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廊坊市民俗文化

廊坊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香河县大河各庄竹马会年代久远。关于历史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古代,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燕北地区一位叫郭济的清官而发明了竹马会。一说竹马会传入大河各庄是在清朝乾隆末年(即公元1790年左右),正是清朝鼎盛时期。当时在京城里任教的一位姓靳的私塾先生目睹了京城竹马会的精彩表演,便回到家乡大河各庄办起了竹马会,并起名如意老会。大河各庄竹马会表演形式有文场和武场两种。共有8位演员,排成两路纵队,排头两人,满清官……[详细]
  永清县里澜城镇瑚琏店村,系洪武年间(约1380年)始建。瑚琏店同乐圣会的“大头和尚戏柳翠”俗称“大头会”,建清光绪初叶,于1886年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并传承至今。从表演风格上看,瑚琏店同乐圣会的大头会由周傩、汉代傀儡戏等艺术继承而来。戏的结构完整,接近元杂剧体式。演出不受环境限制,涉及演员少,但角色多,有大和尚、二和尚、柳翠、丫鬟、柳员外、柳夫人六个演员,六个角色可谓众花会中的“轻骑兵”。瑚琏店同乐……[详细]
  廊坊市广阳区东尖塔村音乐会,属于佛教音乐,俗称“和尚经”,由清朝中叶北京通州熬硝营和尚庙慧林法师所授。乐曲采用“工、尺”谱记法,乐手共十七人,演奏曲目有三十余首。曲目分为大曲和小曲两种。大曲有《讨军令》、《玉芙蓉》、《普庵咒》、《三宝赞》、《小花园》、《金字红》、《柳黄烟》、《翠竹帘》、《望江南》、《大祭仓》、《灯赞》、《跳神》、《石槽采土歌》。小曲有《西湖同》、《对太平》、《千人佛》、《跑柳》、……[详细]
  东张务村位于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东临连接京津的104国道,西靠廊泊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东张务音乐会属佛教音乐,系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历属禅宗临济与曹洞派并传,所以收录的佛教曲目十分丰富,其中以《三皈赞》、《普庵咒》、《往生咒》等佛教名曲为主。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东张务村设立了坛口,本村的佛教音乐会也参与其中,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会的乐师们又创作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符合……[详细]
  崇新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方向左各庄境内,经济的繁荣,百姓的富足,成为崇新村杆会几百年保存延续下来的物质文化基础。关于崇新村杆会从何时创办,又是由谁发起,现今没有文字记载。唯一有文字记载的证物就是今天左各庄镇崇新村保留下来的一棵大杆,杆的底部刻有“明永乐十三年”字样。这棵大杆保留至今也有580年的历史了,这一点确凿无疑。左各庄杆会与其他地区杆会不同,主要使用活杆,可以随时随地树杆进行表演。主要技术动作……[详细]
  安头屯镇位于香河县城东南7公里。安头屯中幡起源于隋唐,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在北运河航运过程中,当时帆用在船上,借以增加船的航速和调整船的航向。后来帆被用在民间玩耍,在玩耍中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经过人们多少年的改进与创新,才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民间表演艺术团体,取名为中幡会。中幡分筒、面、楼三部分,筒长1丈8尺,控制幡速减轻下垂惯力,幡面衬风,使幡的重心稳固平衡,仗杆衬幡面,飘带美妆幡容……[详细]
  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处,座落在大清河畔的千里堤上,为河北省沿大清河重镇之一。汉朝建镇,原名是八姓庄,后因宋代文学家苏徇曾在文安任主薄,故改名为苏桥。苏桥花叉会创办于同治年间,花叉是古代兵器之一,也用来古代宫庭中的娱乐,仪仗工具。后汉三国时期,即有一些武士习练耍叉,列队表演叉技,后来渐渐传入民间,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杂技形式之一。清末民初苏桥镇靳文斌承上启下,将通背、太极、花叉三技融为一体……[详细]
  “燕山大板”是河北三河特有的一种曲种。1975年由刘燕,王德华,胡嘉良在借鉴清代就流传于民间的莲花落、霸王鞭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作,吸收了燕山一带的民间小调,如硪歌、小悲调、八板腔以及影调、评剧、北方二人转的特点与精华,创作出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近二十种曲牌和多样板式的一种新曲种。燕山大板属快板类曲种,与传统快板书所用竹板形同略小。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可一人单唱,也可多人群唱,边舞边唱。演……[详细]
  朱派西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子书。清乾隆年间,有保定刘传经、赵传壁、王路等三人首创木板大鼓、弦子书搭档演出,从而各地艺人效仿,初步形成鼓、板、三弦进行伴奏的说唱形式。自此数十年间,为西河大鼓孕育、草创之期,到了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一代,使西河大鼓逐渐成型,并得到一次较大的发展。首传弟子朱化麟创作出朱派艺术,为西河大鼓做出贡献。朱派创始人朱化麟,艺名朱大官,河北文安小齐观村人。自幼从师马三峰学说大鼓书,……[详细]
  霸州市王庄子乡地处冀中平原,京、津、保三大城市腹地,在清同治初年,下王庄即组建了业余昆曲子弟会。《渔樵耕读》是昆曲子弟会的昆曲启蒙剧目。早年间,青少年入会,首先要学这出戏。即以此戏之意,取名下王庄耕读会,同时,也有边耕边“读”——农民演唱戏曲之意。昆腔于明万历年间已流传到北方,同治初年,醇亲王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戈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因醇亲王的封地在白洋淀一带,班中艺人多是白洋淀周围几县“地……[详细]
  炊庄村高腔戏属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会戏”。炊庄村高腔戏并非由当地民歌演变发展而成,是先由外地传入的一种声腔,然后与本地语音(有本地的某些腔调)相结合而形成的。炊庄村同乐善会与沙堆营高腔老会,是廊坊地区建立最早的戏会。炊庄村同乐善会演出水平较高,延续时间最长,是至今唯一仍在活动的戏会(建国后改名为群联剧团)。炊庄村高腔戏的剧目,不是以民间生活为内容的“三小”戏为主,而是以成本大套的历史题材袍带戏为主……[详细]
  高桥地处冀中平原,村民敦睦质朴,尚文崇艺,故而使得该村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不间断地传承至今。高桥始建村时,村内仅有姜、唐、尚三姓。至明代,姜、唐两姓绝。尚姓自明代即以“点笙”(制作笙、竽)为业,但因“帖儿”(职业艺匠家谱、家乘)早已失落,故无实据查证。高桥音乐会是当地最早的僧传音乐会,该会自诞生至今,主要乐手均为尚姓人。明代,尚姓人就在村里组建了村民自娱自乐性质的“乐坊”。至清,当地村民在“乐坊”的基……[详细]
  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三河、宝坻、香河一带的农村。自清乾隆中叶,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在京东广为流行的民歌小调“靠山调”基础上,革新加工,又经过邓殿奎、陈连登、于七、王宪章、于景元、陈怀德、魏西庚等传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京东大鼓这种北方特有的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曲艺形式。京东大鼓是一种用京东方言演唱的鼓曲。演唱形式为一人站唱,击鼓为节,旁有伴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表演基本相同。过去,……[详细]
  大厂回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大厂花丝镶嵌工艺的诞生、传承和发展。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汉代,从赵家沟古墓群出土的装饰盒等文物中,花丝镶嵌工艺已初露端倪。明代波斯人随永乐皇帝北迁,定居大厂,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与当地的花丝镶嵌技术相结合,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被指定为专供品。现代最具影响的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老先生(已……[详细]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详细]