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 > 延边州 > 龙井市民俗文化

龙井市十大民俗文化

朝鲜族奚琴艺术
  奚琴,属于擦弦乐器。又称胡琴、嵇琴、奚胡、乡胡等,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处弓弦乐器,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造的,故得名。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成的,它当时不用弓,而是用竹片擦琴。唐宋时期的奚琴传入朝鲜,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奚琴,全长65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筒长13厘米,。前口蒙面径9.5厘米的桐木薄板。琴杆用乌木、紫檀或红木制作,为圆形柱状体、琴头呈弯月形朝前弯曲,杆的上部横置两个硬木制弦轴,轴顶呈葫芦形或圆锥形,轴长11厘米,轴头装有金属螺旋(又称直行铜轴)……[详细]
婚俗(朝鲜族回婚礼)
  朝鲜族的先人们曾长期实行“男归女家婚”,即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在新娘家居住若干年,而后带领妻子儿女返回自己家里。到了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统治者在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这种婚娶习俗是“天地倒置”、“阳反从阴”的陋习,极力主张按照儒家观点推行在结婚当天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的“亲迎”方式。但因习惯势力的阻挠,难以推行,于是创造出了把固有的“男归女家”方式与中国的“亲迎”方式折中的“半亲迎”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以后,只住两天,第三天带领新娘返回新郎家。半亲迎方式成为近代朝鲜民族的主要婚娶方式,现在所说的朝鲜族传统婚娶方式即指这种方式而言。中国朝鲜族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实行“半亲迎”和“亲迎”两种方式,其中以“半亲迎”方式为主。建国以后,统一为“亲迎”方式。……[详细]
  朝鲜族百种节又称朝鲜族农夫节,是过去的朝鲜族农民为感恩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节日。作为朝鲜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百种节历史悠久,早期广泛分布于鸭绿江北岸和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聚居区,分布中心为现今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中,在龙井市开山屯镇、八道镇、三合镇以及和龙市头道镇传承较为完整。改革开放后,在第三代传承人吴正默的倡议下,朝鲜族百种节在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率先得到恢复发展。之后,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百种文化活动日渐兴盛。2007年,光昭村以“农夫节”之名,第一次成功举办“朝鲜族百种节”地方文化节,在延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朝鲜族百种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祈丰祭、表彰农夫状元以及洗锄戏、摔跤、农乐舞比赛等传统娱乐活动,是集祭祀神灵、歌舞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节庆。百种节以“……[详细]
  漫谈和才谈“漫谈”和“才谈”是一种类似相声的朝鲜族曲艺艺术。最初是由演出时幕间表演的朝鲜族民俗乐“尔代广”演变而来。“漫谈”是一人表演,以故事取胜的朝鲜族口演艺术,其包袱多在情节和性格的描绘中实现。“才谈”是二人或多人表演,有“对口才谈”、“男女才谈”、“扮装才谈”、“群口才谈”等几种类型,通过说、学、逗、唱等口演形式,叙述故事,阐明观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具有风趣、幽默、诙谐的喜剧特点。是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及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地的一种朝鲜族曲艺形式。漫谈和才谈是演员独自一人或两个演员以说话的形式与观众进行幽默式交流的曲艺节目,一般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错误或不正当的事情进行暴露和讽刺,利用误解巧合等艺术技巧也赞颂新人新事,使观众在诙谐的欢笑声中领悟正确的道理。漫谈的特征是演员在表演的过……[详细]

全部龙井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