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花垣县民俗文化

花垣县十大民俗文化

蚩尤传说
  蚩尤传说是我国著名的古史神话,它产生于远古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蚩尤传说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它解释了苗族的族源,成为苗族对祖先历史的共同记忆。苗民们千百年来通过形式各异的宗教仪式、生活习俗以及服饰语言诠释延续着这一传说。“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在苗族神话,古歌,民间传说中,蚩尤都被奉为最尊贵,最高尚的天神。在苗民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苗族许多地方还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各地苗民对蚩尤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在苗族古歌中,有许多对蚩尤的记载,湖南《板塘苗歌选》中的《祖先歌》唱道:“我们苗族的祖先名叫“蚩尤”,“他勇敢无比,生就一副铁骨钢头”,“箭射到蚩尤身上不是折就是弯”.湖南湘西苗族古歌《鸺巴鸺玛》唱道:原先住在“灰……[详细]
花垣接龙舞
  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1954年麻栗场的石成鉴、石成业等对原始的接龙仪式改编成舞蹈。花垣接龙舞曾于1956年参加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奖。接龙舞由此流布开来,湘西州境域苗族聚居区都有跳接龙舞的习俗。接龙舞除了展示姿态美、语汇清晰以外,还展示了苗家妇女的服饰、银饰,是一束集舞蹈、风俗、服饰美等为一体的民族舞。特别在花垣县广泛流行。原始接龙是中国民族舞蹈史的源头,是研究苗族文化史的“活化石”,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详细]
苗族花带技艺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面积1108.69平方公里,总人口27.7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8.6%,为全省苗族聚居县之首。花垣山清水秀,险奇秀美,独特的苗族人文环境,承传和发扬了古老的苗族花带。花垣苗族花带,是苗族东部方言苗语区花带的杰出代表。现存的花带起源于古汉书上记载的南蛮“断发纹身,以示与龙蛇同类,免其伤害”的传说。苗族花带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苗族人民民间手工技艺,是苗族人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工艺流程都是为适应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对称、造型夸张、色彩鲜明、装饰性强等艺术特点。苗族花带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些民间手工技艺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详细]
花垣司刀绺巾舞
  绺巾舞为苗族祭祀性舞蹈,以手拿的法器(绺巾)而得名。多用于傩愿、接龙、椎牛等祭祀活动之中,流布于湘西州花垣、凤凰等苗族聚居县。花垣司刀绺巾舞是起源于湖南花垣县的一种祭祀舞蹈,现发展演变成民族群体性的娱乐舞蹈,其舞蹈寓意是压邪、镇恶、灭害、除灾、谢神、还愿等。2008年,苗族绺巾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几千年来,苗家人创造了鲜活的苗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苗族司刀绺巾舞就是苗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苗族司刀绺巾舞在花垣县流传久远,在苗族或苗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乡镇,凡是请苗巫师还愿、治病、驱邪做法事,都要跳司刀绺巾舞,尤其是中、后地区的乡镇如麻栗场、排碧等乡镇。如今,这些乡镇的苗家人在开展文化活动时,都把司刀绺巾舞作为一项主要的活动内容。绺巾舞神话传说传说在远……[详细]
湘西苗医苗药
  湘西苗医苗药在花垣县流传久远,应用很广,全县17个乡镇的群众在以前都以苗医苗药治病,就是在各民族杂居的乡镇村寨,其他民族也请苗医治病。如吉卫镇、补抽乡、雅酉镇、民乐镇、两河乡、猫儿乡、龙潭镇、排吾乡、雅桥乡、道二乡、麻栗场镇、排碧乡、排料乡、董马库乡、窝勺乡、长乐等乡镇的群众普遍用苗医苗药诊治疾病。湘西苗医苗药源远流长,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从远古时代的各奶嘎(母药王)、各巴嘎(药王爷)到上古时代以后的巴龙奶龙、贵古、贵汤、阿抔年嘎,蚩尤、阿抔仆童、大咪惹偻、仡龙咪、欢兜,直到近代和当代的苗医药大师龙万家、廖喜堂、廖天灯、石凤金、石板塘、杨光福、龙玉六等,他们在行医的实践中,既继承发扬了前人的医药长处,又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苗医苗药。在我国三年困难时……[详细]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它在古代崇山文化和武陵文化的背景上以“三本论”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而六因归根结底都要用产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如常可遇到的风毒、冷毒、火毒、气毒、水毒、盐毒等。苗药钻节风配方专门针对风毒、冷毒所引起的筋骨疼、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钻节风、风毒身痒、跌打损伤、骨折、绕肩风、筋骨酸软无力等病症,是苗药宝库中的民族传统医药。苗药钻节风疗法是苗医药疗法之一,主要用药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紫葳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黄褐色,有气根,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花成疏大顶聚伞圆锥花序,花冠赤黄色,花期7—9月,根外表黄色或黄红色,有纵裂纹。具有退火、败毒……[详细]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苗族的赶秋节,一般在8月份。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苗族群众就会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苗族赶秋节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已形成约200万人的苗族赶秋节文化圈。赶秋节,苗话叫做“赶场秋”。赶秋的意思是说每年立秋这天,苗区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即“赶集”),这个墟场便是当年秋场。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秋日来临,收获在望,欢庆丰收,古来有云。唯“赶秋场”,最有苗族特色,极富苗族……[详细]
花垣苗绣
  花垣山清水秀、神奇秀美,独特的苗族人文环境,承传和发扬了古老的苗绣。花垣苗绣,是中国西南东部次方言苗语区苗绣的杰出代表。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濮人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护身艺术形成美的刺绣装饰艺术,出现了朱砂描画、凿花剪纸、蛮妇绣花,到现精美的苗绣。苗绣充满了幻想的风格,同时又具有不同的氏族、部落族徽图腾崇拜的特色。由于历史的磨炼和地域差别,苗绣依纹样绣法及板块不同,可分为秀丽、细萃、粗犷、素雅四大类,这四类中花垣县内都有浓郁风习见证。苗绣的立意表达立足于深刻的寓意,图案内容和配色具有图腾古风的主体性、色阶趋向性。用布多样、灵活有效又依据绣法不同而别。苗绣的针脚有自己独特的系统,即绣、插、捆、洒、点、挑、串、边八大类20多种,苗绣的承传在花垣有较好的成效……[详细]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苗族古歌源远流长。自苗族先民三苗、灌蔸、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族,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十年浩劫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但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民间口传的形式,将其保存了下来。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详细]
  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老话,苗语直呼就是“古根”。叙述了苗族人民开天辟地、射日射月、长途迁徙的过程,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诗。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历法的发明、武器的创造、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氏族的形成、氏族战争和古代苗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习俗等等。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老话”一直是苗族中集智者、史者、文化人为一身的法师历代口授秘传和再创造传承,从不示与外人所知。选得吉日,择得良辰。舅辈驾到,亲朋光临。主人高高兴兴,宾客欢欢喜喜。高兴要叙祖先历史,欢喜要摆0业绩;要唱昔日的歌,要讲从前的古。……[详细]

全部花垣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