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民俗文化

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1页

  制扇技艺扩展(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高淳是吴头楚尾的“水乡泽国”之地,飞禽类多,鹅群满湖,有得天独厚的制作羽扇的翎毛资源。羽毛扇是高淳县的传统工艺品,由于它制作精致,品种多样,轻便灵巧,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高淳羽毛扇制作据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久负盛名,国外也有一定的声誉,明代曾列为贡品,清代高淳已有许多羽毛扇作坊,民国初年(1914年)曾被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建国后,由于党和政……[详细]
  制扇技艺扩展(金陵折扇制作技艺)扇子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从北宋以来,社会流行折扇,折扇常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收则摺叠,用则撒开,合展自如,携带方便,更是文人雅士和达观显贵的必备之物。金陵文人荟萃,折扇需求量大,制扇业日益发达。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舒展自如,灵巧美观“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的折扇,下诏令宫内工匠“如式为之”,从此,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大量在世上流……[详细]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现雕刻原料为猛犸象牙。​​​​​​​仿古牙雕是南京市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为全国四大著名牙雕之一。象牙制品以古装人物、古典器物和唐马的雕刻为主,风格古朴灵动,充满古典韵味。与全国同类制品比较,南京仿古牙雕以仿古为特色,创造了金国独一无二的仿古作旧牙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牙雕艺术室库的种类。技艺……[详细]
  脸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吴越的“披发文身”、“黑齿雕题”,可知最早的脸部化妆。后来的傩舞面具、战争面具,汉代百戏所戴的各种动物头形,以及六朝和隋唐时期歌舞的假面具等等,都是戏曲脸谱的远祖。随着戏曲演技的不断提高,唐代“参军”戏继续使用面具,到明代脸谱逐步规范化。清代乾隆以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清末脸谱已趋向定型化,成为了我国民族化妆艺术,为观众接受和喜爱,并得到后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自己的……[详细]
  金陵竹刻,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明代正德年间,金陵人李耀为金陵竹刻的先驱。至万历年间,濮仲谦在吸收李耀扇骨雕刻特征的基础上,创立以简、浅为特色的金陵竹刻流派,并影响全国。至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有很高艺术造谐的潘西凤又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技艺更为精湛,题材、造型也比以前扩大。嘉庆、道光年间,方絜成为金陵竹刻的领军人,他工诗文、善书画、精铁笔,尤擅竹刻,人称“方竹”,他使金陵竹刻艺术又……[详细]
  殷巷石锁赛力殷巷人玩石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此项运动。据老艺人介绍,始于唐代,盛于清来民国初,传承至今。茶余饭后,无论是农闲是农忙季节,村民们都有着浓厚的玩石锁的兴趣。有的是单人玩耍,有的是群体逗乐,有的则是在村头比武过招。数十公斤的石锁,在石锁艺人手中时而双锁齐发,时而单锁绕身,时而飞抛头顶,使力量与技艺得到完美的演绎。殷巷石锁汇百家之长,一枝独秀。它既保留了大石锁以练力量的……[详细]
  南京评话作为本土曲艺重要门类之一,又称为南京的“说书”、“说大书”、“讲评词”等,是一种运用南京方言或南京官话(即南京地方的普通话)来叙述故事的曲艺形式。自明末清初兴起以来,曲艺活动主要分布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气侯特点。该区域中山环水绕,在历史文化版图上属于“吴头楚尾”,弥漫着“吴韵汉风”。集山、水,城、林于一体,是南京人文地理的……[详细]
