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大余县民俗文化

大余县十大民俗文化

大余旁牌舞
  大余旁牌舞(第四批省级)旁牌舞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练兵和实践中的战斗队形和战术动作(见戚继光《练兵实纪》),后传入民间经演绎编排成为武术健身和表演的一种军事舞蹈。旁牌舞主要模拟敌我双方步骑两军对垒破阵作战情形。舞蹈表演所使用的道具是实战兵器。兵器分防御性兵器和进攻性兵器。防御性兵器由旁牌(圆形、燕尾形盾牌)组成;进攻性兵器由刀、棍、枪、斧、钩镰、双锏、花耙等组成。旁牌舞表演形式分为阵式表演和击刺表演两大部分。首先进行阵式表演,阵式表演分四个阵式;击刺表演分三种套路组合进行长短兵器攻防对打。整个表演过程充分展示了古代对敌作战的激烈场景。旁牌舞是由县人康明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在南京拜师习武时学得并带回传授,在本县吉村镇康姓宗旗中世代相传,历时已有四百多年。旁牌舞是一种罕见的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详细]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南安板鸭是大余县大众化的传统食品,是江西省名优特产品和江西省传统出口农副产品。始产于明万历年间,因出产地在南安而得名,距今已有500余年生产加工历史,有100余年外贸出口历史。它采用传统而特有的加工方法生产,以色、香、味、形四特色而享誉古今,驰名中外。南安板鸭主要选取大余特产“大粒麻鸭”和“大余白鸭”为主原料,经特有的加工工艺腌制而成。最初的加工方法是将自养的毛鸭宰杀后用粗盐腌泡,不进行棚板定形,用阳光自然晒干即成,俗称“泡腌”。“泡腌”具有存储时间长,携带方便的特点,随着梅岭驿道的繁荣发展,“泡腌”形成商品,生产规模逐渐增大,其腌制加工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了选料—育肥—宰杀—人工脱毛—剖膛取内脏及去外五件—盐腌制—漂洗—定型—露晒—整形—包装产品的传统……[详细]
大余核微雕技艺
  大余核微雕技艺(第三批省级)核雕工艺的极致为核舟。明代学者魏学伊著《核舟记》,向世人介绍了明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毅雕刻创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并使核舟雕刻成为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明、清时期,核舟风行于世,成为王室、官吏、商贾们的偏好之物,当时有“一舟十金”之说。然而,耗时费神的核舟微雕、微刻技术要求极高,其技术非常人可继承,故清康、乾盛世以后,精品核舟雕刻名家子弟绝大多数不愿习传核雕技艺,核雕工艺随着清政府的衰败而凋谢。十九世纪末,胡开价举家从原籍江西省上犹县搬迁到大余。胡开价少时在家,木工、泥匠、裁缝、碑刻、刻印章等都先后从师学艺,因悟性高,所学之艺样样精通,被时人称为“开价师傅”。移居大余后,发现该地盛产梅子,其核骨质饱满,且椭圆形状,便借助当时有钱人家胸饰物(或扇坠)之一的核舟模型……[详细]
大余南安罗汉舞
  大余南安罗汉舞(第三批省级)南安罗汉舞俗称罗汉送喜,是大余县仅有的祈神求子的民间舞蹈。南安罗汉舞的形象塑造和表演形式都是很奇特:由罗汉头、猴子、罗汉崽三种形象组成,共二十多人表演,表演者大多是少年儿童。罗汉头由一成年人扮演,他象征神灵,并集男女两性于一身:如罗汉头头带假面具,假面具上画有雪白的眉毛、胡子、寿须,是一个大慈大悲、笑容可掬的男性形象;但体态肥硕,特别是腹部和臀部隆起,又拟女性怀孕状。在情节表演中,罗汉头有“迈老人步”“捧腹”、“捧臀”“抖袋播崽”等动作。罗汉头迈老人八字步踩台是选择播罗汉崽到民间的地点。“捧腹”“捧臀”动作是表现罗汉头即将生罗汉崽的喜悦心情。罗汉头播崽时,将罗汉崽装入人种袋里,然后双手举起人种袋,将罗汉崽撒播人间。猴子由一精灵小孩扮演,系罗汉头的丈夫。据老艺人说我……[详细]

全部大余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