  婚礼一:泛-舟,水乡婚礼清新典雅山塘街举行的水乡式婚礼,是粉墙黛瓦下的中式婚礼习俗。新人将穿戴着极具中国特色的凤冠霞帔,坐上姑苏小船,穿过座座小桥,徜徉于典雅的江南水乡,尽情体验传统婚俗古朴的喜庆文化、感受苏州作为“东方水城”的独特魅力。河畔路人送上的真诚祝福,伴着快乐的欢呼,一路荡漾爱的讯息。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烘衬下,婚礼进程热闹非凡。新郎、新娘、傧相、媒婆、伴郎、伴娘和娶亲队伍伴着喜悦的乐……[详细]
  据苏州通安志记载:很久以前莲花寺内有一古井,井里藏匿着一条专门吞噬人畜的蛇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隐藏在古井中的蛇精会吐出长长的红舌伸在水面上,缠绕成一朵莲花的形状,引诱愚昧无知的善男信女坐莲花升天跻身极乐。待人坐稳在“莲花”上,“花瓣”慢慢卷拢,把活生生的人卷噬入肚,葬身蛇腹。善良的人们不识其中奥妙,反而将“坐莲花”、“登仙界”越传越广,要求坐莲花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无缘坐莲花的人,也以一睹凡人升……[详细]
  在太湖南岸吴江市七都镇和桃源镇一带,历来有吃甜茶的习俗。风枵茶就是甜茶的一种,是用糯米饭糍干撒上白糖泡成的汤。吃甜茶一方面体现了当地人重人情,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家里招待来客喜欢先叫人甜一甜,图个好口彩、好吉利,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地数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风俗习惯。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品尝过这一特色甜茶,连声称道。有民间歌谣唱得好:“洪钓一转天为云,纸薄冰莹鸭羽轻。看似平常最珍贵,只馈产妇与……[详细]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平望镇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活动项目,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平望灯谜起源于民国,发展、兴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传统佳节,镇文化部门都要举办灯谜活动,有传统灯谜展猜、灯谜擂台赛等,不少谜题是由当地灯谜爱好者围绕平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人物、部门特色、单位专门用语等而创作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谜界先辈的扶持、培育下,一批灯谜新苗正在茁壮……[详细]
  张家港市塘桥镇金村村水土清淑,民风纯朴,民生和美,庙会隆盛。金村庙会又名永昌庙会,历史悠久,它始于宋代,明清时期,由于金氏家业兴旺,名声威震四乡,金村庙会也越办越好。其时举办庙会主要靠地方上的乡绅和各自然村的社头联手出资举办,金村地方有臂锣社、开面社、高脚社、香社、红衣社、蓝衣社等。早期的金村庙会没有“出会”的形式,只是在金村集镇前街、后街上舞龙灯、调花篮、摇荡湖船、打莲湘、坐太保轿等民间习俗文化……[详细]
  古来,震泽及盛泽地区的桑蚕业极为发达,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乡民视之甚重,明清以来尤甚,由于桑蚕业之收益远高于耕作,因此养蚕成为农村生计中的头等大事,蚕户希冀有上好收成乃是普遍的心态,于是围绕养蚕各个环节演绎出一系列蚕丝风尚习俗,其核心是趋利避害,如蚕神崇拜、养蚕禁忌、养蚕口彩、蚕室布置、蚕妇穿戴、采茧以及人际礼仪活动和岁末以祈来年丰收的“照田蚕”活动等,还有缫丝习俗,让新媳妇在村坊间试缫新丝,集体……[详细]
  芦墟摇快船是一种流传在吴江东南部分湖水乡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竞技赛船活动。据分湖诗人沈昌眉的《长公吟草》中的五言长诗《上已日观赛船》和叶小凤的《古戌寒笳记》中的“龙船”记述,芦墟一带明代就有此项活动。据史籍记载,《摇快船》的出现与“猛将会”等庙会(民间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吴江分湖北岸芦墟镇草里村的“ 圩庙”,供奉的就是“刘猛将”。此庙据说建于六百年前,而鼎盛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该庙重建时拆下的旧……[详细]
  同里阿婆茶又称“吃菜茶”、“吃讲茶”,它历史悠久,是在农村邻里之间、尤其是老年妇女定期聚会喝茶,谈论家事,交流社会动态、了解时事信息等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而自然形成的生活习俗。上世纪30年代,同里的各种茶楼已风行唱茶,最有代表性的是与南园茶社齐名的旧三凤喜茶楼。因为自创的阿婆茶茶叶和“唱茶”艺术独具特色,备受居民和茶客欢迎,李阿囡被旧三凤喜茶楼邀请主持茶楼的经营,以泡制阿婆茶为主要经营内容。因其创始人……[详细]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有先蚕祠,供奉嫘祖,作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小满戏照例第一天是昆剧,第二于(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剧,均邀请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剧目都是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戏,讨个吉利。凡剧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节的戏目绝对禁演,因“死”、“私”与“丝”谐音,避讳,这与今人不喜欢有“四”字一样,趋吉避凶的心理状态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古代,……[详细]
  同里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是古镇同里的桥中之宝,小巧玲珑,端庄雅致,而又古朴稚拙,凝重沧桑,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凝眸对视,遥相呼应。周围水木清华,街市成环,既不乏树荫葳蕤的幽雅宁静,又尽显人来人往的市井繁华。同里走三桥习俗约略滥觞于清乾隆中期,形成的精确年代已难以查考……[详细]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至唐宋佛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由此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各派宗教在每年的一定日期把-塑像装上车在城乡巡行,称为“行像”,后来又增加了舞蹈、戏剧表演、杂技等内容,促进了商业贸易交流,成为附近百姓的盛大节日。常熟的白雀寺庙会,在大义寺基原是祭祀小王老爷神位的,在明朝佛教非常盛行的一个时期,庙会也由此而开始。白雀寺庙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十三、十四这两……[详细]
  梅李灯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是在民间流传的一种大众文化活动。其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通俗易懂,其形式往往是直截了当,充满地方人文色彩,能直接感受到来自民间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梅李灯会,俗称“调龙灯”,盛名久远。最初是在元宵节前后,孩童牵兔子灯、举彩灯嬉戏于街头。后为成人代替,愈调愈盛,三月达到0,故民间有“梅李调龙灯三月兴”的说法。梅李灯会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每年调龙灯,东南西北街商铺富户备了烟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