  跳当当是一种民间祭祀舞蹈形式,主要分布于课溧水县东屏镇原群力乡爱廉、爱民、凉蓬、堡星村及句容县郭庄、葛村等周边村落。江宁、溧阳等市县部分村落也有分布。群力爱廉村、爱民村一带以当地土著人居多,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水灾频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当地村民便常于正月或农闲时举办各种敬神祭祀活动。据说早在汉代,就兴起了“跳当当”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祭祀舞蹈活动。明、清以来,尤为兴盛,逢年过节或庙会期……[详细]
  “社火”又称“社鼓”,是流传于溧水县柘塘镇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俗称“打社火”,一般于除夕至来年元宵节期间进行表演。旧时,柘塘有“四十八村,村村有社火会”的说法。“打社火”由社火会组织,先是在各村分散表演,正月初七,则集中到柘塘老街,数十支社火队轮番行街表演。街道两旁商户从楼上将烟花爆竹披挂下来,待行街队伍经过便燃放爆竹以示喜庆。行街之后还要表演跳鼓,四十八支社火队依次来到镇前广场,各摆阵势,由……[详细]
  高淳民间表演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淳溪镇长乐村的龙吟车(林灵车、辚辚车),另具一格,在其它地方极为罕见。龙吟车,属民间集体舞蹈,起源于唐,自此一直在该村流传至今。龙吟车,以车命名。车为高大木结构,独轮,车轮直径为143厘米,车轮中轴为小- ,直径40厘米,外车轮能在推动旋转时带动内小车轮发出碰磨吱嗄声,车轮装置在车身下。车身高330厘米,车上配装龙形木雕,其长43厘米,龙形雕刻精美,昂首伸爪,曲身翘尾……[详细]
  江苏省高淳县位于南京市南郊。历史悠久,人文渊薮。高淳东坝沛桥踩高跷的诞生地——东坝。是江南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东坝沛桥踩高跷距今已百年历史。东坝沛桥踩高跷,源于北方。北方高跷以难度闻名,南方高跷以表演见长。东坝沛桥踩高跷属典型的南派风格。沛桥高跷以两根85cm左右长的木跷杆做成。中间钉耳,上装踏板,踩高跷人将脚置于踏板上。再用绳子将跷杆紧缚于双腿,然后立起可行走舞蹈。东坝沛桥踩高跷的表演人员都是沛……[详细]
  狮舞扩展(铜山高台狮子舞)铜山高台狮子舞主要流传在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社区及周边地区。由于许多舞蹈动作是在由六张桌子叠起的、三层桌子高的台子上完成的,因此被称为高台狮子舞。铜山高台狮子舞历史悠久。根据曹村曹家家谱记载,南宋年间铜山一带即有舞狮的习俗。后来由于战乱不停,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狮子舞日益受冷落,濒于失传。建国后,铜山曹村、彭福村、沈庄等地群众自发组成了舞狮队。20世纪60年代,沈庆喜、沈庆年……[详细]
  龙舞扩展(长芦抬龙)龙是我国祖先创造的一种意想的动物,是神圣权力和祥瑞的象征,也即所谓“图腾”。高淳县龙舞品种很多,有抬龙、康龙、板龙、双龙、滚龙等等,其中淳溪镇长芦杨家的抬龙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在本地区享有盛名,影响最大。长芦抬龙,原称板龙,其龙头、龙身、龙尾下均有木板托置竹扎布蒙龙身。木体分块连成24节,龙身每节粗在0.8米直径左右,每节长约2米。龙头高达3米。龙尾高跷约2米,头身尾连接有转环……[详细]
  龙舞扩展(栖霞龙舞)​​​​​​​栖霞龙舞,历史悠久,至迟在明代,这里就有龙舞活动流传。历史上的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每到元宵节期间,社社都要上龙王山出会,祭拜龙王,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上世纪八十年代,栖霞区重点发展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布龙舞,并解决了龙舞道具制作问题……[详细]
  竹马扩展(湾北小马灯舞)湾北串马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灯舞,它的起源和传承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现简介如下:地域环境:水家湾串马灯发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原古县城东南长芦镇地区。这里南倚长江,与金陵隔江相望。属江河冲积滩,地势平缓、河网交织、气候温和、湿润,有小江南之称,又称水家湾、九里埂。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遇战事它是- 的战场;平安时期,是屯田练兵的兵营军寨。历史背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