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民俗文化

唐山市民俗文化介绍

  玉田县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它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正当京、津、唐之间。玉田泥塑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经彩绘后成为泥埙,供少儿把玩。其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半塑半画,以画为主,内镶苇笛,外部用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但整体上感觉十分协调。泥塑制作过程井井有条,包括取土和泥、……[详细]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从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刻的认识和悟化能力。玉田剪纸,有剪与刻两种,即在纸上剪出各种单纯而明快的图案,如人物、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等形象,作装饰之用,一般以大红纸和粉红纸等为材料。制作工序是:首先要将准备剪的各种颜色的纸剪块、折叠,然……[详细]
  蜂蜜麻糖制作工艺(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市新新麻糖厂生产的“蜂王牌”蜂蜜麻糖,属于地方传统风味,是唐山特产。由于手工操作技艺十分繁杂和细腻,再加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材料制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被誉为“麻糖大王”,远近驰名。麻糖雏形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从雏形发展到现在的新新蜂蜜麻糖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在唐山首创的,一直传……[详细]
  靳派乐亭大鼓(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大鼓其源可追溯到唐代,经过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繁衍发展,在明未清初换身为鼓词。而乐亭大鼓是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鼓词的曲艺形式,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意义的乐亭大鼓,约在1845年前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详细]
  滦州驴皮影(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县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戏约创于明代中叶。创始人是黄素志。清朝中末叶和民国年间的皮影戏和现在的皮影戏是一脉相传,是地道的滦州影,也称老呔儿影。在唐秦一带流传,遍布滦南全境。20世纪30年代滦南皮影艺人张绳武……[详细]
  罗锅子香油传统手工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庄杜林村创田家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历经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近60年畅销不衰。1967年,因文革-停业。1981年,田家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重操祖业。并将其香油正式注册为“罗锅子”香油。成立罗锅香油坊,目前罗锅香油……[详细]
  面塑(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塑,俗称捏面人,或称江米人,是传统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技艺,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我国民间面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食用的面塑;另一类是民间传统捏塑的小玩艺。其精品则成为久留收藏的工艺品。民间艺术面塑原始形式是“提线式”和“举签式”,后经北京面塑艺术家汤有彝(号子博)人称“面人汤”其人的研究、改进,发展成后来案头陈设的小型面塑艺术品,从而使面……[详细]
  手工“高丽纸”(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在河北省迁安市,延续至今的民间手工抄高丽纸,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迁安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文化源远流长,古迹遗址众多;商贾云集,手工业在民间发达兴旺,自汉代迁安就有种桑养蚕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上……[详细]
  四远香麻糖制作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隆义实业(集团)公司四远香糕点厂生产的蜂蜜麻糖属于地方性传统风味,是唐山特产,由于手工操作工艺十分繁杂加之所使用原材料均是纯天然材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远近驰名。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几百年来,都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必用家品。四远香糕点厂生产的蜂蜜麻糖历史悠久,质量最好,工艺技术最精,老百姓口碑……[详细]
  唐海县李八廒村李氏家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八廒村李氏家谱内容包括历史图片、序言、凡例、大事记、辈分名称解析、家谱世系表、人物、族规家训、附录、后记等,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史书。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本族始祖李复初由山西山后陆洲迁徙丰润县李家沙坨(现属唐海县第八农场),至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李八廒李姓先祖李文举又从李家沙陀迁居李八廒村,历经明清两朝,……[详细]
  万里香烧鸡制作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里香烧鸡作为唐山特产,主要分部在唐山市周边地区,并远销北京、汕头、秦皇岛及东北各地。“香飘万里,名扬四海”已成现实。万里香烧鸡煮的烂而鲜嫩,色泽黄中透红,味道醇香爽口,为区境一大特色。民国2年(1913年)直隶衡水王德春、王德和兄弟凭家传熏鸡手艺,在区境粮食街租房制鸡,店名“义盛永”,民国31年(1942年)开业的“万里香”熏……[详细]
  孤竹国酒手工酿造技艺(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孤竹国酒业有限公司地处孤竹国故地——滦河三角洲,坐落于滦河故道边的河北省乐亭县。境内为滦河冲积平原,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具有102公里海岸线,滦河贯穿于南北,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自古就有“燕东粮仓”之美誉,如今更是桃李满天下。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物菌群和天然的好水,为孤竹国酒品质……[详细]
  古冶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剪纸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北方剪纸技艺经过近百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传承人刘江出生于剪纸世家,5岁拜著名的剪纸艺人周奇为师,至今从艺已有40余年,他秉承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精华,博采众长,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创立了多层立体衬色剪纸技艺,一改过去传统的单色模式,将一幅幅剪刻作品变得更加立体美观。其作品反映民俗的民间艺术,……[详细]
  景忠山庙会(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迁西县景忠山庙会是景忠山旅游区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两次庙会期间,京、津、冀、唐、承、秦、内蒙等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或是出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的崇拜,或是民间文化活动的吸引,或是来此从事商贾活动,一年两次庙会游人可突破30万之众。景忠……[详细]
  路北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80年代,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剪纸协会,据老艺人们介绍,清朝时期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