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民俗文化

苏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尢氏针灸,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尢氏针灸世医,是吴门医派、苏州针灸业界的重要流派。尢氏针灸世医肇始于清代光绪年间,五世相传,医术精到,治病奇中。凡临床疯痨臌膈、文武痴癫和妇女经带诸病,均有较好疗效,名满苏城内外。始祖尢松泉(1847-1911),吴县西华(今镇湖)……[详细]
  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市二批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扩展项目),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仿古铜器,是指艺人们采用特殊的工艺手段,以铸造、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青铜器等文物供人们鉴赏和收藏的铜器。苏州青铜器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仿古铜器则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明代时,苏州的仿古铜器便以“苏铸”闻名。万历年间,苏州即有铜工胡四“铸彝鼎等器能仿古,与旧铸莫……[详细]
  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玄妙观座落在苏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明代,玄妙观已形成露天集市。清代时,玄妙观已是姑苏城最繁华的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州玄妙观传统小吃。顾禄在《清嘉录》中描述玄妙观小吃摊店情景:“城中玄妙观,尤为游……[详细]
  苏派酿酒技艺(铜罗黄酒、后塍黄酒、王四桂花酒),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吴江市桃源镇是苏派黄酒主要产地之一,素有“天下黄酒第一镇”之美誉。其黄酒的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桃源镇铜罗社区。旧时桃源称为铜罗,又名严墓。早在吴越春秋时期,严墓民间作坊就开始酿造宫廷贡酒和民间饮用酒。清末民初,酿酒作坊达250户。1941年,严墓人到震泽开办了多个酿酒作坊。1956年公私合营为……[详细]
  桂香村大方糕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苏州大方糕,又被称为珍珠大方糕。这一称谓来自苏州家喻户晓的《珍珠塔》的故事。因为方糕起源于方氏家点,人们就将大方糕称作了珍珠大方糕。苏州大方糕以桂香村最为著名。桂香村始创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原址位于苏州市东中……[详细]
  马永斋熏腊品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熟“马泳斋”,由马詠梅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其熏腊卤制品香味独特,甜咸适中,鲜嫩可口,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常熟饮食文化中的标志性品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詠梅在同乡“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的帮助下,到常熟城中租赁房屋,开设“马詠记”店面。宣统二年(1910年),马詠梅在寺前街(今西门大街)……[详细]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常熟浒浦港因“浒浦港深阔,实可藏战舰”而置武尉水军,隶属平江府(今苏州),统辖江浙闽之海防。元代,浒浦置通事汉军万户府,闰珣授浒浦路万户府知事,统辖江、浙、闽。随军港之建立,治安情况有了一定的保证,浒浦这个优质深水港的渔港、航运港的功能也逐渐得到显现。它的辐射所及,尽是江南……[详细]
  苏州漳缎织造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漳缎源于元代的漳绒。而漳绒是在元代“丝绵里”剪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起源于漳州而得名。漳缎始创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最早由苏州织造署织造。漳缎深得清康熙帝的赞赏而兴盛,于是,织造漳缎的机户连年增加,长期产销稳定。道光年间是漳缎生产的全盛时期,宫廷皇室贵族及文武百官的长袍马褂,大都穿用漳缎,成为主要服饰用绸。至1937年……[详细]
  假山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山和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基础,匠师们采用不同体量、不同材料,运用不同的堆叠手法来营筑堆叠各种假山(包括池岸处理),营造出园林中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成为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中国园林的假山建造,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六朝以后,山水……[详细]
  苏钟制作与修理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苏州是中国最早的钟表生产基地。苏州时钟,历史上称为“苏钟”。公元三世纪,吴人陆绩曾依东汉张衡之法造过“水运浑象”。晋代,晚年定居苏州的葛衡,首创了人在地中观天的水力机械钟。清康熙时,昆山娄县的徐翊英自已制造了自鸣钟及鹤漏等……[详细]
  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双凤镇,位于太仓市的西北部。双凤人舞龙耍狮,始于清代。清同治年间,湘军首领曾国藩是个“龙狮迷”,经常在军营中开展舞龙耍狮活动。1864年,他带兵攻陷太平天国首府天京(今南京)后,其部属及后裔逐渐分散、流落到长江南北,其中……[详细]
  草编,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草编,是一种采用席草、灯草和蔺草等编制各种类型的小动物的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苏州相城区渭塘镇凤阳村陆家桥一带。苏州草编历史可追溯新石器时代。苏州编织的草席在隋、唐以前即有一定的影响,北宋及明清均列为皇室贡品,闻名全国。清末民初,苏州渭塘地区的草编生产十分兴旺,几乎遍及每家每户,草编生产成为地方特 一。除了日常的草编日用品外,还有草编……[详细]
  锡剧,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项目。锡剧流播于江、浙、沪地区。二十世纪50年代,特别是苏南一带几乎每个县市都有锡剧团,群众对锡剧唱腔大都耳熟能详。锡剧起源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叙事式山歌对唱逐步与道情、唱春和宣卷相融而合成为“簧调”,并吸收苏南“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成滩簧小戏。吴语滩簧盛行一时。民国时期称“新戏”,抗战时期称“文戏”,因语音不同曾有“常锡文戏……[详细]
  陆家断龙舞,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一般的龙舞,龙头龙身龙尾连成一体,但断龙舞的龙身却是一节节断开的。断龙舞中心在昆山陆家镇,扩大到昆山大部分地区,上海、苏州、无锡、宜兴、常熟和太仓等地也有辐射。断龙舞源自一个古老的“青龙降雨救灾,狮子斗天救龙”的传说。相传宋朝时,……[详细]
  摇大橹,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主要流传于太仓浏河、浮桥、璜泾和茜泾等地,吴江金家坝、吴中斜塘也发现有相近民间舞蹈,称为“江南荡湖船”。二十世纪30年代初,太仓刘家港民间艺人杨仲民、李宝荣等人在江、浙交界处的杨港泾搞运输,看到当地庙会上有“陆地行舟”的节目,便学了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