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南昌市民俗文化

南昌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李渡镇,自古就是商贾重镇,也是江西的粮仓,更因精湛的烧酒酿造技艺扬名四方,享有“江南酒乡”的美誉。史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邓金林、娄宝清二人来李渡办起了第一个前店后坊式的酒作坊。元代,李渡周边乡镇相继出现了一些酒作坊。明代,有建昌和东乡商人梅焕荪、黄德昌联袂来李渡开酒店。清初,酒作坊增至28家。清中叶,邓金林27世孙实现了小粬酿酒向大粬酿酒的突破。李渡烧酒色泽清亮、酒质醇厚、清香四溢、进口甜美、药用……[详细]
  张公夏布制作技艺是流行于进贤县张公镇南部地区的一种土布织造技术。据王氏家谱记载,夏布制作技艺可上溯至清代雍正年间,距今近300年历史。其技艺起源于铜岭村委会的曹家村。曹家村由山东迁居而来,与文学巨匠曹雪芹同宗。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曾在南京掌管纺织行业,官至“江南织造”。他们不忘同宗族人,将当时的纺织器械和技术传到进贤的曹家村,故至今当地人仍将织布机称作“南机”。由于铜岭曹家与周边村庄通婚等因……[详细]
  进贤白圩木版活字印谱技艺,是在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印刷,字模采用明朝官方字体——老宋体,印于宣纸之上。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和158个字的捡字口诀,这些祖传的捡字口诀,有平有仄,就像一首古代的律诗。进贤县白圩的传统技艺木版活字印谱完整地记录了木版活字印刷的全过程,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人文……[详细]
  进贤文港镇位于江西抚河下游东岸,时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文港毛笔制作器具有30多种,制作原料主要为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以及植物竹等,制作工序有126道,主要分为芯毛制作、护毛制作、草灰制作、笔杆制作及芯杆组合、治笔、包装制作等六大工序。每一道工序又可细分为众多小工序。工艺纯熟,配料均匀,制作精湛,集毛笔之四德“尖、齐、圆、健”于一身,融实用、欣赏、收藏于一体,刚中有柔,能……[详细]
  祭轿是流传在南昌县八一、莲塘、向塘、武阳等地的一个人生礼俗。它流传至今大约200年历史。男方在迎娶新娘的那天,对即将去接新娘的轿子的一种祭祀仪式。祭轿仪式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洒酒祭轿;在轿子里外洒上自家酿的白酒,寓意祭拜天地。二、燃烛照轿;用点燃的红蜡烛在轿子里烘一烘,寓意红红火火。三、彩绢掸轿。用彩绢对轿子的里外掸一遍,寓意去旧来新。全过程唢呐和锣鼓伴奏,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人们对祭轿这一婚……[详细]
  锣鼓十八番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塔城乡凤岗村、冈上镇黄台村等地都有锣鼓十八番。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年历史了。其曲牌众多,打法多样,气氛热烈,表现丰富,形式多样。即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舞蹈伴奏,是南昌县地区欢庆节日、婚庆喜事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锣鼓十八番通常以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云锣七件为一套;每一个曲调叫一个“牌子”,或一个“番子”,传统的锣……[详细]
  豆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地众多,南昌地区中首推南昌县塔城乡豆豉品质量佳。《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至今,江西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如“稻香园豆豉”,就是地方名优特产之一。塔城豆豉手工精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塔城豆豉第二十一代传人李保根介绍:宋末元初始创制豆豉为业,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特产“塔城豆豉”。工艺考究……[详细]
