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 > 龙岗区民俗文化

龙岗区十大民俗文化

龙岗舞龙
  龙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自从客家人迁徒龙岗几百年来,爱龙敬龙,舞龙便源远流长流传至今。龙岗舞龙舞的是布龙,以竹木架制骨架,用布料做龙身、龙面。龙头由嘴部、前额、后脑、角、手柄(龙把)等部分组成,体积较大,造型复杂,颜色鲜艳,头角峥嵘,显出龙的威风。舞龙正式开始前,要先点睛,谓之“画龙点睛”。龙岗舞龙队由12人组成。可表演一连串的动作和造型,以狮鼓、大钹、锣作打击乐。执龙珠的人是全龙阵的灵魂,靠龙珠的指挥,龙珠走什么路,龙身和龙尾随形似影跟着走。在喧闹的锣鼓声中,龙珠前引,舞龙队员各就各位,右手执龙把中央,左手执龙把下端,随着锣鼓的节奏,龙珠反复转动,龙头随珠晃动,绕扬一周回到原位。然后,布龙随着锣鼓声的轻重快慢、节奏变化舞动起来。舞龙的动作和套路有多种多样,主要有:“祥龙献瑞”、“游龙戏水”、……[详细]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深圳平乐正骨是这个传统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座落在深圳市罗湖区。自郭氏先人于清嘉靖元年(1796年)创立郭氏正骨医术以来,其后的几代传人,都秉承祖训,致力于中医骨伤医学的发展、创新,使得源远流长的平乐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朴素医技上升为造福人类的中华骨伤科学。1985年,第五代传人、郑州市骨科医院前院长郭春园率弟子、学生来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创办了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郭春园于1959年、2001年分别撰写的《平乐郭氏正骨法》和《世医正骨从新》,是郭氏第五、六代传人中最具理论水平和指导价值的骨伤科医学专著。郭春园不仅大力发展、传播平乐正骨医术,而且医德高尚,被人尊称为“大医”。郭春园及其弟子、学生二十年来在深圳救治了上百万个骨伤科病人,深圳……[详细]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是广东省深圳市的汉族传统舞蹈,产生并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村。永胜堂麒麟舞主要是通过舞动麒麟头,模仿猫、虎等动物摇头、摆尾、嬉戏、玩耍的动作和情景,并融合武术的一些基本步伐,以及伏、卧、弯、腾、跃、跳等动作来表演,以此为观众传递麒麟送福,传递吉祥喜庆之意。每逢春节拜年、娶妻迎亲、新宅落成等喜庆活动受邀表演。列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永胜堂麒麟舞的传统表演约1小时左右,主要包括舞麒麟和武术表演。永胜堂麒麟舞主要是通过舞动麒麟头,模仿猫、虎等动物摇头、摆尾、嬉戏、玩耍的动作和情景,并融合武术的一些基本步伐,以及伏、卧、弯、腾、跃、跳等动作来表演,以此为观众传递麒麟送福,传递吉祥喜庆之意;而武术套路表演,则有护卫麒麟形象寓意,同时也丰富了永胜堂麒麟舞的内容。其中麒麟舞表……[详细]
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
  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从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记载,至今近一千年。甘坑凉帽的制作从清朝嘉庆年开始也有两百年历史。早年甘坑凉帽村始祖张锦超学到从福建长汀府张太婆承传过来的凉帽手艺后,传给子子孙孙以织凉帽为生。甘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往北十公里的山区小山村,村中有座凉帽山。此山种有几百亩“单竹”,该竹很特别,竹头竹尾一样粗大,节间长1米多,易开蔑。甘坑村祖传绝活是师傅用牙“撕蔑”,而且竹蔑需多薄就能“牙咬”撕出多薄,织出的“凉帽顶”竹蔑均匀、轻巧,竹的原色好,花纹图案多变。深圳、香港新界、东莞、惠州一带客家地区妇女,甚至东南亚、欧、美-街中的深圳藉妇女都喜欢它,即使不戴,也买一两顶挂在墙上装饰,聊解乡愁。甘坑凉帽从张锦超公传至今天第6代,鼎盛时期是在解放后,家家是凉帽作坊,全村人都会……[详细]
坪山麒麟舞
  坪山是客家人聚居地,有舞麒麟的传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麒麟舞活动蔚然成风,开设的麒麟馆多达三十多家,麒麟舞的足迹踏遍淡水、香港、东莞一代,可谓盛极一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岁月的动荡,麒麟舞活动逐渐销声匿迹。近年来,随着坪山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远瞩,做出了打造坪山客家麒麟舞品牌的战略部署,建立了19支麒麟队伍,使坪山麒麟舞重获新生。2004年打造的麒麟舞品牌《麒麟呈祥》在市、区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享有一定的声誉和知名度。“麒麟舞”主要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坪山街道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土地面积最大的街道,也是广东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中心街道、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重点街道,深圳市规划发展的大工业后续产业重点基地及旅游基地。坪山街道拥有……[详细]
龙城舞麒麟
