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十大民俗文化

宁安满族刺绣
  宁安满族刺绣是满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现今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展出的真孝公主壁画证实其始于渤海时期。其粗犷拙朴,造型夸张,构图巧妙,色彩艳丽,冷暖对比强烈,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民族、民俗特色。宁安满族刺绣多在日常用物上刺绣,如旗袍镶边、枕头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垫等。因刺绣在满族家庭中的普及,绣品逐渐成为必备家庭陈设品和女子嫁妆。宁安满族刺绣代表作品为枕头顶刺绣。满族人常用布枕头为长方形六面体,在两个堵头绣花纳朵加以装饰,形成五彩缤纷的枕头顶刺绣。其通常采用纳纱方法,即按设计好的方形图案,用五彩线在经过上浆处理、较挺括的纱布上针纳花,多以红、黄、蓝、白满族八旗颜色为基调,构图典雅,色彩艳丽和谐,颇具满族民间文化特色。绣品题材包括山水、花鸟、草虫、走兽、人物、文字等,绣法有缎绣、……[详细]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马积瑞牡丹江宁古塔的马氏彩灯将民间工艺与宁古塔彩灯技艺相融合,博采众长而独创。宁古塔马氏彩灯的主要内容多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经典故事或传统民俗的吉祥图案,从创意到造型,从扎纸到绘画、着色等每个环节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详细]
宁安朝鲜族传统服饰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住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特点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为短袄长裙,袄的长度刚能遮住胸脯,长裙长及脚跟。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同时,朝鲜族服饰色彩的搭……[详细]
宁安纸扎
  纸扎,又称扎纸,亦称扎彩。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独特行业。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还发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伎)、人子花(四老、四少、四盆花)、二起楼(有楼阁的房子)、聚宝盆、金银山、马车等。现在有的纸扎匠为了赚钱,又扎出轿车、彩电、电冰箱之类,为丧葬活动服务,实不足取。现在,扎纸工艺也广泛用于年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如跑旱船的船用纸扎的腰灯,毛驴、狮子亦作此状。在临澧就有龙灯、狮子、竹马、旱船、花草、河蚌、鱼、花篮、绣球等多……[详细]
杨氏家族萨满鹰神祭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的内容和形式齐全,内涵深刻。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结合,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定民间只准搞家祭,不准搞野祭。杨氏家族能从原始的远古流传至今,保存了这笔财产实属不易。鹰神的大神祭,是满族萨满祭祀的主旨和灵魂。二是形式内容规范严谨,一丝不苟,一切讲礼仪,一切服从礼仪。大萨满杨学勤说,祭祀,一切讲规矩。杨学勤28岁时和他的兄弟们从他的叔父大萨满杨宗义学习祭祀,学来的一招一式都精心做了笔录,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非常规范,一点都不能走样。杨家的祭祀共进行了三天,第一天是上午九时到村头路边已选好的神树下去祭祀,距离神树200米时,鼓手要敲起神鼓伴全族人前行。来到神树下,在正式仪式前往树上系……[详细]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景。如今,渔猎生活没有了,以其为载体的歌舞自然没了攀援的树干。“满族东海莽式舞”又俗称九折十八式,是女真时期就已经流传的舞蹈,内容丰富。据东海莽式舞的传承人孟秀霞介绍,它是满洲诸舞的基础,其中包括了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总歌诀是:东海蟒式最为先,九折十八记周全。起式穿针摆水步,身手步肩紧相连。吉祥步稳是关键,每折之间用此连。单双奔马是武步,弓马刀枪临阵前。怪蟒本为杂耍段,爬抖扭甩翻跳欢。盘龙戏水更出色,恰如丰收庆丰年。九折,是九个不同……[详细]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带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表演结束。“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许多面长方形旗帜。这些都和汉族秧歌相似。一旦扭起来,满族文化特征便显现出来。大幅度地扭动的双臂,转动灵活的腰部,尤其是下装(男)的步伐是“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以短健为美。表演突出突出“逗”与“浪”,妇女动作优美欢快,猎人与武士动作刚劲粗犷,老妈和老鞑官则充分体现出“浪”。受汉族民间……[详细]
  朝鲜族流头节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详细]
  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是满族重要的生产活动。先请有经验的渔民(也称“鱼把头”)选定打渔地点后,在冰面上打好两排冰眼,让大网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水面上。冬季捕鱼在起网前要举行祭祀仪式,通过祭网、醒网,祈求神灵保佑,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下网平安顺利,喜获丰收。……[详细]
  满族萨满家祭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关玉林关云太邢玉霞萨满家祭是流传于东北宁安地区的一种民间的传统祭祀活动,以氏族为单位,每三四年举行一次,时间为3天。由于祭祀仍由察玛(即“萨满”)主持,并跳传统的萨满舞,供万物有灵的祖先神及自然崇拜等诸多仪式,萨满家祭已成为研究萨满教的活化石。……[详细]

全部宁安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