  向塘灯棍节,江西地方民俗之一,俗称“竖神灯”。源起南昌县境内港头胡氏,距今已有32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新建、安义等县。灯棍节属于民间自创形成的一种祭祀形式,是村里祭祀祖先、传承祖业、祈求平安的一个传统习俗。请客邀友、观灯看戏,举行欢庆大典,家家户户宾客汇集,燃放鞭炮,是当地每年最为热闹的日子。灯棍节是在元宵节将要来临的时期,也是春耕生产快到的时候,固定地方不游动的求神保佑会。每年这个时……[详细]
  在南昌县蒋巷镇北望、白岸等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到初六,在村落边的河滩沙地上,摆上据说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黄河阵。灯阵由两米多高的竹竿构成,大约每间隔一米就竖着一根或红或绿的竹竿,竹竿上面则有一盏莲花底座的彩灯。据当地传说,黄河阵由通天教主金箫、银箫、碧箫三姐妹所创。千百年来,三箫娘娘被视为平安、幸福的庇护神,所以黄河灯也叫幸福灯、平安灯。灯阵由99个弯,一直走完别回头,象征……[详细]
  塔城“板灯龙”是人们在节日和农闲时所进行的一种表演,其历史可谓久远。塔城板灯龙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阵容齐整、形式完备的民间传统舞蹈。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长期的水上生活使他们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侵袭,加上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当地百姓逐渐形成原始的对龙的图腾崇拜,民间有“一条破船两只桨,水中求生靠龙王”的说法。村民在河边……[详细]
  舨王庙(板坊庙)在明、清的南昌县志及早期的《逍遥山万寿宫志》,新修青云谱区志都有记载。在抚河东岸施尧村,曾有上、中、下三座舨王庙,是后人为了纪念农历四月初八为民除害、治服水妖而牺牲的三位押运官而建,这一天也成了祭神日,而在农历四月三十日,施尧村民则开展大型祭祀仪式,并在象湖水域开展龙舟赛活动。祈求来年河道平安,百事顺达。“东湖的鱼,西湖的虾,施尧的龙舟赛万家”便是流传于此。参赛龙船充分展示了我区农……[详细]
  南昌宣纸刺绣是中华千余年来宣纸书画艺术和刺绣工艺完美结合的一种手工刺绣,其继承于江苏兴化市戴南镇顾庄顾氏家族的“纸绣”工艺,分布在南昌、萍乡、杭州、九江等市的部分地区。“纸绣”系顾氏家族“传儿传媳不授女”的手工技艺,顾氏家族从明朝供奉牌位查明,“纸绣”诞生于明代天启年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由聚居在江苏省古都兴化市戴南镇顾庄的顾氏家族的一个支支脉始祖顾小村之二世顾文华及妻殷氏创立,是顾氏家族一支……[详细]
  万寿宫文化是传统赣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江西民众建祠纪念许真君而形成、发展,在江西和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广为流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晋代豫章(今南昌县)人。曾任旌阳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明,减刑罚,去贪鄙,重教化,深得民心。辞官东归后,人民感其功德,将县名改为“德阳”,一直没用至今。在家乡,他率民疏河治水,成效显著,后演绎成“铁柱锁蛟”的故事,广为流传。民众立祠奉祀,许真君被尊为“江西福……[详细]
  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其创始人万笑林(1915—1986)年。艺名筱贵林,是江西近代民间文化史上著名的滑稽评书艺人,艺术活动遍及闽、浙、赣、云、贵、川以及上海等省、市,特别在江西,深得百姓好评。筱贵林有很强的艺术才华和语言天赋,在讲《文盲骗文盲》这个六分钟的笑话时,竟编了三首顺口溜,其中有一首为:“房子一幢,东西两厢,前头有树,后头有桑,左边有井,右边有仓,冲壶两把,一口水缸”;又如笑话《解缙赶考》……[详细]
  南昌清音流行于南昌、新建两县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地。盛于清嘉庆初年。扬州清曲对其影响很大,又吸收了邻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传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曲调趋于丰富。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又从赣剧和南昌采茶戏等戏曲剧种中吸收养料,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演唱多由女演员自击板鼓而歌,伴奏多为盲人,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月琴等。音乐上以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小曲曲牌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