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随州市民俗文化

随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随州现存各历史时期青铜编钟19套共400多枚,以其年代较早、数量最多、体量最重、音域最广、价值最高而享誉世界,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陶范铸造工艺”,即将科学配比后的铜、铅、锡青铜金属熔液浇铸入预先制好的陶质编钟铸型中,经冷却凝固后,进行清理、打磨、校音,使其成为青铜编钟的工艺过程。随州的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始于商周之际,以家族及民间师徒方式传承延续至今,它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组悬挂可用于演奏。其技艺特征为独特的“一钟双音”校音技艺、科学的“合金原料”配比剂量和高超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制成的编钟造型精美、装饰精妙、音律精准,为古乐器“八音”之首,比……[详细]
炎帝祭典(随州神农祭典)
  随州神农祭典是神农故里举行的祭祀中华民族始祖的盛大民俗活动。唐代李吉甫编撰《元和郡县志》记载:“厉山,亦名烈山,在(随)县北一百里。”北宋王存等编《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历史文献中多有随州是炎帝神农诞生地之说。历史传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神农诞辰日。是日祭典始于南北朝,盛于明、清,民祭官祭并行。如今,炎帝神农故里谒祖祭典仪式在随州市厉山镇举行。除当地民众踊跃参加外,还有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自清同治八年(1869),随州乡人胡兴普主持祭祀,形成一套祭祀仪程,之后形成传统,世代相袭。目前祭奠主持人仍由胡氏后裔担任。该项目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详细]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时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地点:历山活动历史:8 活动影响:9 参与指数:8.5简介:炎帝是农耕文明的缔造者,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祖先,农历四月二十六为其生辰纪念日。被称为“有始(祖)有终(曾侯乙编钟)”的湖北省随州市每年都举办庆典活动,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长途跋涉来这里拜谒炎帝。……[详细]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绒花作品通体为细绒,手感好,精致而细腻,图案特点明显,造型表现力强,而一些走街串巷的绒花艺人常常根据顾客要求即兴创作,作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解放后成立的工艺制花厂设计生产的现代工艺品轻巧、生动、可爱,多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产品较为规整,作为外贸出口产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过去,绒花品种很多,有鬓头花、帽花、胸花,戏剧花等,其中以鬓头花最受人们青睐。多用于婚寿喜庆,故也称“喜花”,妇女无论老幼都喜欢在发鬓、发辫或两鬓插上一两枝绒花,或用绒花装饰室内。绒花谐音“荣华”, 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民间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南京绒花的……[详细]

全部随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