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民俗文化

杭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与咸宁、苏州、桂林、合肥已成为我国五大桂花产区。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赏桂时节都要举办西湖桂花节。满陇桂雨是桂花节的主要场景。这里沿途栽种着7000多株桂花,郁郁葱葱。桂花节期间,这里200余项五颜六色的遮阳棚整整齐齐排列在道路两侧,游人在棚内树旁赏桂品茶,打牌下棋,自娱自乐,雅俗共赏。西湖桂花节将桂文化和茶文化结合在一起,开幕式以大型综合文艺表演和龙井茶礼表演拉开序幕,……[详细]
  所谓“蚕猫”,是一种象征物。养蚕农家最恨老鼠啮咬蚕种纸和蚕茧,世代传承着一种用蚕猫避鼠患的习俗。蚕妇们不仅将蚕猫作为避鼠物,而且也作为一种观赏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创作的蚕猫样式有彩绘、剪纸、泥塑等。剪纸蚕猫大都由蚕妇自己用红纸剪出各式各样蚕猫图像,贴在花窗、墙壁或蚕匾上。农村蚕户喜爱泥塑彩绘蚕猫。每逢清明前后,蚕妇们都要到杭州半山娘娘庙烧“蚕香”,在香市上购买泥塑彩绘蚕猫回去放在蚕房里,或馈赠亲友。……[详细]
  杭州民间立春日,有春官送“春牛图”预兆丰收的风俗。此俗始于南宋,俗称“打春牛”。《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梦粱录》载:“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清末,杭州尚有此俗。立春前一日,杭州府知府,暨总捕厅、总事厅、水利厅同知,及仁和、钱塘两知县,均着官服,坐无顶无帷显轿,全副执事,至庆……[详细]
  民间对每年第一次插秧,叫“开秧门”,结束插秧那天,又叫“关秧门”。农家对“开秧门”十分重视,须备晕腥酒菜、香烛黄纸,在田边或土谷庙祭烧,祈求保佑丰收。插秧劳动辛苦,农家都备好鱼肉酒饭,一般一天吃四餐,如请人帮忙插秧,主人除热情招待,还要说些慰劳话。早餐,每人规定要吃两个鸭蛋。鸭蛋称“种田子”,有吃了种田子,将来谷子饱满”,“吃了种田子,秧苗不会浮”的说法。午饭、晚饭,特别丰盛,要吃“种田酒”和“种……[详细]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这些寺庙极为复杂,祭祀的民间神灵也众多纷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历史人物被塑造的神:除“伍公庙”外,还有纪念明朝“铁面御史”周新的“城隍庙”;纪念南宋行刺0臣秦桧的“施全庙”等。神话传……[详细]
  “淳安竹马”历史悠久,始源于元末清初。据清《淳安县志》记载,朱元璋屯兵淳安鸠坑源的谷雨岭(现称万岁岭),曾遗下战马一匹,因战马思念主人,日夜嘶叫于山岗,然乡民觅而不得,遂以“神马作祟”为惧。为祈祷地方平安,岭下各村百姓皆糊纸竹马,让孩童骑上它,走村串户边跳边索讨“常例钱”,然后买来香纸,连同竹马一起焚化,藉以超度战马亡魂。“淳安竹马”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期间“淳安竹马”变化不大,几乎都是以祭祀为主……[详细]
  浙江省杭州市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详细]
  又名武林调、武林班,因杭州古称武林,故其调称为武林调,其戏班称为武林班,实非剧种名称。杭剧在坐唱曲艺宣卷基础上形成,1923年正式搬上舞台演出,抗日战争以前颇为兴旺。解放后得到振兴,但只有一个专业剧团,剧目以《独占花魁》、《李慧娘》、《银瓶》最为有名。“0”中剧团被撤销,至今未被恢复。近几年只有黄龙越剧团演了几只杭剧折子戏,在黄龙洞插演。所唱曲调为说唱滩簧,有平板、大陆调、游魂调、杭滩等。此剧种形……[详细]
  杭州评话起源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历史,是最具杭州特色的地方曲艺,已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杭州市民从小听着杭州评话长大。市文联曲杂协会评话艺术团的老艺人,经过精心准备,选取出了《水浒》、《三国》、《明清八义》、《顾鼎臣》等长篇评话中的精彩节目,让市民们在纳凉的同时还能走进精彩的“评话世界”。俗称“大书”,为江南评话的一支,即用杭州方言说表的评话,起源于南宋。杭州评话系一人说表,只说不唱,用扇……[详细]
  俗称“小书”,由明清南词演变而成,用杭州方言说唱、表白。杭州评词形式,以一人说、表、拉、唱为主。说表时以扇子、手帕作道具,唱时伴以胡琴,唱东乡调,七字句。传统书目取材大都为深闺爱情、才子佳人。如《双珠凤》、《珍珠塔》、《黄金印》、《白蛇传》、《粉妆楼》、《白鹤图》、《双金花》等,一部书少者可说十五天,多者可达一月。创作新书有《苦菜花》、《平原枪声》等。……[详细]
  西湖传说是浙江杭州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湖丽山秀水,1雪月,自古即是谈情说爱的胜场,与缠绵韵事相关联的桥可举出多处。譬如断桥,我国四大古典传奇之的《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娘娘相识在此,同舟回城;后又在这里邂逅重逢,言归于好,演绎成《断桥相会》这出许多剧种作为保留剧目的折子戏。又如西泠桥,古称《苏小小结同心处》。相传南齐歌0苏小小,富才华,颇自重,一次乘车出游,在白堤上遇到青……[详细]
  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杭州西湖区原西湖乡和龙坞镇等山区,因盛产茶叶的龙井风景名胜而得名,西湖区现有龙井茶保护区面积12027亩。杭州产茶,始于唐代之前,唐陆羽《茶经》讲到杭州天竺、灵隐产茶。唐末宋初,杭州有宝云庵产的宝云茶、天竺香林冈产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明初,龙井茶产量已渐增,明万历年间(1573-1620)《钱江县志》载:“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四次……[详细]
  一、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详细]
  杭州菜源远流长,它与宁波菜、绍兴菜共同构成传统的浙江菜系。杭帮菜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当时临安作为繁华的京都,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各方商贾云集于此,杭菜达到鼎盛时期。据了解,杭州菜历史上分为“湖上”“城厢”两个流派。前者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后者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详细]
  杭罗是中国丝绸代表品种“绫罗绸缎”之一,杭罗与苏缎、云绵同列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丝绸名产。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穿着舒适凉快,耐穿,耐洗。多用作帐幔、夏季衬衫、便服面料等。杭罗历史久远,南宋时,杭罗已崭露头角。《咸淳临安志》卷八《丝之品》载:“罗:有花、素两种结罗,染丝织者各熟线罗,尤贵”宋、吴自牧《梦梁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