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民俗文化

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书画装裱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装裱与修复技艺对中国书画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一件书画作品,由于所需要的装裱形制不同,如条幅、画片、手卷、册页等,因而装裱的工序也各不相同,但基本操作程序是一致的。装裱一件书画作品从托心开始至完成,一般要经过托、拉、镶、扶、砑光、上杆等主要工序,熟练掌握这几道工序,是对装裱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正所谓“三分画,七分裱”听起来,此话似乎说……[详细]
  古籍修复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古籍修复历史,为保护珍贵的古籍,我们的祖先总结发明了很多方法。从藏书楼的建造、书橱的选料到古籍修复的配纸、制浆以及对应的各种修复手法,到民国时,古籍修复还存在沪、苏、扬、京、蜀、徽、津等各家流派,各派皆有绝技:蜀派“借尸还魂”、京派“珠联璧合”、津派“千波刀”、扬派、苏派的“浴火重生”。后随着艺人们的岁数增长,后续无人或相继另寻它……[详细]
  古陶瓷修复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历来为世人所传颂。从最早的陶器到原始青瓷再到后来的单色瓷、青花、颜色釉瓷等。无数的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古人的双手创造出来并流传至今。然而它们当中却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完美的被保存,大多已经碎裂甚至是残破不堪。为了还原瓷器的本来面貌让更多的人能够直观的了解与欣赏中国古代的制瓷艺……[详细]
  端午彩粽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彩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来源于“缠画”。彩棕的起源,有的说是为了保护投进汨罗江的粽子不被蛟龙吃掉,也有的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同行的宫女传授在民间的技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端午节制作和佩戴彩棕的习俗,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彩棕早已成为许多人眼中可驱邪、避灾、祈福的吉祥物。由于彩粽寓意深刻,观赏性强,南京便逐渐形成了端午送彩粽的习……[详细]
  高淳陶瓷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高淳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唐代在高淳与安徽宣城接壤的水阳江流域,就有大规模的陶瓷窑。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淳陶瓷制作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淳陶瓷器。新中国成立后,高淳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1958年,制陶技艺传承人张铭金先生在秀山脚下成立了高淳陶瓷厂,生产多种生产、生活陶瓷制品。改革开放以来,高淳陶瓷厂生……[详细]
  青铜铸造技艺(泥范青铜),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我国自新石器晚期,就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河北等地出土的早期铜器,有锻打成形的,也有熔铸成形的,说明范铸技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很早就发展起来。从近年考古发掘来看,夏代已经能熔铸青铜。最初的铸型是使用石范,由于石料不容易加工,又不耐高温,随着制陶术的发展,很快就改用泥范。在此后长达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在近代机器制造业的兴起采用砂……[详细]
  铁器锻制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固城镇打铁技艺始于明清时期,目前由第四代传承人孔德顺掌握、传承。目前主要分布于固城镇固城村限马宕自然村。固城村良田丰硕,农民们世代以农耕为生,对铁农具的需求量比较大。固城打铁技艺,主要使用铁坯或制品等材料,以及炉子、尊头、板跳拳等工具,将铁坯放在炉子里煅烧,再拿出放在尊头上,由两个人面对面,配合用锤根据自己需要的品种,有目的敲打成……[详细]
  南京内画,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工艺品种,自清嘉庆年间内画鼻烟壶制作以来,历经近二百年,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集民族艺术之精华的袖珍艺术品,以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被海外视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内画鼻烟壶,发祥于京城,为当时皇宫贵族、达官贵人所拥有。清末民初时期“京城四大内画名家”之一的叶仲三,被称为现代“京”、“冀……[详细]
  民间木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中国木雕艺术渊远流长,流派众多,历史悠久,遍布大江南北。南京民间早在明代中后期就有木雕行当兴起。清代时苏州、南京一带的木雕水平非常高。南京木雕是名特产,曾经被誉为南京工艺美术界的“三大宝”(云锦,剪纸和木雕)。南京木雕分仿古木雕、周岗家具木雕和南京常氏木雕。南京常氏木雕是在继承我国木雕悠久历史的传统上,汲取历代木雕前辈木雕经验的基础上……[详细]
  南京刺绣,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高淳本地刺绣,绵延千年,在宋朝南迁后达到鼎盛,宋朝宫廷绣的传承,与高淳民间民俗文化土壤碰撞出独有的高淳刺绣,既高贵典雅,又有清新的乡土气息。“宝针刺绣”的创始人陈宝珍,自幼随奶奶、妈妈学习高淳本地刺绣技艺,考察了苏绣、蜀绣、湘绣、卞绣、京绣,也去过敦煌莫高窟,探访过云南苗绣,在苏州拜师学艺三年,刺绣风格自成一体。“宝针刺绣”用彩色蚕丝……[详细]
  南京玉雕,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中国玉雕文化历史悠久,玉雕工艺是人间之魁宝,大地之灵魂。宝玉石绚丽多彩,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地质专家探明紫袍玉乃世界独有,生产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之颠,梵净山为弥勒佛古道场,亿万年来集日月山川之精华,才造就出此石中精品,紫袍玉资源储量少……[详细]
  南京绢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绢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制作绢人要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为原料。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艺的精细手工操作,做成历代仕女和戏剧人物。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京绢人制作要经过雕划、彩绘、缝纫、道具服装、头饰整理等十几道工序,不论哪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详细]
  金陵篆刻,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战国时期,中国篆刻艺术趋于成熟而迅速发展;到秦汉,是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颠峰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极其辉煌的时代。中国篆刻发展到了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赵孟頫以前均是文人设计印章印文然后由工匠刻出,而自王冕首创用花乳石自刻印章,文人篆刻艺术于是发起。发展到明代,文彭在南京发现以灯光冻石可刻制印章以后,文人篆刻艺术大兴,……[详细]
  南京面塑,第四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艺术在我国流传很广,由于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面塑艺术。南京面塑不断从泥塑、雕刻、年画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代表……[详细]
  南京料器,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料器”又称玻璃器,简单说就是对玻璃进行艺术加工,是将玻璃在一定融化条件下进行着色、造型、封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因加工工艺复杂,对加工艺人的加工技术和艺术理论基础要求极高,不同于传统的冷切或脱蜡等加工工艺,每件料器产品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且无法复制,所以称“私家定制”。“料器”最早由西域地区(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传入中国。汉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