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十大民俗文化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详细]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蒙汉等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渊源,《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集》两书中的观点认为,清代的郭尔罗斯前旗是哲里木盟盟府的所在地,是十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蒙古族民间艺人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为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产生、发展、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清朝政府“移民实边”的推行,促成了“文化北移”现象。受这一现象的冲击,郭尔罗斯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促进了蒙古族从游牧到定居,从毡房到土木房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也进而形成了蒙汉兼容……[详细]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所在区域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月亮泡周边地区。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的湖泊,也称之为“圣洁的湖泊或圣水湖”。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灭金国的塔虎城(新泰州)后,向前行军途中,在查干湖东岸山地,一眼望见查干湖,随将九翼大军立足青山头上,行九九礼,祭祀大水泊—查干湖。于是祭湖、醒网仪式逐渐固定化和民俗化,冬捕前要祭网—醒网,形成了神奇的冬捕习俗,在查干湖世代传承。查干湖方圆几百里,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湖面是平展的明冰。鱼是喜群居的,入网口选准了,有捕不完的鱼;入网口选错了,只是空荡的水。历经无数幸运与无数晦气,使心存“万物有灵”的蒙古族渔民产生多种信仰与禁忌。基于在生存历程中对发明工具的崇拜,冬捕时要搞个……[详细]
蒙古族婚俗
  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世代流传。自古以来,当地蒙古族聚集的地方,民间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郭尔罗斯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婚俗。在氏族社会时,蒙古人认为氏族内所有成员来自一个共同祖先,氏族内不能结婚和同婚,特别是王公贵族都隔旗结为婚缘。蒙古草原广袤辽阔,居住分散,娶妻或嫁女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女儿出嫁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与父母兄妹再见面,因此娶亲成了男婚女嫁的喜事和亲人分别的悲事。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前郭尔罗斯的蒙古族,在婚嫁时,自然要用歌唱去表达这种喜庆和悲伤,于是产生了婚礼歌。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半职业性的婚礼祝词家,男方和女方“贺勒莫沁”,双方都有歌手和“贺勒莫沁”,并逐渐形成了按照婚礼活动顺序、歌声贯穿全过程的婚礼习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婚俗最突出特点就是整个……[详细]
蒙古族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艺术在前前郭尔罗斯源远流长,是古老萨满神词逐步民俗化的产物,融汇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蒙古族民间艺人,用四弦琴为伴奏乐器,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由以“潮尔”(马头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陶力”(专门说唱诗史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力”,形成了以“胡仁”(四弦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乌力格尔蒙语意为故事,伴奏所用四弦琴蒙语叫“胡仁”。所以乌力格尔又称“胡仁乌力格尔”。它不同于蒙古族好来宝。好来宝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弦琴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唱词多为即兴吟唱,有固定的曲调。乌力格尔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群众长期以来喜闻乐听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有专门的说书……[详细]
6、四胡
四胡
  四胡又称四弦琴,蒙古语为“胡尔”,其形似二胡,弦为四根,是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间乐器。四胡的前身是奚琴。奚是我国契丹时期库莫奚部落,生活在西喇木伦河一带,属东胡。清代,四胡在郭尔罗斯及东蒙得到普及。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说唱好来宝、蒙古琴书、演唱蒙古族民歌不可缺少的民间乐器。在各类演出活动中,四胡的独奏、合奏、重奏、伴奏等演奏形式,深深的感染了广大听众,激发思维、增添生活色彩。四胡根据其发音特点,可以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都是五度定弦。其中,高音和中音四胡适于独奏和伴奏,低音四胡主要用于乌力格尔伴奏。四胡的结构,由琴筒、琴柄、琴轴、琴弦、千斤、琴弓、琴码七个部分组成。自古以来,四胡音乐在郭尔罗斯草原上世代相传。郭尔罗斯四胡音乐演奏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产生蹄鼓似的“弹音”……[详细]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
  鹿棋,蒙语称“宝根?吉日格”,起源于七八世纪。是蒙古族传统娱乐项目之一。古代游牧人的娱乐活动,除了赛马、斗骆驼和舞蹈之外,还有鹿棋等娱乐活动。在古老的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草原上,都发现了古代的鹿棋岩画。岩画上的鹿棋棋盘呈方形,纵横线各五条,交叉成二十五个点。蒙古族鹿棋简单易学、启迪智慧,深受人们喜爱,已流传千余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的棋子分为鹿(蒙语称“宝戈”)和狗(蒙语称“脑海”)两种,棋盘上有山(蒙语称“乌拉”)和原(蒙语称“塔拉”)。根据棋盘上“山”的多少、“原”的大小,以及棋子的数量不同,可以把鹿棋分为两个鹿二十四个狗的鹿棋和四个鹿六十四个狗的鹿棋。而在郭尔罗斯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的是两个鹿二十四个狗的鹿棋。郭尔罗斯的鹿棋棋盘是:一个正方形内各有五条纵横线,斜线六条,交叉成二十五个点。……[详细]
筷子舞
  在郭尔罗斯,筷子舞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场面轻松热烈。后-艺工作者的艺术加工,将单手执筷子改为双手执筷子。盅碗舞、筷子舞都是自娱性的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高的文艺表演形式。民间流传的盅碗舞、筷子舞,舞姿质朴简单、自娱而歌、即兴而舞、没有严格的规律。盅……[详细]
盅碗舞
  盅碗舞是自娱性的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亦称打盅子,原是喜庆节日中由男艺人表演的单人舞蹈。表演者双手各持一对盅子(极小的酒具),用食指、无名指夹位上面的盅子的边缘,中指扣于碗内,大拇指托住下面的盅子,使两盅子之间留有空隙以碰击作响,当表演者和着乐曲的节拍轻抖双腕时,盅子即发出细碎、轻脆、银铃般美妙的声音,是一种技艺性很高的表演形式。盅碗舞的特点是肩部动作多。这是因为生活在大草原的蒙古族白天骑马、套马、剪羊毛、挤奶、摔跤等动作都要动肩,所以形成盅碗舞的动作多以上半身为主。在过去,草原上表演开始时,艺人坐在地毯上轻击盅子,徐缓起舞;站起后双臂或伸或屈,或在胸前环绕,并在时进时退或绕圈行走的表演中,让动听的碰击声始终不停,节奏转快后,则更为精彩。表演中,人们常唱着当地民歌为之助兴,使环境气氛更为热烈融……[详细]
蒙古族射箭
  蒙古族的善骑射和尚武习俗,是渊源于战争和狩猎。射箭在蒙古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射箭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射箭比赛,蒙古语称“苏日哈日布那”。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古代,在勇士的名字后面常加上“莫日根”或“-”,蒙古语的“莫日根”一词,有神箭手的含意。古代,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射程只有一二十米远。现在的弓箭已经由钢弓、塑料弓、尼龙弓、玻璃弓、金属箭所代替。箭靶是用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的,箭射到中心就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不设箭靶,从几十米远处射击地面上的目标,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实物,呈塔形,射中目标为胜。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通常规定,每个参赛者射击4箭,分3轮射完,以中靶次数多少评定胜负。比赛时射手身穿彩袍,脚……[详细]

全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