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西工区民俗文化

西工区十大民俗文化

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我国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著称的十三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端庄,艳冠群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加之古都所独有的人文环境,使牡丹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牡丹在洛阳的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牡丹因洛阳名甲天下,洛阳因牡丹增辉添彩。牡丹已经成为洛阳重要的城市形象代表,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洛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来看,牡丹已经成为民意国花,并将实至名归正式成为中国的国花。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详细]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原仅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二十世纪初,河洛大鼓由洛阳琴书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方曲种。其早期被人们称为“大鼓书”、“鼓碰弦”、“钢板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正式定名为河洛大鼓。脱胎于洛阳琴书的河洛大鼓,唱腔质朴流畅,清新明快,便于叙事和抒情,胜过琴书的冗繁拖沓;演唱者改坐唱为站立表演,通过形体动作形象地刻画人物;演员在道白中加入大量方言,使观众感到亲切自……[详细]

全部西工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