  龙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地带。龙城舞麒麟是流传于龙岗一带的重要民俗活动。麒麟一直以来是客家人所崇奉、喜爱的祥瑞神兽,寓意平安、祥和,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龙城舞麒麟活动出现在民国时期末年。每逢新春佳节及其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舞麒麟前要做好三项开张准备工作:采青、点睛和拜祖,进行隆重的开张仪式,仪式过后才可以开始舞麒麟活动。每年年初二(当地客家人俗称开年)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舞麒麟活动的0,各村及各家各户都会请麒麟队来拜年。人们在村里祠堂和各家各户门前摆放“三牲”(即猪、鸡、鱼)、水酒等祭品,燃放鞭炮、迎接麒麟的到来,寓意“迎春接福”,当地人亦谓之“拜家门”。拜完“家门”后,再燃放鞭炮,同时给麒麟一个“红包”,以示“利利是是”。此时锣鼓喧天……[详细]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南澳半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部大鹏湾边。自古以来,南澳渔民成亲有其独特礼仪。首先是订婚。渔民男青年到了结婚年龄,经人介绍对象后,便向女方送订金,拿到女方生辰八字后放在船上的神台,烧三炷香,三天内没有打烂过碗碟,订婚就算成功。接着是筹办婚礼。先向女家过大礼,一般有猪、鸡、水果、饼等十盘,以男方船和女方船对接完成过礼手续。男家要在船舱布置新房,包括布置新床,挂结婚帐,“说四句”,唱“挂帐歌”,小孩上新床抢果子等。婚前三天,女方在家待嫁,父母、女儿都唱“嫁歌”。男方准备结婚物品,还要进行尚花,唱“尚花歌”。还有“尚红”习惯。迎亲是礼俗的0。是日,新郎戴毡帽,穿长衫、腰挂两条红带,两鬓插银珠花,胸前一朵大红花,新娘身穿红袍,鬓插红花,脚穿花鞋。新郎船上有锣鼓乐队,择吉时划船与女方船对接。接新娘上船后,……[详细]
平湖纸龙
  平湖龙是指以刘姓为主的平湖村所具有独特风格的纸龙,舞纸龙是早四五十年代前原平湖村村民过春节的习俗,以祈祷风调雨顺,驱邪出外,五谷丰收,国泰民安,其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舞技、乐器乐曲及传统习俗。相传是刘氏祖先从中原南迁,辗转落户平湖,由其后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一。平湖龙是以竹木制骨架,用宣纸(后用牛油纸)做龙头、龙身、龙尾,故称“纸龙”。龙头由嘴部(并口含龙珠)、前额、后脑、角、手柄(龙把)等部分组成,龙身和龙尾所蒙裱的纸上绘有龙的鳞片,鳞片末端贴有金纸,上端贴有银纸。龙身内装有数目不等的灯泡(早年曾用烛盏)供舞夜龙用。平湖舞龙队由60余人组成,以狮鼓、大钹、锣作打击乐,以锁呐(鼓手)等为吹奏乐器。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祥龙献瑞”、“龙入禹门”、“金龙缠柱”、“游龙戏水”、“龙逛……[详细]
龙岗皆歌
  龙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部。龙岗皆歌起源于清代末期,在民国时期开始流传,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最为盛行。龙岗皆歌曲调简单,通俗易懂,特别是别具一格的衬词,易于在群众中传唱,凡上了年纪的龙岗本地人,都会哼唱几句龙岗皆歌。龙岗皆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歌曲,它的曲调简朴,易学易懂,易于传唱。它演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清唱,也可以用乐器伴唱;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还可以分开对唱,众人伴唱。龙岗皆歌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句歌词后,接着有一句衬词(“金牡丹哪”);第二句歌词后,同样有一句衬词(“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罗咧”)。如“阿哥有心妹有意(“金牡丹哪”),唔怕山高水又深(“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罗咧”)。第三、四句“山高妹会来开路,水深哥造船载人”。同样使用以上的衬词。这两句衬词一直尾随两句歌词后面,永……[详细]
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和配制方法
  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和配制方法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平乐郭氏几代传人在诊疗实践中,除了不断探索、完善手法诊治、手法整复等骨伤诊疗技法,同时在运用传统中药配合治疗骨伤病方面也破有建树。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有内服药和外用药,配方有近二十种,其中内服药方12种,外用药方4种,这些药方均选用优质名贵中药材配制而成,分别运用于骨伤和骨病的不同时期,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补气养血、益肾壮骨之功效。经长期临床使用,证明这些药品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见效快、效果好、安全可靠。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和配制方法,除了对骨伤患者施以外敷、内服中药的辅助治疗,使得诊疗过程愈显奇效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医学学术价值、传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详细]

全部龙岗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