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民俗文化

苏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7页

  松鹤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创建,经营面点带卖饭菜。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古人以松鹤寓长寿,故取名松鹤楼。松鹤楼是目前苏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饮誉海内外的正宗苏帮菜馆。它是苏帮菜厨师的摇篮,也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松鹤楼的名厨在国内外烹饪大赛上屡获金奖,而松鹤楼也荣膺了商业部、内贸部授予的“金鼎奖”、“中华名小吃”及“国家特级菜馆”等称号。由于松鹤楼在……[详细]
  石家饭店位于古镇木渎中市街18号,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叙顺楼菜馆,又名经营时,初具规模,为两楼两开间木结构房屋,店石叙顺。创始人石汉,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营,至本世纪20年代,石汉的重孙石仁安堂与厨房隔街分设。石家饭店位于古镇木渎中市街18号,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叙顺楼菜馆,又名经营时,初具规模,为两楼两开间木结构房屋,店石叙顺。创始人石汉,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详细]
  苏州市春蕾茶庄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观前街宫巷118号,其前身是百年老店“汪瑞裕茶号”。汪瑞裕茶号始创于清乾隆年间。是由安徽省歙县西乡揭田村汪仁瑞堂宗祠的公产出资开设的,资主代理人名汪道生。总店位于原春蕾茶庄的旧址(观前正山门口),同时在观东醋坊桥堍开设分店,名汪东裕茶号,简称东号;在大成坊口开设另一分店,名汪广泰茶号,简称西店。三十年代前,在观前正山门口建造了三层大楼,汪瑞裕总店一直在此。大楼内,一……[详细]
  百年老店玉露春,始于清光绪,自古以经营茶叶、茶馆为主,兼作建材行业,营造业主们交谈、交易、休闲等场所。京城、海上等行商,官吏每每以“玉露春”茶庄碧螺春茶馈赠乡亲,一时间名震江南,是茶时,往往门庭若市,商贾云集。现在“苏州玉露春”位于阊门石路商业区,秉承百年基业,以“诚”“信”“德”为服务和经营宗旨。在苏州西山拥有绿色无公害、国家原产碧螺春生产加工基地1500亩。2004年,苏州唯一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详细]
  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创始于同治二年(1863年),是苏州商会的第一批成员,中华老字号。地处观前街中段的乾泰祥绸布商店,是苏州绸布行业中的百年老店。乾泰祥创办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苏州商务总会绸缎业14户名册中记载:乾泰祥,玄妙观东……。有关乾泰祥创办时的记载虽不多,但这家观前老字号在苏州同行中早已闻名遐迩。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创始于同治二年(1863年)。是苏州商会……[详细]
  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9年12月,得月楼从12家江苏名店中胜出,将作为江苏菜的唯一代表,同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杭州知味观等组成中国“八大菜系”,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一起,亮相上海世博园。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安排,得月楼上海世博店将于4月20日开始试营业。“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详细]
  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采芝斋是苏州著名的专门制作糖果的名店,由清光绪年间金荫芝创建。他从五百个铜板起家摆小糖摊开始,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在观前街七十二号自立店面。粽子糖是采芝斋最早的苏式糖果。金荫芝除了自产自销苏式糖果和炒货外,又增加了苏式蜜饯。“到采芝斋买糖去!”成为人们的口头语。金荫芝便顺水推舟,把店招定为“采芝斋”。采芝斋苏式糖果,因独特的口感与功用,而声名远扬。光绪年间,慈禧太……[详细]
  滚灯为汉族民间节日中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显示村坊实力的竞技表演。主要流行于江浙沪及江南农村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记述“掷烛腾空稳(小球滚灯),推球滚地轻(大球滚灯)”。清海盐文人彭孙贻诗《轮灯》的小序中有“儿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的描写。滚灯是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运动。舞者多为男……[详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吴歌源远流长,《楚辞·招魂》即有“吴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吴声曲》。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辑录成《山歌》、《挂枝儿》。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经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详细]
  以玄妙观道教音乐为代表的苏州道教音乐属于正一派道乐,历史可追溯至西晋,它继承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吸取了庙堂音乐等成分,还受到堂名音乐、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吴地音乐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深受群众欢迎,活动十分繁盛。明末清初施亮生真人辑成的《斋天》等书和嘉庆年间道士曹希圣重订的《钧天妙乐》至今仍是玄妙观道教音乐的规范。苏州曾涌现了不少著名乐师,他们或精于音律、善于编曲,或乐器演奏技艺精……[详细]
  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1912年对白南词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形式,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尝试将对白南词发展为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苏剧,让苏剧和昆曲在一起混合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剧健康成长起来。苏剧的音乐唱腔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因深受昆曲的影……[详细]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详细]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在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之外,辅以精美的包头巾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相当稳定,但随着季……[详细]
  金砖是大型方砖的雅称,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金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又因金砖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金砖御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千百年来,此地村民专以烧窑为业。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明宫中特地派出1到苏州陆墓(现陆慕)监制金砖。由于陆慕镇的黄泥适宜制坯成……[详细]
  苏州的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香山帮是吴文化的产物,历史上曾涌现过不少大师,如塑圣杨惠之、蒯祥和姚承祖等。蒯祥主持明皇宫三大殿、天安门和王府六部衙署的营造,发明创造了“金刚腿”,被宪宗皇帝誉为“蒯鲁班”。姚承祖的传世之作有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