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民俗文化

常德市民俗文化介绍

  常德花鼓戏,为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流行于沅水、澧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毗邻地区如常德全区、湘西、怀化的部分城镇,湖北南部的公安、石首、松滋、长阳、五峰、鹤峰等地。在常德花鼓戏流行最盛的常德地区,古为三苗、南蛮之地,自古巫风昌盛。三闾大夫屈原曾在这一带改陋词,附巫音,作《九歌》之曲。民间巫傩之风,绵延不绝。明中叶以来,常德一带民间歌舞活跃,蕴含楚文化的各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为常德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详细]
  澧州大鼓原名丧鼓、孝鼓,又名湘北大鼓,流行于湘鄂边境一带。起源无文字可考证,据传源自东周某王的敲桌子或庄子的鼓盆歌,现在澧县艺人还流传有“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的说法,从已知的艺人传承关系推算,起码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澧州大鼓是一种说唱艺术,道具为一面大鼓,特殊曲目(如送歌郎)加铜锣、铜钹。唱词基本结构为七字句,后来发展了十字句等句式。除《小送歌郎》的唱词为三句一组外,其它为二……[详细]
  石门地处湘北边陲,县境西北地区,大山绵延,是古代巴人生息的地方。元代前,为“峒蛮”所属,元末明初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世袭土官添平千户所管辖。石门土家山歌就孕育于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大山,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流传,集中分布在石门县西北地区的磨市镇、罗坪乡、壶瓶山、子良乡等地,与石门交界的桑植县以及湖北鹤峰县、五峰县、松滋县等相邻的边缘乡镇也相互流传。石门土家山歌源远流长,专家考证,它源自……[详细]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范畴的囊萤文化,系东晋吏部尚书车胤(约公元333-401年)青少年时期,于南平郡郡署澧阴(今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近郊的囊萤台(今车胤村内)“囊萤夜读”而开创遗传下来的。包括车胤精神、史料记述、历史遗迹、传说故事、农历八月初八萤火节、纪念设施、深远影响等。它曾以“如囊萤”句编入历代童生必读之书《三字经》、“囊萤照读”成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囊萤映雪”被编入现代成语词典……[详细]
  善卷传说是以“善、德”为主题思想,主要讲述善卷先生追求人性自然的和谐,不贪求功名利碌,“布善德,启民智”的事迹,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传说在尧帝南巡的时候,在德山脚下的善卷垸遇到了用黄牛耕田的善卷先生,看到那黄牛拉犁并不太用劲,还时不时吃田坎上的青草,而善卷先生呢,虽然手里拿着根用荆棘做成的鞭子,但并没有抽打到牛的身上。尧帝感到很好奇,就上前问道:“先生耕田怎么不用水牛呢?黄牛力……[详细]
  流传甚广的桃源瑜伽焰口手势舞,是桃源县民间戏曲和其他民间舞蹈十分重要的动作原形库之一,亦是古老的宗教舞蹈遗存,在湖南民间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桃源瑜伽焰口手势由巫、道、佛三教手谒融合浓缩而成。瑜伽是佛教中的“唯识学派”,尊弥勒为始祖。瑜伽意为“相应”,“正慧能到彼岸,是大菩提最胜方便”,故名“瑜伽”(《显扬圣教说成瑜伽品》)。“焰口”也叫“面燃”,是佛教中的饿鬼名。相传饿鬼,骨瘦如柴,喉小如针……[详细]
  澧州夯歌,是流行于澧阳平原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音乐节奏劳动号子,也称硪歌。其节拍规整,音域适中,对比度很强,音乐坚定有力。一般以一个领,众人合的形式来表现。(一)、历史沿革澧州夯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城头山古城夯筑时期。考古学家通过对城头山古城遗址城墙解剖,发现了大量的夯窝,即是有力的佐证。后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澧州夯歌借鉴了地方民谣、曲艺、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详细]
  安乡硪歌起源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修垸筑堤的劳动中,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安乡人民在筑堤保命,冬修秋修及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一种无可替代的劳动号子和特定环境下的文化传承现象。在流传过程中,它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为洞庭湖区人文历史、文学语言、民间音乐提供了很高的学术研讨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每年冬修、秋修现场,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硪歌演唱。随着堤垸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中机械施工逐步代替了人工劳动,安乡硪歌也面……[详细]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演绎和传唱,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传说的“正宗版本”以及传说的发源地———常德。今天这则传说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详细]
  自常山县城朝东北方向前行,翻山越岭,趟溪过桥,绕过芙蓉湖再进三十里,就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桃竹相映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桃花源”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位于新桥乡乌石坑村,地处常山县东北山区的边缘地带,与杭州市淳安县仅一山之隔。桃花源背靠常山第一高峰——白菊花尖,村中有两条小溪,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一条名曰桃花溪,一条名曰白云溪,它们犹如两条绸带,在村庄中交汇融合,穿梭而过,水流在石涧上跳跃流淌,……[详细]
  桃花源擂茶习俗是当地群众日常饮食礼仪习俗。桃花源擂茶是一种生活用饮用食品,具有祛寒、保健、美容、延寿之功能,也是招待客人的必备佳品。擂茶习俗流传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剪市、茶庵铺、兴隆街等沅水流域地区。2008年,擂茶习俗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桃源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桃花源位于桃源县西南部15公里,地处沅水下游,属于湘赣丘陵的一部分,处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带的东北端,终……[详细]
  嘉山孟姜女传说在湖南津市新洲镇嘉山孕育、产生,并最终以强大的生命力为嘉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2006年,嘉山孟姜女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孟姜女的传说有文字记载和口头传承两种,两种版本虽然有些差别,但主要故事内容却相差无几。从文字记载的内容来看,这些记载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只是在记录的过程中更改、增添了一些符合……[详细]
  杨幺(1108-1135年),名太,龙阳(今汉寿)新兴乡人。出生雇工,幼时读私塾2年,辍学后在商船上佣工糊口。建炎四年(1130年)至绍兴五年(1135)期间,他多次参加各类保家卫国的战役。1135年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张浚为监军,从抗金前线调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置使,发起对义军的第七次“围剿”。岳飞引诱黄诚、杨钦等投宋,并用杨钦之计,掘闸放水,伐木塞港,以杂草漂浮水面。义军车船失去战斗力。6月……[详细]
  桩巴龙传说被人称为中国“第五大民间传说”,湖南、江西、湖北、黑龙江等10多个省都有流传。但石门桩巴龙传说更原始、更典型,产生年代更久远,流传面更广;现在,石门桩巴龙传说已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门桩巴龙传说是一个很古老的神话传说。自洞庭湖溯澧水而上有一条龙卷风、冰雹、洪水灾害带。当人们对这些灾害不能科学认识时,便认为有神怪在作祟,便希望有一种更强大的能制伏这种神怪的力量,于是桩巴(没……[详细]
  宋玉是两千多年前的楚辞赋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与屈原齐名。他被流放到云梦泽即现在的临澧县望城乡宋玉村后,不忘报国之志,忧国忧民,在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广泛接触后,不仅写下了传世千古的诗辞歌赋,而且留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2008年,宋玉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项目。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时称赞道:“《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