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高安市民俗文化

高安市十大民俗文化

高安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是在明清时期的高安民间歌舞、灯彩、傩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瑞河两岸的瑞河戏、锣鼓戏和丝弦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演绎而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以其“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济,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而饮誉江西戏坛,成为江西艺苑中一枝古老而娇艳的山茶花。高安采茶剧团于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上庐山(献演传统小戏《四九看妹》)、赴上海(演出现代戏《小保管上任》)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和华东地区献演,受到了毛泽东、1、1、1、1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0华东局领导的高度赞赏,在上海演出引起轰动,分别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个国家媒体对高安采茶戏作了专题报道,并且三次晋京表演,荣获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百戏长廊稀有剧种特别演出奖等奖项。到目前累计有《打猪草》、《补背褡》、《罗帕……[详细]
高安道情
  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说唱形式。它源于民间艺乞。据老艺人相传,初为瞽者走街串村说唱谋生的渔鼓。清末时期,民间艺人渐弃渔鼓,改用箱琴、令尺和木鱼伴唱,并由行唱变为坐唱,称之为“坐堂戏”,演唱者主要是盲艺人。高安道情说唱时多为一人,仅以一把箱琴、一把令尺、一只木鱼伴奏,也可以多人组合演唱,分担角色,装男扮女,陈情叙事,说唱相间,杂以口技,插科打诨,并增加锣钹、鼓板、唢呐、竹笛等乐器,气氛更为浓烈。也有技艺精湛者,一人同时演奏十来项乐器,唢呐、胡琴、竹笛、鼓板、锣钹一齐上,令人称奇。高安道情的基本调式为[太平调]。[太平调]是高安的北路道情曲;有[新太平调]和[老太平调]之分,各有板式。[新太平调]在[老太平调]的基础上发展为八种板式,即起板、平板、二六板、武板、悲调、喜调、苦调、行……[详细]
高安上湖灯彩
  上湖灯彩是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在民间自古流传下来的以纸扎灯为道具而载歌载舞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高安自古歌舞昌盛,灯彩盛行。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8年)《瑞州府志》和清同治《高安县志》以及后来的史料上,可以得知,高安灯彩种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跑马灯、蚌壳灯、茶灯、日月灯、鲤鱼灯、流星灯、猴子跳圈、麒麟灯、象灯、采莲船、板凳龙等,茶灯和板凳龙载歌载舞,其他灯彩只舞不唱,有的灯彩有人物有故事。每入夜,笙箫鼓乐,歌吹连云,灯影连陌,舞姿兢艳。尝走村串户有远达一、二十里者,每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上湖灯彩是一支能够把灯彩这项民间舞蹈持之以恒地传承下来的主力军,上湖灯彩主要集中在塘南村和丁家村一带。他们每隔五年就会于正月初一到十五受邀或者出访表演大型灯彩盛会——“闹花府”组灯,其中表演最多的是茶灯、……[详细]
高安锣鼓戏
  高安锣鼓戏是高安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因演唱时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仅用锣鼓击节而得名。该剧种萌发于清康熙年间,由民间茶歌和灯彩衍变而来,吸收了大量高安瑞河戏的艺术精华,因其唱腔深厚悠扬,表演洒脱粗犷,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而深受群众喜爱,在历史的舞台上风靡了三百多年。该剧种萌发于清康熙年间,源于民间灯彩和采茶,故俗称“灯班”、“采茶班”,经历了单台戏、对子戏、三小戏、袍带戏四个发展阶段。在清光绪至民国初期进入鼎盛时期。据统计,这一时期有名班社共21个。艺人160余人,演出地域由高安辐射至奉新、上高、新建等县,后又扩展到新余、修水、德兴等地。高安锣鼓戏的表演洒脱粗犷,富于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味。早期锣鼓戏班社多属于业余性质,只在秋收以后和春节间组班演出,“唱戏唱到莳田边,丢掉锣槌忙作田”,就是当……[详细]
