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民俗文化

苏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荡湖船,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荡湖船”是流传于苏州水乡沿江沿湖一带的民间传统舞蹈,因表演时道具船只始终处于晃荡之中而得名。该舞蹈在苏州城乡均有流行。太仓浏河、城厢等地尤盛。浏河港是我国著名古港,元、明时已有“六国码头”之称,因郑和七次下西洋均由此起航而闻名。浏河、城厢,从事船运、捕捞者甚众,荡湖船正是船工、渔民的娱乐形式。至迟到宋代苏州已有反映摇船劳动的舞蹈……[详细]
  盆烛舞,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盆烛舞》流行于吴江区松陵镇、震泽镇和江浙毗邻地区。吴江松陵是苏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方便;震泽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浙江和江苏交界处,是环境优雅的人文圣地。过去吴江文庙祭祀仪式上有一种手持蜡烛的舞蹈,动作缓慢文雅。这就是《盆烛舞》。《盆烛舞》也常在农村猛将会等赛会赶会时演出,也作为春台戏的演出内容。震泽西南部农……[详细]
  苏州道教音乐(常熟道教音乐),苏州市一批苏州道教音乐扩展项目,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音乐项目。常熟道教音乐,是苏州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于古里、董浜、碧溪东张、支塘等,影响波及周边县市及无锡、上海等地。常熟道教音乐,至少有600多年历史。旧时,常熟境内道教活动场所众多,尤以城隍庙、三清殿、致道观、真武观、瑞真道院最为著名,都属于江南正一道。民国时期,城隍庙、瑞……[详细]
  苏州吟诵(唐调),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而且是从孔子和弟子一起吟唱《诗经》时就流传下来的读书方法,当时,诗经三百篇皆“弦歌之”;是古人写诗时推敲平仄的一种手段,- “新诗改罢自长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可证。毛泽东说他的诗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哼”就是吟;吟诵也是一种吟诵音乐,它具有音乐美,因此课堂上读起书来才会“书声琅琅……[详细]
  苏州小调,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苏州小调是专指在苏州及其周近地区流传的曲调或民谣。苏州小调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及两汉时期,就产生了很多吴地民间歌曲。《晋书·乐志》中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的记载,“杂曲”即指吴地的民间小调。宋代《乐府诗集》收集的《子夜歌》等吴歌达3……[详细]
  伍子胥传说,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伍子胥(公元前555-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吴国重臣,他与苏州有不解之缘,是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了阖闾(苏州)城,并在此兴修水利、七荐孙武,为吴国称王兴霸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体现了文能经国、武能治军的聪明才智。伍子胥的传说主要流播于太湖之滨、苏州城乡。苏州地区,古吴之地,与伍子胥关系密切,到处都留有伍子胥的遗踪……[详细]
  顾鼎臣民间传说和故事,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顾鼎臣民间传说与故事流播于昆山市玉山镇及太仓、苏州等周边地区。顾鼎臣,明成化九年生于玉山镇积善乡雍里村,33岁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兼太子太傅等,是三朝元老。明嘉靖十八年三月皇帝出巡,特命顾鼎臣留守京城辅佐小太子执政,这就是民间所传“代朝三月”的故事。顾鼎臣对家乡有过重大贡献,昆山百姓对他有感……[详细]
  施耐庵的传说,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在张家港河阳山地区,民间自元末就流传着关于施耐庵的传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河阳山地区的百姓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自上世纪70年代始,张家港民间文艺工作者在河阳山地区共搜集到关于施耐庵传说故事40余只。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关于施耐庵在张家港河阳山地区不畏- 、为民出谋划策、扶危济困、与同僚交往应酬以及过人的才智的传说。如:《……[详细]
  同里赞神歌,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项目。​​​​​​​同里赞神歌以同里湖、叶泽湖为中心,松陵、芦墟、北厍、莘塔、金家坝、黎里、平望等为主要流传区,辐射至上海青浦朱家角、商榻、金泽,昆山周庄、锦溪,浙江嘉善大舜、陶庄,嘉兴王江泾莲泗荡、湖州石淙、章家坝,苏州上方山、北雪泾等地。赞神歌历史悠久……[详细]
  穹窿山上真观庙会,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项目。​​​​​​​穹窿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太湖之滨,因其山势高峻深邃,故名穹窿。穹窿山上真观位于穹窿山三茅峰顶,汉平帝时始建,以后历代屡有兴癈。顺治年间,修葺扩建。清乾隆六下江南六登穹窿山上真观祈福,时有殿房5千多间,可容万人,建有三十六殿,成为江……[详细]
  吴氏疔疗,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项目。吴氏疔疗,创始于清乾嘉年间。据《吴县文史资料》第六辑记载,“吴县木渎镇山塘街吴氏疔科,专门医治疔疮,疗效显著,是久已驰名江南的民间专科医生”。吴氏疔疗第四代传人吴金秀(1868-1939),因婆母去世,即开业行医,专门治疗疔疮55年。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有很多病人慕名来求治,可谓是声名远播。至今,吴氏疔疗已传至第五代吴志云医生,她在1……[详细]
  湘城麻饼制作工艺,苏州市三批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扩展项目,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湘城,古称相城,与苏州古城同根、同源。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均为苏州府长洲县四大重镇之一,享“姑苏娄门外第一镇”之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民间蕴藏着许多传统工艺,湘城麻饼即是其中之一。湘城麻饼,始产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钱鹤鸣开设的湘城老大房茶食店。因店主在钱氏家族中排行第一,故……[详细]
  虞山绿茶制作技艺,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虞山,地处苏州常熟境内,北滨长江、南临尚湖,常年雨水充沛,植被丰茂。明清时,虞山已有茶树种植。虞山顶上有座奇石林立、状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剑门,周围山势平坦,种满垅垅茶树。因其面向碧湖,空气清纯,每年“谷雨”前后,茶树长出嫩……[详细]
  羊肉制作技艺,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双凤羊肉面是双凤特色美食。双凤羊肉十里香这一说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末时期,在双凤老街逐步形成了以孟、施两家代表的传统羊肉面店。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羊肉面”名声上升。据《太仓县志》载,每年入冬到次年春分时节,四方八镇,甚至昆山、上海、太仓县城的人,都“专程前往就食者”。双凤羊肉面制作在选择嫩口公羊、文火焖……[详细]
  苏派砚雕,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目。常熟市隶属苏州市。其历史文化,与苏州一脉相承。常熟的砚雕工艺,则为苏派砚雕的一个组成部分。苏派砚雕,受明清吴门画派和明末清初江南竹刻影响,形成了随形雕刻,刀法精致、构图疏朗、巧中见拙,追求平淡雅逸,表现高古之气的风格。常熟刻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六朝至宋代,而在元明清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元代缪贞(字仲素,号乌目山樵,江苏常熟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