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民俗文化

广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8页

  广州市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北靠南岭,濒临南海,扼珠江流域西、北、东三江汇合出海之咽喉.,水网交织,汇通大海。具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拥有山、城、江、海等独特的生态景观。“五岭北来峰在地,九洲南尽水浮天”是广州地理形胜,“云山”“珠水”是广州的美誉。广州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广州人生于水边,长于江岸。在珠江上腾跃的龙舟、在珠江边嬉戏的儿童都是广州的象征,广州的"水"是浸在骨子里的。江水……[详细]
  增城市正果镇兰溪洞的深山中有三条畬族小村落,住着近70户的畬族村民。这里是广州市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畬族村民藏有一幅珍贵的祖图(图腾),图中显示他们的祖先是个龙犬盘瓠(狗头人身狗头王)。祖图分为盘王殿、盘王棺木、盘蓝雷殿、唐法王殿、盘王墓等几个部分。畬族人对自己的先祖盘王(即“盘瓠”)无比崇拜,其虔诚表现为;(一)世代珍藏祖图,由族中最长寿的长者保管,每年只在年初一拿出来供族人瞻仰,族人不得……[详细]
  番禺水色是一种以木筏为载体、以戏剧或民间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水上表演活动,主要流传于番禺区市桥镇、沙湾镇等地。番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境内水网纵横,河涌交错,为水色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同时,它还是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古县,建县距今二千二百多年,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屈大均《广东新语》里有大洲龙舟水上扮故事的记载。清人檀萃所著《楚庭……[详细]
  广东木偶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戏剧。有700多年历史,广东的木偶戏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传统艺术。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的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戏,今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详细]
  粤曲广东省最大的汉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她们为“女伶”。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详细]
  “黄阁麒麟”已盛行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每逢佳节喜庆,神诞醮会,秋色出游,农民就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一说。黄阁麒麟舞来自民间,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民间艺人重新改编的黄阁麒麟舞,从麒麟的造型到舞蹈技艺都有了提高,并加入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得胜令》、将锣、排鼓与广东大笛演奏、单打等八音锣鼓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伴奏,充满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广东特色。200……[详细]
  广州彩瓷又称织金彩瓷,简称广彩,是在白瓷胎面绘制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的瓷器艺术。广彩瓷烧制技艺始于清康熙中晚期,雍正时已初具风貌,成熟于乾嘉年间,此后至清末更显繁盛。清中叶以后,因融入了西洋工艺,广彩尤受西方青睐。广州彩瓷始为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彩初露峥嵘,就成为清宫贡品,现北京故宫仍藏有乾隆时的作品《品碗》《凸珠琵琶瓶》。广州……[详细]
  致美斋牌系列调味食品产品历史悠久,生抽王、天顶头抽、糯米甜醋等更是广东特色食品之一。致美斋产品目前除在广东省深受欢迎外,还行销全国各省市和地区,远销东南亚诸国,甚至在欧、美等地。致美斋酱园是中国名酱园之一,是专营生产、销售酱油等调味食品系列产品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自明朝万历年间(1608)创号至今,已达400多年历史,其生产的传统酱油产品闻名遐迩,同治《番禺县志》记载:“然丸散行之陈李济,酱料行之……[详细]
  广州榄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工精艺高,玲珑轻巧,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的汉族民族风格和广东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州榄雕始创于广州增城新塘镇,以增城盛产的乌榄榄核为原材料,讲究精雕细刻的榄雕工艺,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广州榄雕早在明代就已盛行,达到很高水平。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明宣宗还亲自操刀雕刻;而到了清代榄雕更是历年的贡品。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详细]
  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详细]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详细]
  灰塑在民间又叫灰批,是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明清两代最盛,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在陈家祠及佛山祖庙到处均可见清代灰塑作品。灰塑的工艺较精细,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进行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次“立体”灰塑,有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圆雕式单个造型的“单体”灰塑等。多层次立体灰塑要求高、难度大,以开边瓦筒、铜铁线作躯干、筋骨、肢架,用草根灰或纸筋灰进行单个物体立体造型,特别是人物头部更要……[详细]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详细]
  据史书记述,我国牙雕工艺已有30OO多年历史,广州牙雕的出现比中原地区稍晚,始于晋代,亦有2000多年历史。在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捆5支大象牙,最大的长达126厘米。据鉴定,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来的。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可见这些象牙是进口雕刻作原料之用,如果鉴定属实的话,那么,广州牙雕的历史就要大大推前了。过去岭南人,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人视象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