高安字门拳
  高安字门拳是流行活跃在江西省高安市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武术,是南拳的一种,又叫“八法拳”,民间多叫“打狮子”,每套拳术的手法和身法,都是用一个汉字来命名,所以叫字门拳。高安字门拳自古有之,民间传说是武当道师高安蓝坊人葛先师所传。民国期间设有官方专门武术机构和民间国术团体,拳术主要是‘字门拳’。1974年创办县武术班后,1984年成立县武术协会,各乡镇成立了武术分会。民间多半利用集镇物资交流日和春节期间举行武艺表演以。高安字门拳精深博大,刚柔相济。以外家功为主,兼修内家功和点穴功。兵器有刀、枪、剑、戟等二十余种,包括家里的板凳和生产农具。拳术方面讲究八大手法、八大身法和八合硬门功夫,八大手法用八个汉字命名为:推,残,援,夺,牵,捺,逼,吸。八大身法用八个汉字概括为:方,圆,扁,侧,吞,吐,浮,……[详细]
高安骨伤医术
  高安骨伤医术是高安传统医药的文化瑰宝,著名的邹氏骨伤医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安骨伤医术伴随着高安字门拳武术发展演进了上千年。高安武术历史悠久,自古有之。较有名气的拳师多有一套跌打损伤的医术传承后世。高安邹氏骨伤医术的鼻祖邹耀宗在清朝末年拜民间拳师夏忠和著名道人曹复良学习武术和骨伤医术,后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孙们。其中发展兴旺的有邹盛接、邹盛狮和邹振环三支传承体系,邹盛接和邹盛狮分别在南昌青云普和下沙窝一带、邹振环在高安及宜丰新庄一带负有盛名。邹氏骨伤医术以正骨精准、药用奇效、康复迅速而深受百姓赞许。高安骨伤医术邹氏门脉最少有九大独门医术堪称中国民间医术中的传统珍宝。一是“阴阳八把锁”,针对突发性病危、昏迷休克的高危病人施以人工抢救,让患者“起死回生”,该回生术在中国民间已濒临消亡。二是五步……[详细]
高安腐竹制作技艺
  高安腐竹是高安传统的豆制食品,成品形状酷似竹条,故名腐竹。高安腐竹制作技艺是高安民间独有的传统手工艺。高安腐竹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口感独特,风味纯正。可煲可炒,食用方便,久煮不化,过餐不糊。吃起来虽韧却柔,软嫩可口,兼有止咳清痰,解毒养胃之功能,受人青睐。高安腐竹以高安优质大豆为原料,并用高安偏软的地下水,采用独有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才是地道的“高安腐竹”。高安腐竹制作技艺独特。整个工艺流程主要为:清洗→脱皮→浸泡→磨浆→滤浆→煮浆→提皮→烘干等八道工序,其中每道工序都有具体要求,不得马虎,否则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血本无归。高安腐竹制作技艺一直是传统手工操作,史料记载“锦河高邮对岸渡口是最早高安腐竹产地之一,吴国珍老人用平底锅烧稻草,日投黄豆15斤,得腐竹10……[详细]
高安土城斗牛
  土城斗牛是这个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历时多久已无从考证。土城斗牛与当地的万里庵庙会和“吃新节”习俗融为一体,一年一度,时间是农历五月十五日这天。据《高安县志》载:乡人选“辛酉”或“已酉”吃新,先盛饭三盅,上插稻穗,烧香鸣爆,供神敬祖,谓之“朝禾苗”。“吃新”即品尝新上市的蔬菜瓜果;敬祖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五月十五日这天,周边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蜂涌而至,来到土城万里庵“朝禾苗”,赶庙会,将带来的几根已灌浆的稻穗供奉在菩萨前,祈祷年丰岁顺。村上的每家每户都要大摆酒席招待亲友,席上除鸡、鸭、鱼、粽子、发糕、油糍外,更主要的是特意采来的新鲜蔬菜瓜果。亲朋欢聚一堂,共话桑麻,其乐融融。吃新后就去玩斗牛。斗牛是赶庙会、朝禾苗、吃新节中最吸引人的活动。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高安土城……[详细]

全部高安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